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前几天跟一家旅行社去坝上,对方答应能搓顿儿烤全羊,结果却只吃到了手扒羊肉。我劝他认了吧,怪只怪合同里没有说清,人家能上羊肉就不错了。 离“十一”还有半个月,这位朋友又开始计划去哪儿玩了,旅游方式还是选家旅行社,报名参加旅游团。的确,随团旅游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旅游方式,既能节省支出,又能享受现成的接待服务和可靠的出行保障。但外出旅游也不是件小事,前期工作还需要细致点。 攻略一选社先要看“三证” 旅行社作为旅游者的桥梁,是一个专门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它的职能主要是替旅游者提供代办交通、住宿、用餐、景点门票、专职导游讲解等一系列服务的专营性企业,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必须要经过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批准。合法的旅行社都要具备“三证”,即《旅行社经营许可证》、《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缴纳证书》、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在经营许可证上,明确写有旅行社的经营范围。按照规定,旅行社应当把许可证和执照一起悬挂在营业场所明显的位置。 攻略二比完价格比服务 了解旅游价格的构成,一是要看构成价格的内容,二要看价格中所提供服务的档次,如:交通工具是飞机还是火车;住宿的酒店是星级饭店还是招待所或旅社等等。正是以上原因造成同一条线路报价相差很大,了解清楚了就能享受质价相符的服务。 对旅行社的价格判断需要掌握两方面的信息: 1、旅行社之间的横向比较。不但要比较价格,而且要比较服务的内容,搞清楚价格的具体构成,尤其要了解成本的构成。一般来说,旅行社的组团价格包括综合服务费、房费、城市间交通费和专项附加费四大项。综合服务费里包含餐饮费、市内交通费、游览点门票费、文娱费、行李搬运费、导游费、组团与接团费、宣传费等;专项附加费包含汽车超公里费、游江游湖费、风味餐费、专业活动费、责任保险费、不可预见费等。 2、了解自己所要去的旅游线路以及该地区各种有关消费的价格常识。如城市间交通费的价格、景点的门票、所住饭店的费用标准等等。只有把上述两方面的信息加在一起考虑,才好做出正确的判断。 攻略三签合同是重中之重 有些旅游者以为把钱交给了旅行社,到时跟着去玩儿就行了,殊不知在《旅行社管理条例》中规定,旅行社必须与旅游者签订“合同”。合同的内容就是要明确旅行社和旅游者双方的权益和应履行的义务,所签“合同”应就下列内容做出明确的约定: 1、旅游行程安排(包括交通工具、游览景点、住宿标准、餐饮标准、娱乐标准、购物次数等); 2、旅游价格; 3、违约责任。 旅游者在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前,应仔细阅读旅行社提供的“合同”内容,并在双方同意下增减条款。“合同”具有法律效应,一旦发生旅游纠纷,它就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攻略四旅行社要为你上“保险” 出门在外,应该有点风险防范意识,为保护旅游者的利益,旅行社要代旅游者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办理旅游意外保险。保险金额不得低于以下基本标准:出境旅游30万元;国内旅游10万元;一日游(含出境旅游与国内旅游)3万元。 攻略五发生纠纷三种方法解决 出现了旅游质量问题,旅游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解决: 1、与旅行社协商解决; 2、对旅行社提起诉讼; 3、与旅行社不能协商解决的,可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北京市旅游局接待的投诉部门是北京市旅行社质量监督管理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