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黑龙口之行 |
[游记]黑龙口之行 |
2007-07-21 712100.com |
5.1的黑龙口2日徒步计划 一、黑龙口基本情况 黑龙口镇地处秦岭南麓东段山脚,流峪河与七盘河的交汇处,是商州西大门。距州城23公里,距省城西安102公里。丹江就发源于这个镇中坪村的凤凰山南麓。自春秋战国以后,黑龙口一直是古长安通往河南、湖北及东南商於古道上的关口要隘。如今312国道贯通境内。 黑龙口的名字源于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古时候这里有一个龙潭,潭内有一条黑龙给这里老百姓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忽一日,一条黄龙腾云驾雾从秦岭北面直扑而来。刹时,阴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村庄、田园很快被淹没。黑龙见状,跃身而起,如箭一般直刺云霄。人们只见一黑一黄两条巨龙,在天空相互追咬撕打,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不分胜负。大战三天三夜后,黄龙终因年老体弱,力渐不支,节节败退,一扭头向北逃遁。黑龙得胜,回到龙潭,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焚香烧表,敬谢神龙。黑龙口由此而得名。也有人说,站在黑龙口之东山西看,南北两山对峙,中间一山犹如一条黑龙,低着龙头,张着大口在潭中喝水,所以人们给起名黑龙口。 黑龙口曾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的集镇。据《续修商州志》等史书记载,秦二世二年(前207年),汉高祖刘邦曾率领秦末农民义军攻入武关,一路过关斩将直抵古 关(今牧护关),但因秦兵防守甚严,一时难以通过。于是刘邦听取张良计谋,便从黑龙口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佯攻,另一路从右侧越秦岭经张家坪出峪,直取咸阳,迫使秦二世投降。清代商州籍诗人王时叙在诗中描写“山口从来号黑龙,途通西北当此冲,分兵刘季人知否,酒卖街头醉老翁”便是对此事的钩沉。也有人在黑龙摩岩题写“汉高祖分兵处”字样,以晓后人,但因年深月久,字迹消失。汉唐元明清,也都有官兵和农民义军途经黑龙口。民主革命时期,许权中、程子华、徐海东等率领的西北工农革命军、红25军等都曾在此转战。 黑龙口原逢农历三、六、九为集,改革开放后隔日逢单为集,是商洛市商州西北重要的集镇之一。但从史料上看,黑龙口集市远远没有西去5里地的秦岭铺集市早,秦岭铺集市从汉唐时期就已形成,而黑龙口集市兴起于清朝,直到光绪25年(1899年),终于将秦岭铺集市所代替。 民国时期,黑龙口属商县第四区,下设14个保。解放后,黑龙口一直是区、镇所在地。1958年9月建立大公社,黑龙口区改名上游公社,黑龙口镇为一个管区。1962年改大公社为区,黑龙口区下辖9个公社,黑龙口原属一个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黑龙口属区上的乡级镇。1997年在撤区并乡中,黑龙口镇由原铁炉子乡、韩峪川乡和黑龙口镇二乡一镇合并而成。 现在的黑龙口镇面积96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5116户,21000人。在全镇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属客家人。他们大多是清顺治18年(1661年)以后到乾隆年间,由政府强行迁入或者因战乱、灾荒逃难而迁居来的广东、安徽、江西等地的客家人。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客家人的方言和风俗习惯。他们性情温和,讲究礼仪,团结友爱,待客热情。他们说话声音圆润,婉转如歌。以罗湾村为例,全村几乎皆为罗姓,在村里他们相互说着广东客家话,但遇到当地人,他们能说流利的商州话。陕西省客家协会近年来曾多次派人来到罗湾村,寻根问祖话沧桑,并积极帮扶谋求客家人致富和发展。 黑龙口镇境内群山环绕,沟岔纵横,山川兼俱,四季分明,风光旖旎。历代过蓝关、越秦岭、途经商於古道或升迁或贬谪的官员,或慕名前来旅游的诗文大家,他们所写的诗文,不少都以黑龙口的山水风光或风土人情为题材。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发商州》、钱起的《秦岭》、杜牧的《入商州》,明代王傅的《冬日秦岭》,清代官献瑶的《过秦岭》、王时叙的《商州山歌》等诗文中均有描写。 黑龙口镇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以铅、锌、金为主,土特产以核桃、樱桃、板栗、豆角、麻油见长。黑龙口的豆腐干是当地的著名特产,享誉省内外。 |
转自:http://www.712100.com/bbs/read-htm-tid-6735377-fpage-4.html3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