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蓬莱走笔 |
[游记]蓬莱走笔 |
2008-06-27 sina.com.cn |
蓬莱又名登州、登莱,是自古传说中的仙山,相传是当年秦始皇命名。皇帝金口一开,从此名闻天下。蓬莱阁座落在山东半岛蓬莱市渤海之滨丹崖山巅,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并称“四大名楼”。蓬莱阁经明代扩建,清代重修而更具规模,历轻千年浩劫犹存。蓬莱阁楼高15米,双层歇山,绕以回廊。阁前两则被古树虚掩,中间“蓬莱阁”三个大字雄浑凝重,气势非凡,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墨宝。 登临阁楼,楼中正中八仙组塑形态各异,是根据传说中八仙在蓬莱阁放浪形骸,醉酒后各显神通、渡海遨游的情节而塑。 走出阁楼,转入迴廊向西了望,长山列岛,虚无缥缈,若有若无;东山海疆,澄碧万里,秋波潋滟。放眼远处,矇眬之中有一楼一塔,为传说中的八仙渡海口和八仙度假村,是后来填海而建。正如刘鹗在《老残游记》所述:“西边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边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置身其间,真有飘飘欲仙,如醉如痴的感觉。 再观蓬莱阁底层北墙的“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镜清”大型刻石,其中“海不扬波”的“不”字受损,伤痕清晰,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日舰犯我海疆炮弹击中所至。当年清政府祈望海上无战事,可惜朝廷腐败,国家积弱,到处挨打,又岂能确保“海不扬波”呢?! 转入南墙,有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写“碧海丹心”巨字刻石。冯当年受蒋介石挟制,壮志难酬,在1934年5月游蓬莱时,刻此字寄怀。 离蓬莱阁不远处,有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巨型塑像立于戚继光祠堂之前。明代,东南沿海常有日本倭寇作乱。蓬莱人戚继光受命朝廷,奋起抗倭达30年之久。他曾组织了3000多人的戚家军,英勇杀敌,威震敌胆,使倭寇“畏之如虎”。他写有《无题》诗一首:“南北驰驱报主情,江花边月照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正是他一生戎马倥偬的真实写照。 蓬莱阁有海市蜃楼。宋朝沈括《梦溪笔谈》有记:“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海市奇观来之则来,去之则去,难得一见。宋朝大学士苏东坡元丰八年(1085年)曾到蓬莱任登州太守数月,“予闻登州海市旧矣……以不见为恨”。他在《海市》一诗中却能将蓬莱的海市蜃楼描写得神乎其神:“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家,岂有贝阙藏珠宫?……”苏东坡在蓬莱为宫虽短,离任后还向皇上乞罢登莱(蓬莱)税收,以造福当地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实事,蓬莱人民至今难以忘怀。他在蓬莱留下的尺牍中记述梦中所得绝句,其中有云:“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1994年当地重修蓬莱时,将“人间”、“蓬莱”集字成现在入口处牌坊“人间蓬莱”四字门匾,以对他的追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f7b3f0100060i.html4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