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百脉泉之行 |
[游记]百脉泉之行 |
2008-01-19 sina.com.cn |
百脉泉之行 说心里话,对于百脉泉,自己只是抱着看看的念头,反倒是百脉泉里有一座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故居对自己的诱惑大一些。但看完百脉泉数不胜数的泉眼,名人故居,加上古典围墙寺庙的点缀,颇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百脉泉公园坐落于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与趵突泉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题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进入公园大门,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明水湖,里面全都是泉眼,水面上那些斑斑点点并不是下雨或者鱼痕,而是来自水底泉眼上涌的串串气泡。甚至走在湖边的石板路上,脚下旁边就会有泉水从小的泉眼里涌出。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墨泉。 墨泉泉水从一深穴喷涌,因泉眼深不见底,泉水黝深,水色苍苍如墨汁一般,故得名“墨泉“。墨泉水一流出石渠,即变成银白色。传说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当年居住泉边,常以此水磨墨洗砚。墨泉涌声沉闷,雪涛四溅,泉水终年不竭,一泉成河,泉水清洌甘美,同行的人有拿矿泉水瓶满满灌一瓶的,我想如果不是天冷的话,一定会当场盛水皆饮,大饱口福的。 冬季的百脉泉古朴典雅恬静,真是一处天然的胜景,犹如淳朴的民间秀女。只见三个方型的泉池成品字型排开,池中涌出数不清的水泡,缓缓地浮上水面,象滚动的万千珍珠,时儿稀时儿疏,时儿紧时儿缓,象微风吹过枝头,又似情人喋喋不休的呢喃。身临其境,身心了无杂念,陡觉轻松精神倍增,如入清彻透明的童话世界。那真是“一泓清沁尘无染,万颗珠玑影自圆。” 北宋年间,十六岁的红妆少女李清照用一首《如梦令》震撼了北宋京都:“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此,李清照如一轮新月,横空出世,跃登文坛。李清照的成名作,正是取材于她在故乡百脉泉、莲子湖司空见惯的溪亭、藕花、鸥鹭。于是,百脉泉里就有了清照园。清照园建筑有吟风榭、碑廊、漱玉堂、燕寝凝香、金石苑、易安楼等,门口雕塑据说取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却不甚喜欢,故其多拘泥于形。倒是新近落成的伫立高处的凝眸思清照塑像,左手持书微向前,右手并拢向后拂伸,神韵颇佳。 百脉泉北的梅花泉,就位于清照园内,亭台长廊环绕着一汪水面,三股清泉喷涌,乱花溅玉,宛若梅花,故名“梅花泉“。从梅花泉向北,有一清泉,名曰“漱玉泉”。直径三米的池子正中,一股清澈的泉水,欢快地跳荡着,蹿出半米多高,形成硕大的水晶花冠,像四五朵白牡丹集束竞开。泉水为池底卵石映衬,水花银亮,枕流漱石,铮铮淙淙,更因李清照曾在泉边梳妆而得名。 公园内泉水众多,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这边也是泉,那边也是泉,碧波被冬日的阳光映成浩渺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百脉泉、梅花泉、漱玉泉、墨泉相偎相依共同组成了美丽的百脉泉群,不禁令人叹为观止。各路泉水汇入明水湖,湖水潋滟,涟波漪漪,两座大理石拱桥横跨湖上,勾勒出一幅水色天光的怡人景色,漫步湖边,犹如人在画中,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ae15b01007t97.html3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