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孔子故里游记 |
[游记]孔子故里游记 |
2007-07-21 |
孔子故里游记 去年十月,我和妻子做过一次出游。我们的行进路线是济南-泰安-曲阜.在领略了泉城济南的四大名泉和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美誉的大明湖之后,我们乘车南下,来到了泰安,又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峰巅。一路上水色山影,秋光无限。无论是水还是山,都以宽广、雄伟、博大为特征。其清泉喷突奔涌之状,其云海翻腾变幻之姿,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情旷神怡。 从泰山下来,便觉两腿发软,虽苦于行路不便,仍按计划到仰慕已久的曲阜观光。 第一站是孔林。中国人古时候对人间万事都喜欢划分等级,出于对圣人的尊敬,称他们的坟墓为“林”,就像称皇帝的坟墓为陵一样。不知从何时起,现代的杰出之士如孙中山等人的墓地也叫起了“陵”;近几年殯葬改革又冒出了不少这“陵”那“陵”。但是“林”却还真不多见。洛阳有座关林,那是关公的陵园,关羽也被称为圣人。西安的碑林、少林的塔林都是形象化的叫法,与“林”本来的含义不是一回事。 由于孔林面积太大,足有三千多亩,为了节省时间,只好乘车在林中浏览。 孔林究竟有多少座坟?多少个碑?多少株树?我无从知道,也不晓得是不是有人统计过。林中到处是嶙峋的参天古柏,树干上扭曲盘绕的古藤和饱经风霜的龟裂,记载了这些树木所经历的漫长岁月。有的树已经被虫蛀空,硕大的躯干只有几条泛着青绿的活枝,有的干脆完全枯死了,横卧在地,任凭雨水和泥土把它进一步侵蚀掉。但是多数巨树仍然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充满生机。只是周围的环境使得这些生命显得那么凄惨、阴森。 树丛中是高高矮矮的坟丘,有的已经被覆为平地,有的仍然很高大。上面都长着茂盛的杂草,草丛中还可以看到一些直立的或者横卧的石碑,也有木碑。石碑上的字还依稀可辨,木碑则朽烂不堪,面目全非了。 与外边见到的坟地不同,孔氏家族的坟并不是严格按辈份排列的(也许先前这么排列过),它们拥挤不堪。其间有几处规模宏大的陵园,安葬着功名显赫的孔氏后代。我们乘坐的汽车也只是在这样的地方停留一下。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论功行赏倒也无可非议,只是无功受禄者也大有人在。汽车停在一座建筑恢宏的墓地前,据讲解员介绍,这是孔子第七十二世孙孔宪培之妻于氏的墓。她之所以受此厚待,非功非德,只因她是乾隆皇帝的女儿。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果然雕梁画栋,气宇轩昂;碑亭栏阶,做工之精细,非别处可比。 再往前就是“圣人”的墓地。在四对石雕前,讲解员讲起了一件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事情:1966年秋天,从北京来了一员女将,率众捣开了孔子的坟,说是要拿实物教育人们认清孔老二剥削阶级的本来面目。但是,将孔子的坟挖了个底朝天,也未见一件值钱的随葬品,倒是将不少石碑古迹砸了个稀烂。今天想来,叫人哭笑不得。中国人历来喜欢从古人身上找证据,来达到他们现实的目的。孔子是否靠剥削、欺骗而挥霍无度,从这被捣的坟中可判断一二,但这无关紧要,可悲的是,这种愚昧的举动当时遍及全国,不知破坏了多少文物古迹。 孔子的墓现已修复。在一围红墙之中,呈鼎足状立着三座坟墓。下首左侧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即“泗水侯墓”;右侧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即“沂国述圣公墓”。上首就是创立中国封建社会伦理观、被称为世界上最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一行遒劲的大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据说这种造型意味着“携子抱孙”,图后代兴旺。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远的不说,仅从孔林中这些数不清的坟丘就可以看出孔氏后代是多么兴旺。时至今日,尊孔、祭孔活动非但没有被历次动乱所扼杀尽,相反,这种活动大有不断升温的趋势,近些年尤甚。孔家“衍圣公”的名衔虽说被孔德成带去了台湾,但孔氏后代还有不少。旅居国外的,有的成了大亨,有的成了学者;有幸躲过“文化大革命”浩劫的国内名流,现如今也在各级人大或政协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无论是按新规还是依旧俗,都有理由大书特书一番。于是,孔林这些年又增添了几十座新坟。从坟墓的式样、碑文的风格都能觉出时代的不同。一时间,“卖国”的和爱国的结成了统一战线,革命的和“反革命”的又称兄道弟。历史就是这么摇摆不定,令人费解。 在离开孔子墓之前,我又回头望了一眼立在两侧的四对胖胖的老头,他们胸前各捧着一块笏,仪态庄严,目不斜视,就这样站立了两千四百多年,子贡守墓六载与之相比,怕是小巫见大巫了。 汽车开过洙水河,这条河过去叫圣水河。说是河,根本不见水。可见自然界并不完全按照圣人的意愿行事。但是有一点,传说孔林中不栖息秃鹫、乌鸦之类的凶鸟,这在我整个浏览中得到了证实。偌大个荒芜的园林,果然未发现乌鸦的巢穴。 出了孔林,来到孔庙。孔庙内的大成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殿前那些雕着巨龙的大石柱,使得整个建筑非常有气势。据说,孔庙中这座大殿是仅比北京紫禁城中太和殿矮一砖的第二大殿。历代皇帝都非常敬慕孔子,为他及其后人颁布了不少敕命,像“文通君”(秦始皇封孔鲋,)、“藵成君”(汉元帝封孔霸,十三世)、“衍圣公”(宋仁宗封孔子,世袭,正一品,以后数十代皇帝又加封)、“文林郎”(宋徽宗封孔若谷,四十七世)等等。这些封号既说明孔子的至尊至圣,又说明他的学说对于维系封建政权具有的特殊作用。应该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不仅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统治的基础,而且还构成了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基韵。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文人骚客的一致推崇——唯独毛泽东除外。 孔府与孔庙、孔林并称“三孔”。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孔庙和孔林分别从精神和情感方面表达了人们对孔子及孔子学说的认同和崇拜;而孔府才是社会对孔子和孔家在物质上给予确认的最实惠的标志。这座深宅大院堪称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家族与等级制度的活字典,其建筑风格也堪称了解中国古代明清建筑的活标本。孔府是前后九进院落,分中、东、西三路,共计占地240余亩,现存各类建筑463间。从这些建筑的布局、规模和气势,可以看出当年房屋主人的风光和华贵。只是由于缺少修缮,很多地方显得有些破旧,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傍晚,结束了在曲阜的参观活动,乘上了返回北京的火车。孔子家乡的景象除了留在我脑海中的这些印记外,其余的便随着列车的离去而消失在淡淡的晚霞中。 评论 (2) | |
原始链接:http://songhjz.blog.sohu.com/47453384.html |
转自:4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