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济南的街姿水韵 |
[游记](原创)济南的街姿水韵 |
2008-05-22 sina.com.cn |
青色的石板路,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大门,灰色的瓦片…若有蒙蒙细雨怀疑自己置身江南是不为过的。但江南是精致,这里是粗糙。铺路的石板鼓楞着,砌墙的砖可以用硕大来形容,门往往大开连门槛也没有,瓦片倒也中规中矩但瓦楞中却凸兀着茅草。沿小巷北行,市井生活画卷徐徐展开。路过卖油旋的小摊,小摊的女主人操着浓重的济南话正和驻足的大娘唠着家长里短。那旁边刚刚烙好的油旋泛金黄的光泽。真的,走出济南找不到油旋,可过了这个小摊,你也再吃不到正宗的油旋。在济南求学的日子里,我常常在清早不辞劳苦来到这个小摊,只为喝着香辣的甜沫就着这千层的油旋,此刻世间佳肴全都淡然寡味;路过在门口摇椅上小憩的大爷,微微的鼾声,稀稀落落的花白头发,还有洒满阳光的深深皱纹,一切都那么静妮,似乎我们必须屏住呼吸才能融入这安静的画面;遇到爆爆米花的,他灰色的土布衣服衬托着黑色的老土爆米花家什。空空的巷子,他孤独地对着炉火转着那个“土炮弹”,仿佛他不是在经营赖以生存的营生,而是在经营着一种生活,一种粗茶淡饭箪食斗羹的悠然。走上前,询问能否和我在爆米花家什旁合张照,他瞄了一眼我手中的新款相机,给了否定的回答。也是,相机和我的衣着确实和这暗淡不搭调。罢了,讨的一捧爆米花,悠然地踱步离开。尝一粒爆米花,那味道真的和小时候的一样。不知是味道成就了怀旧,还是怀旧成就了味道。 枯藤老树昏鸦,怎不见小桥流水人家?正寻思着,看到前面一户人家的墙底下流出一泓清水,朴实厚重里突然跳动了水的轻快――虽然这流水轻轻,不曾有半点哗啦。水流一路向南,穿进一道院墙后便神秘的没了踪迹。定是去滋润其他人家了,刚要赞许地点点头却发现泉水流出的那一户人家其实也是被“滋润”的――有一股水流进这户人家。“家家泉水”,古之人诚不欺我。顺着水流北行发现它经常调皮的跳入一户人家又跳出来,可怎么也找不到源头。一道墙挡住了去路,寻觅源头的行动也终了。郁郁地坐在溪边,却发现这时的水流比先前的小了许多。方才茅塞顿开,原来家家皆有泉眼!户户的源头活水一点一点汇成溪流。此间百姓日里饮甘泉水止渴,晚间枕流水声入眠。真羡煞我等忙忙碌碌患得患失的红尘中人。 继续前行,再也找不到正南正北的小巷了。这一带的房子不按常理“出牌”――没有什么坐北朝南之说。所以,往往一间房子的斜对过又冒出一间,一个巷子里面套着一个小巷。此间的最美就藏在这样的柳暗花明之后。七扭八拐的抹进一个巷子后,眼前的景致豁然开阔――碧水成就了一个清澈见底的大池子。原来先前的很多溪水汇聚与此,同时在池子的西南角,一座两层老屋的后墙跟还有一个很大的泉眼,汩汩地冒着水。问此间居民方才得知这它的大名――王府池子。顾名思义,此处应是王府所在地。非也,王爷怎能沦落民间?但它确实也来头不小。相传北魏时期,济南士大夫在曲水亭街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即王府池子。每年三月三,各地文人聚会于此,到水边洗濯以清除不祥。宴会开席后,文人们将斟满酒的杯子放在托盘上,把托盘放在“流杯池”水面上任其漂流而下。托盘漂至拐弯处往往会停下来,于是,坐在河边的人必要端杯一饮而尽,然后即兴吟诗,如诗作不佳便会被罚酒。这种曲水流觞盛会一直流行到清代。如今,没有了醉酒吟诗的场面了,只是在清凉的池子里有十几位游泳爱好者在水中畅游。原来文人墨客吟诗作乐之地如今真切地贴近下里巴人,真让人唏嘘感叹。游泳的人大都把衣服放在池边亭子的长凳上,衣物无人看管,人们来去自由,如今世风不古,然而在这里,谁还有半点邪念?那清澈的池水,质朴的老屋,憨厚的脸,早已把愁苦杂念荡涤的一干二净。池子的西南角上有一户人家,主人年近古稀,乃古道心肠。每每在门口摆上小桌马扎,茶壶茶杯齐全。茶乃廉价的花茶,水是家中泉水。泉水泡得花茶,入口清凉沁人心脾。游人若是燥热口渴自便取来茶水,且分文不收。门北边有个影壁,上画荷花。画面斑驳但依然逼真,我怀疑这是出自哪个名人之手。当然也可能就是这里的某位居民信手捻来之作-----高手往往藏在民间啊。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7302f01008jni.html1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