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向往着,脚步却没有加快。神仙讲究的梦幻逍遥,不急。顺道前行,道两旁,卖工艺品,生猛海鲜的颇多,红红绿绿,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做工倒也精细。问价钱,不贵。八仙八个人他竟敢只卖一元钱,买了一套。葫芦一元,买了一个,悬挂于腰间。我倒是对当地的鲜活海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逢此仙山美景,不品尝当地的特色海产品,岂不遗憾,如不效仿八仙,对酒当歌,凭海临风, 岂不是大煞风景。心理想罢,信步走入一家小酒馆,酒馆虽然不大,但很干净,店家很是热情,经询问原来门前摆放的木桶,大盆里的海鲜是供客人自选的,心里不禁狂喜,遂点了大海蟹,海肠,珍珠贝等海鲜,店主麻利的讲我选的海鲜捞起送入后厨,加工。我又点了当地的啤酒,座在靠窗前的桌前,少等片刻,海鲜加工完了,摆到桌上,热气腾腾的,在浮起的热气中我把目光投到窗外的大海。哗哗的涛声,不禁让我沉醉了,好一个神仙享受。 品味过当地的海鲜美酒,我再一次信步走在海边的青石板路上,往蓬莱阁进发。 过一石桥。桥下渔船往来穿梭。桥的名字为登瀛,便知神仙的胜地终于到了。这一脚跨越寻思了半天。想起天上待一天人间将度过一年的故事来,不知我这一跨意味着什么。 再往上,遥遥望见一座牌坊,上有“人间蓬莱”四个字,笔法精湛,潜走游龙,知是苏轼真迹。顺便偷听别人导游,果不其然,此公曾经在这个地方做了五日太守。虽五日,却帮助这里的百姓解决了盐的经营问题,所以这里有“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说法。 游览了两个多小时,或揽胜,或抒情,或观世,或壮志。见了三波神仙,龙王,妈祖,八仙。三波神仙就是三段精妙绝伦的故事。其间想与神仙切磋道法,左思右想不知自己的神仙座次在什么地方,未果。 龙王住在龙王宫。他的面目黎黑,有点春秋战国时游说列国“约众抗秦“的苏秦的味道。不知是塑像者有意为之,还是因为后来的演绎。据说,龙王掌管兴云布雨。人们总希望海上风平浪静,陆地上风调雨顺。遇到大旱时节,他们便到这里顶礼膜拜,头戴着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把这尊木头的塑像抬到外面去,走街串巷。龙王有打盹的时候,仪式就有不灵的时候,天不下雨怎么办?敬酒不吃偏要吃罚酒,只能把它抬到列日中去,经久曝晒。酷暑炎炎,龙王爷怕热,他受不住了就会大汗淋漓,老老实实地给大家兴云布雨。 龙王的脸是黑的,我不奇怪,整日海风吹日头晒的,黑点难免。奇怪的是,他和八仙打了一仗,折兵损将不说,还赔上了儿子,居然还能和八仙成为邻居,真够大度的。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妈祖住在天后宫。南方人叫妈祖,北方人叫天后娘娘。据说,她的名字叫林默娘。一个善良的小女孩,灵通、慈爱、孝顺而勇毅,熟知水性,常常穿风破浪搭救遭遇海难的人。这是一项艰难而危险的工作,却由一个小女孩来承担,这是一种悲剧的命运。果不其然,28岁时,有天她在海上救失事的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了头部,便永远的留身在大海里。幸而得到了后人永久的怀念。 天后殿里,她的容貌端庄贤淑。虽然年轻,却总让人想起母爱。不知道她救助那些善良的渔民的时候,是不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儿子。 八仙在蓬莱阁上,喝得东倒西歪。就这样居然能打胜仗,估计有酒撞仙胆的成分。八仙中好几个人都没有什么印象,只有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略知一二。吕洞宾风度翩翩,据说还有一段“洞宾调戏白牡丹并度其为仙”的佳话,但脑袋中总是个白面的书生,最多也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模样。张果老最有意思,据说他在鸿蒙之初的时候,为一白蝙蝠。他的坐骑是一头非凡的小白驴,一天能跑数百里。不用的时候他就把小白驴变成纸,折叠放在箱里,用的时候,就喷口水,再变成驴,这戏法我想不比现在的美国魔术师大卫差。这老头神仙有点老顽童周伯通的意思,坐没坐像,站没站样,行为处事童真无比,常常倒骑驴不说,还喜欢没事找事,老是调戏塘明皇。幸好是神仙,没人敢把他怎么样。铁拐李最倒霉,好好的相貌堂堂的人,去和太上老君下了盘棋,结果却落得乞丐模样,连自己的灵丹妙药都救不了自己。不过蓬莱阁上,他的传说最多,像调皮的孩子把珍珠洒了满地,到处都弥散着他的法术。蓬莱阁那棵唐槐就是拜他所赐。据说,他和吕洞宾下棋,嫌那烈日太毒,就随手插枝,立马就有了大树成荫。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乘了一年多年的凉,他的故事就传说了一千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