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者: 游记天堂 一个盛夏的上午,雨后新晴,风和日丽,我们一家人,来到了颇有盛名的景点----白云湖上。白云湖位于济南近郊,享有小江南之美誉。据文献记载,历史上不少诗人,游后诗兴大发,留下了他们的大作。如:清初牛天宿的《白云湖》一诗,描绘最佳。诗曰:碧波荡漾古城西,日暮翩翩帆影齐,渔父鸣榔云里渡,骚客载笔醉中题。风来水面荷香远,烟带湖光树色迷。回首孤村无限思,归鸭点点过前溪。虽说就离我老家不足30公里的地方,启步就到,我们却还没有去观赏过。因此,心情特别兴奋,很想一睹为快。 车子眨眼之间,就进入了景区。田有桑麻绿,路无车马喧。视野之内,已不再是楼房马路,车水马龙,而是一片绿色和满坡茂盛的庄稼:白花花的棉花,牛角大的棒子和红彤彤的高粱,郁郁葱葱;环湖路的两边,杨柳依依,绿树成荫。一望无际的大湖,轻雾弥漫,犹如大海;不同之处是,这里没有大海的汹涛巨浪,却有微波涟漪的平静。那层层叠叠的荷叶,几乎盖满了半个湖面,那翠绿翠绿,好似舞女之裙的叶子之间,绽放在着朵朵白色或粉红色的荷花,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比,它少了一分月光下的羞涩,却多了分骄阳下的热情奔放:大片盛开的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浓郁荷香,随风飘来,沁人心脾,湖光夏色,十分秀丽壮观;鱼民们,忙禄在鱼塘,扑鱼捉蟹。在我们的身边,旅游的快艇,穿梭而过,激起高高的浪花,犹如大海的波涛;成群的野鸭、白鹭,和数十年不曾见的仙鹤,不时在天空翱翔。形成了从空中,到水面的一副完整、美丽画面。这里的风景,太美了,太棒了,太有趣了!真的不是江南似江南啊!看到了这些,令人陶醉,心里感到无上的舒畅、兴奋和惬意! 当我们的游艇,驶入芦苇丛的一霎那,脑海里立即就出现了《白洋淀》那一幕幕的情景:游击队的船只,与日寇迂回作战的战斗场面,浮现在我的眼前,耳边仿佛响起了那英雄的战歌。这时,忽然,从芦苇丛中传来了,我熟悉而又阔别几十年之久的,家家家,家家家家,单调而有韵律的苇雀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和欣赏湖色美景的情趣,陷入了倾听鸟叫的意景之中。不断的叫声,使我感到异常兴奋和亲切,思绪万千,仿佛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的苇湾.这种鸟的叫声,多年没有听到了,心里油然生起一种强烈的感叹!多么有情缘的鸟啊,这多年了还没忘记我!这是它们热情欢迎我们的光临啊!也可能是由于他乡遇知音的原因吧,它们的叫声,使我感到是那么亲切动听,清脆婉娩! 常记的,儿时,在我们庄的西边,大片稻田和滔滔绣江河上的元宝窝接壤处,有一大片芦苇,我们称它苇湾,这里水深湍急,堰坝高悬。盛夏,一片葱绿,深秋,苇穗如雪,无数的苇雀,总是:家家家家的活跃在这里。我们常去那洗澡捉蟹,到苇地里捉苇雀,掏雀蛋。因此,对苇雀的叫声和生活习性,印象犹深。无论在哪,听到它的叫声,便会引起我对那些缕缕往事的深思。这种鸟,很象麻雀,但比麻雀大,嘴比麻雀长,是种水鸟,家的观念很强,很少离家去地面或林中,不与其他鸟合群,叫声悦耳。在芦苇的深处,将相临的几棵芦苇缠在一起,做窝繁衍生息,一年繁育几代。以芦苇中的小虫和浅水里的小鱼虾为食,是种益鸟。也是芦苇中唯一的鸟。它终日雀跃于芦苇之上,歌唱于芦苇之中,守候着自己的家,呵护着它的幼雏。它快乐,祥和,很受人们欢迎! 正当我深浸在对童年时期,芦苇荡诸多往事回忆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呱呱.呱呱的叫声,只见在游艇旁边不远的水上,,数只野鸭冲出水面,飞向天空,徊旋而去.我仅不住脱口而出:野鸭!这就是《洪湖水,浪打浪》那首歌中唱的野鸭啊!我情不自禁的向家人诉说起它的特征:我们叫它水鸭子或鳖鸭子,这是因为,在水底,它那长长的脖子,缓慢的走动,形状很象鳖(即甲鱼)。它羽毛黑赫色,长时间在水底觅食,偶尔浮出水面,是观察动静,刚才是我们的游船,破坏了他们的安静,才逃离险境的。它能潜游与水底,善飞于高空,栖息于地面,行动十分灵活,擅长潜水觅食。因此,人们不易扑捉它,只是在撒网扑鱼时,偶尔将它扑获,属国家保护的动物。 此时此景,身在湖中的我,真有点不敢相信是在家乡的湖上,还是在西湖之中游览了。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是改革开放把我们的湖,装扮的如此美丽多姿,犹如仙景,成为人们慕名前来观光游览的景点。 难怪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老人,在游览之后,赞叹的说;走遍全国各地,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好的泉水湖景,堪称首屈一指。一位前国家的领导人,在游览后,兴奋的写下了天下奇观四个大字。 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坚信:明天,我们的家乡,将会更加美丽! 旅游互联免费预订白云湖旅游风景度假区优惠票( www.NETTV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