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明鲁荒王陵-游记、攻略、结伴同行 |
[游记]明鲁荒王陵-游记、攻略、结伴同行 |
2007-12-04 pigtour.com |
在邹城北边12公里处的九龙山南麓,有一座规模宏伟,气势庄严的古代陵园,这个陵园的主人是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因为朱檀是“鲁王”,封地是兖州,所以死后就埋在自己的封地之中。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王朝统治,他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去,叫亲王,封地为藩国,因此亲王也叫藩王。 朱檀是洪武三年(1371年)郭妃生的孩子,两个月时被他父亲封为鲁王,15岁就来到藩国兖州,辖四州二十三县。 据说,朱檀小时候是个好孩子,他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写文作诗,还爱好音乐。这个15岁孩子到了兖州作了鲁王之后,很快就对这种荣华富贵的生活腻烦了,整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他的身边,有一些专门讨他喜欢的人,引导他信奉道教,终日在王府里焚香诵经,后来就烧炼仙丹,自己制造长生不老之药,不料吃了“仙丹”之后,他就中毒死了,之活了19岁。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恼怒,认为他的行为荒唐,说他真是个“荒王”。后人就称鲁王朱檀为鲁荒王,他的陵墓称为荒王陵。 鲁荒王死后,他的儿子被封为鲁靖王,直至明朝灭亡。鲁王共延续10代,13王,共276年。鲁王俯灭亡的那一年是崇桢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克兖州,鲁王世子朱以派被清兵逮住。这最后一个鲁王宁死不屈自缢了。 由此说来,不仅鲁荒王埋在这里,其它的12位鲁王也都长眠在九龙山附近。那诸亲王的其他子孙们,就是那些被封为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们、也大都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现在在地面上看到的,只是这一座荒王陵,实际在这片土地的下面,十一个及其庞大的明代贵族墓葬群,只是现在尚未发掘。 鲁荒王陵区占地约七万多平方米。陵园规模宏伟庄严,建筑典雅富丽,是一处典型的明代亲王陵园。陵区分内城和外城,修有内外护城河。进入神道的第一卒门坊是午趄门,后为单拱石桥,名叫御桥。石桥栏板上饰有透雕的宝瓶灵芝等图案,桥的东西两边是白马二泉,泉水明澈,常年不涸,俗称龙眼。走过御桥之后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是内城门。内城四周建有高近4米,宽近1米的冰盘檐式砖石结构的围墙。陵园分前后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各具格局。南门有三座,中门较高,旁门矮,翼然并列。三座门都是门洞式斗拱建筑。第二道门与南门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为四柱三楹,歇山重檐飞角,是每年祭祀鲁王朱檀的殿宇。据说早年内城墙的四角建有角楼。出陵园后门便是方城明楼,它是地宫的重要标志。方城高7.20米,周围建有2.70米宽的回廊。站在方城的回廊上,游人可饱览陵区的风光。 鲁王朱檀的墓葬,封土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营建这座工程浩大的陵墓必须在山上开石凿穴,然后再进行墓室的砌垒修建。地宫更加安全,在墓道里还筑有用石灰和糯米汁混合浇铸成的三道挡土墙。朱檀墓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也是山东省发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座明代墓葬。 当你进入这条深长的地下墓道,就会感到有一种神奇的引力,仿佛把你带进另一个世界。 地宫分前后两室,墓室为拱券式结构。地面上铺着光大方砖。墓门前有一道高8.86米的封门墙,墙沿上装饰着绿色的琉璃瓦吻兽。地宫建有两道石门,第一道石门缩入洞口1.5米的甬道中,双扉轴式。石门是用整块的大石头制成的,高2.4米,宽1.3米,厚0.18米,门枢镶有重约15公斤的合金套门的正面,雕有纵横九排门钉和铁质涂金的铺首衔环。石门涂朱漆,钉贴金,虽然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但色彩仍然十分鲜艳。两道门均用插簧式铁锁锁住。门内即为地宫的前室,南北8.05米,东西5025米,高4米,为东西向券顶。前部当中放着一个大瓷缸,缸里放着铁灯芯座,装有豆油,称长明灯,又叫万年灯,希望它长明不熄,其实入葬后,地宫内缺乏氧气,灯也就熄灭了。巨灯燃尽了墓室中的氧气,却起到了保护殉葬品和尸体的作用。后部中间放着一张朱红色的御案,案上放盝顶宝匣三只,内装木制贴金的“鲁王之宝”金印。前室还随葬有庞大的木雕彩绘俑群,共四百余件,分别为仪仗俑和乐俑。木桶雕刻精细,刀法简练,神态各异,它们手持各种仪仗和乐器。其中还有拱手而立的文官和身材魁梧的侍卫。尤为生动的是一匹昂首而立的高头大马,它是出土的24匹马中体形更为健壮、装饰最为华丽的一匹。 第二道石门与前门基本相同。两室中间有一段甬道。后室东西18.20米,南北5.45米,高5.05米。平面与前室形成一个丁字行,后室为棺室。中部砌有南北3.85米、东西3.10米、高0.50米的须弥座式棺床。朱漆楠木棺椁放在棺床上。光床两边各有两张木桌和两个描金木箱,其中两张是石质桌心。木箱里装着冠、袍、鞋、衣、帽、玉圭、玉带和梳妆用具等。两边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和琴棋书画等物。东西墙壁并排摆着葬仪用的匾牌。其它随葬品还有一些水、竹、铜锡制作的一些小冥器和瓷器等。 1970年荒王陵的发现,被称为70年代山东最大的考古发现,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座墓从未被盗过。荒王陵共出土各类文物一千余件。这批文物,对研究明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随葬品大至分为冠服、仪仗、家具、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几类。其中最突出的是王冠。王冠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系藤篾编制,镶着金圈和金边,冠两侧饰梅花穿,贯一金簪,九旒,旒贯红、白、青、黄、黑五色玉珠。它体现了朱檀的高贵地位。 出土数量较多的是玉制品,玉器中最珍贵的要数玉带。它以25节羊脂玉组成,用金片镶嵌,雕有镂空灵芝图案,玉质润泽,刻工精美。带头三节用双层透花金片镶嵌着11块蓝宝石、12块红宝石、6粒白色玉珠和一颗稀有的猫眼宝石,其中工艺之高超,实属罕见。雕花白玉环,呈五瓣花状,壁薄透明。玉圭两件,质地分别为壁玉和羊脂玉。玉砚是用碧玉雕成的,砚端呈孤形,砚池椭圆形,下有木刻仰,覆莲贴金须弥座。玉器中还有玉佩,玉笔管、玉笔架等。 还有“天风海涛”琴,桐木制成,琴身黑漆,裂似蛇附,背刻篆书“天风海涛”琴复有龙池、风沼两共鸣槽。龙池内有墨书两行“圣宋隆兴甲申口口,大唐雷威亲斫”雷威是宋代制琴大师,以善制蛇琴著名,他的琴在明代的古琴中是传世珍品。 这里还出土了元代大画家钱选的一幅工笔白莲画画高42厘米,长90.3厘米,纸本,尾有钱选自题七言诗一首:“袅袅瑶池白玉花,往来青鸟静无哗。幽人不饮闲携杖,但忆清香瓣月华”。 随葬的东西中,还有7种21册书籍。有《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四书集注》、《少微家点校附音通鉴注纪年杜工部诗史》,以上元刊书籍除韩昌黎文集外,其余尚未见过著录。宋、元版本已是传世珍品,更何况其中的海内孤本。
|
转自:http://www.pigtour.com/Tour_Notes_Show.asp?ChkChildren=11558&type=15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