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 2007-04-09 10:34:43 大中小 “即墨”是胶东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载荷着丰富而沉重的历史内容。“即墨”之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县朱毛村处)而得名。 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与西面的临淄遥相对峙,并夸富饶。即墨大夫的辉煌业绩,齐威王的惊人“一鸣”,使即墨之名昭彰天下;稍后,田单借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又进一步提高了即墨的知名度。秦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即墨始定为县;然而这个新生事物在随之而来的一场改朝换代的纷乱中似乎有些动摇。汉初,高祖刘邦的孙子刘熊渠被封到这里称“胶东王”。继之,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彻、刘寄也被封遣于此。此后,刘姓的子孙先后有六七位王子在胶东王的封地里坐享荣华富贵,他们的权力笼罩着大半个山东半岛。兼做着“国都”的即墨县城,也成为胶东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王莽“新”了一阵,即墨被改名“即善”,但这个新名称很快随着新莽政权的垮台而被取缔;当然,“即墨”的老名称也随着刘姓皇位的复辟而得以恢复。 公元596年,隋朝在政权得以稳固之后,开始步入建设时期,于是一度被前朝废除的即墨县得以恢复和重建。县城从原址向东南方向大踏步地迈进了40多公里。这个新城址的确定,必是一位见识卓越者的抉择,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失为一个非常优佳的方位:傍山可以放牧,近海利于渔盐,西面千顷良田,左右河流萦绕,水质优良而且水源丰足。从此,这里便出现了一座新的即墨城,并开始了新的历史载荷,漫漫的岁月增长记录着它的经历,到2096年时,将是它饱经沧桑1500岁的纪念之年。 1897年11月,即墨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历史变故,德国的侵略者猝然用兵侵入胶州湾,占领了即墨县南部海域和部分陆地;翌年3月进而强迫清政府签定了《胶澳租界条约》,划地为“乐园”,在其中享有种种特权;这个“乐园”当时被称为“胶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县之白沙河以南的地区。无疑,这在即墨县的版图上被割去了一块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地方,这块地方即是后来的青岛市。而今天,即墨县则成为青岛市的北面属县之一。于是,今天即墨县的版图得这样描绘:它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00′,北纬36°18′—36°37′;东濒黄海,南倚青岛、崂山,北与莱西县毗连,西与胶州市、平度县为邻,东北衔接莱阳市,面积1780平方公里,纵距36公里,横长76公里;内辖10个镇,20个乡,1033个行政村。 二 即墨县东临翠山碧海,西拥千顷良田;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交通发达。近代的即墨割出一个青岛,划出一座崂山,这简直可以说是捧出一颗明珠和一块美玉。但即墨并不因此而贫穷匮乏,它依然美丽富饶,拥有山、海、田、岛、滩种种地利。 即墨东濒烟波浩渺的黄海,属沿海暖温带季风气候。美好的气候给自然界带来盎然的生机,于人类也赐予太多的恩惠,夏天没有酷暑,冬天没有严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降水量750.4毫米,相对湿度69%,日照时数2726.4小时。 苍穹之下是蓝色的大海、绿色的山陵和土地,还有蜿蜒的河流。183公里长的海岸线宛如一条旖旎飘浮的绸带把陆地与海洋微妙地分开而又接合;循着这条优美的曲线,可以饱览即墨沿海地理风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丁字湾、横门湾、鳌山湾、小岛湾等这些蓝色的海湾碧波荡漾,明媚可爱。女岛港、太平港、栲栳头港、七沟港在兴奋的鱼汛时节里则洋溢着人间生活的热闹和欢乐。至于田横岛、大管岛、白马岛、马陇岛等20多个岛屿,卧于万顷碧波之中,如牛如马,或赭或黛,各具形色,更有一种“难与君说”的妙处。不过,最富有实际利益的是那些平阔坦荡的浅海和滩涂,它们向当代的即墨慷慨地摊开了不尽的鱼盐之利。1984年,17500亩养虾田一次收获了536吨活蹦乱跳的大对虾,使即墨一举成为全国五个“养虾重点县”之一;1987年,虾田开拓到43000亩,收获鲜虾2405吨。从金色的海滩走上来,是940多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低昂俯偃100多个山头,连绵起伏,迤逦多姿,奔涌南赴崂峰。全县20余万亩林地绿色大部分渲染在这起伏的山壑之中,全县年产1600多吨的各种水果多来自这飘香溢彩的山沟里。 县东多山,县西多田。县西半部的785平方公里的平畴是胶莱平原的东边缘区,土壤肥沃。1987年,全县生产粮食47.56万吨,其中大多是产自这个“西北洼粮囤”。 即墨东南偎倚崂山,西北箕对胶潍河谷,所以它的地形大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的河流源近流短,匆匆入海;西部的河流多为蜿蜒转折,性情缓慢,所以历史上多生涝淤之灾。大沽河、五沽河、桃源河环绕县境之西疆北界以及南畔,洪江、流浩、淮涉诸河则交流内地。 历史沧桑,时代幡然,青岛、烟台南“门”北“窗”豁然开通,胶东腹地气象为之一新,即墨曩昔的陬隅闭塞之势也乍然转变,其南偎青岛,北达烟台,居南北交通之咽喉;烟青、青石公路必经县城,胶济、蓝烟铁路相交境内,如此“地利”,可谓得天独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