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孔子故里随感 |
[游记]孔子故里随感 |
2007-07-21 bokee.com |
孔子故里随感 一、孔庙 进入孔庙,入眼的尽是参天古树,而且多为古柏。细瞅或如虬错节、或伟岸挺拨的一棵棵柏树,真不知道哪棵更为古老,哪棵更为久远。作为历史的见证,作为孔庙的伴护,在清风的激发中,也许这些古柏,会吟唱出充满沧桑情调的词曲。而且,也只有它们,最有资格说些什么,最能配得上这儒圣的所在。 身处孔庙,我们仿佛穿梭在春秋与现今,真真切切地探寻到了一种文化的源头,看到了儒家学说的千年流淌。作为创始的宗师,孔子也许在这里捻然微笑。这微笑里,有对孟荀诸子弘扬传承的欣慰,有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不屑,有对董仲舒独尊儒术的赞赏,有对朱程理学发展的忧思…… 我,我们,在千岁的老人眼里,是何等幼稚,何等渺小。只是作为不成功的读书人,因与老人多少能扯上一点传承关系,作为一个教师的丈夫,能有幸算做同行的亲属,才有了一丝安慰,才有了行走在圣庙里的勇气。 二、大成殿 大成殿闻名已久。我刚识字那会,正值批林批孔。大成殿连同孔老二,就是在那个时候植根于我的脑海的。最深刻的印象,一是孔老二在列国间东奔西跑,四处碰壁,如丧家之犬。二是革命小将一举捣毁了大成殿。所以,一开始,孔子在我思想里是个非常失意的形象。 后来,过了那个岁月,我也大了,对孔子的了解也比较深入和全面了些,原来的看法也随之有了改变,但最初的印象却没有消失。 这次到大成殿,虽然彻底粉碎了红卫兵捣毁了大成殿的印记,但小将们破坏大成殿的联想却随之又起。所幸的是,今天看到大成殿,真如同它楹联所写,后辈们无不“成尊首出,共仰大成”。 三、孔府 尽管儿时的记忆中,孔子被扭曲成一个不太好的形象,但是,我相信一点,就是当时孔子的生活应该不算很好,根本比不上那些朝臣。所谓孔府,只是后代们沾孔子的余荫,得到改善了的居所。 中国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祖辈积福、惠及三代之类说法。这多多少少也说明了孔府扩展成现在这个样的原因。 由于历朝历代对孔子的尊崇,孔家子孙才得以安富尊荣,享有这公侯府第。 在游府中,忽然一阵风过,园中一道小门有半扇应风而掩,我心里一动,吟诗打趣: 游客尚未走 何故半掩门? 清风不识礼, 请教圣衍公。 四、孔林 孔林是孔子及子孙们的墓地。原以为应该写作“孔陵”的,后来一看不是,猜想可能只有皇家墓地才可称为“陵”吧,如明十三陵,清东陵等。 孔林安息着孔家众多子孙,所以占地极广,我们也没有时间尽看。 孔子墓是必看的。 孔子墓背南面北,右稍前是他儿子的墓,正前方再远些是他孙子的墓,子孙三代墓呈品字型,就是所谓的携子揽孙。 孔子墓碑上书“大成圣皇文宣王”。只是最下的“王”字,只露出个“干”,其下一横被台石挡住,在一般角度无从得见。我原猜是孔家谦虚的缘故,后来听导游讲,是乾隆皇帝祭拜孔圣人时,见“王”字而去。孔尚任猜到原委,命人用纸遮住王字后,再请乾隆,才使皇帝按拜师不拜王的规矩,拜祭了圣人。 最使我感怀的是孔子的儿子。他很早就支撑起了门户,解除了孔子讲学周游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培养出了一个出色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圣衍公。所以,尽管自己寿命不长,一事无成,碌碌无为,但仍然可以自豪地上对父亲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下对儿子讲:“你的老子不如我的老子”。 孔子的儿子就是那成功风光背后的英雄。 由此想到了诸葛亮和周恩来。两人文才都很好,前者有《出师表》,后者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但是由于专注于国家事务,虽然一个是功盖三分国,一个是人民的好总理,可中国却由此损失了两位文学大师。 返出孔林,看到道路两旁林林总总的孔子纪念塑像,也动了心。经一番搞价,不成,遂去。有诗为志: 曲阜寻先迹, 欲请圣人归。 空手怅然回, 亦为身价贵。 |
转自:http://1969z.bokee.com/5156113.html2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