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理的风花雪月和萝卜以及崇圣寺 |
[游记]大理的风花雪月和萝卜以及崇圣寺 |
2008-05-22 sina.com.cn |
很多人都说大理没什么意思。蝴蝶泉边不仅蝴蝶没了,泉水也没了。苍山洱海,可以远眺,不能近玩儿。能游一下的,只有大理古城和崇圣寺三塔。 司机小杨:出了乱糟糟的大理火车站,来接我们的司机小杨,已经满脸微笑地等着我们了。小杨是汉族人,自己调侃是丽江的少数民族。面色也如高原上的人们一样黝黑,中等个瘦瘦的,总是微笑着,不大说话,一副好脾气的样子。大多数旅游巴司机,都有一点儿苦大仇深的意思,盯着游客的眼神儿怎么看都像是盯着一桌子好菜的感觉,弄得你总提心吊胆地琢磨他们打算从哪儿下口。小杨师傅给人的感觉很安全,出门在外,别的都是次要的,安全感最重要。小杨是丽江的李总给派来的,今后的几天,我们将一直都用他的车。 段誉他家的风花雪月:小宁来过大理,估计还是个武侠小说的爱好者,最起码是个“金粉”吧?故地重游加上一路的火车数他睡得最踏实,精神倍儿好。上车就跟我们说起《天龙八部》的大理国王子段誉和他们家大理国最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大景致:上关花(茶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我们坐车打苍山洱海之间经过,前往大理古城。车窗左边的苍山上依稀有些雪,不多,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没有人“哇哇”之,连少见世面的广东孩子们都不能为之动容,说明实在相当一般;车窗右边的洱海边,围着它建满了当地的民居,灰顶白墙,布局散乱,远远地看去,像是一片野外宿营地似的。大白天的,月亮自然是看不见;茶花的季节还没到,上关的花也只能是小宁嘴里的传说。车子从大理火车站开出去没半个小时,我们就顺手消灭了四大景观的其中三个,实在让人有些意想不到。到了大理古城前的小广场,团长说先吃早餐,于是众人各自散去找食儿。老罗仍然一脸疲惫我见犹怜地打着蔫儿,一晚上的火车,给他雪上加霜了。古城外面的米粉摊儿的米粉很不错,五块一大碗。他们把肉熬成糊装,另外装在一个大盘里,米粉熟了以后,舀一勺子肉放进去,味道真是很不错。每张桌子上都摆着很多种调味料,辣椒、胡椒、花椒、盐味精酱油醋等等,我看人家本地人吃米粉,很讲究地一样样把调料放进去,最后把一碗米粉弄得红红的才吃。我们不大敢,特地叮嘱了不要放辣椒,人家给端上来什么,就吃什么。其实就这样,也很香。面色惨白的老罗喝了一大碗比他面色还白的白粥,不住地赞美白粥味道很好,其实白粥本没有味儿,病得久了,白粥也就有味儿了。吃完早餐,老罗找了一家街边的客栈躺下继续休整,我们就去了对面的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自唐到宋,自南诏国到大理国,大理的古城一直是都城首府。古城不大,转一圈儿不到一个小时,中间石板路,两边石砖房,流水穿城而过,建筑保持着中国古风。无从知道这些仿古的建筑都是什么时候建的了,到这里怀古是不可能的,满街都是各色的商店,所卖的东西,与其他旅游景区并没有什么不同。我经常怀疑我们那些旅游景区卖的所谓“旅游纪念品”,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纪念么?它比我的记忆去的还早,害得我又得多分一块纪念来纪念它,到底是谁纪念谁?街里面有一些穿着白族民族服饰的小姑娘,在拉客人留影,每照一次,收费五元。一个老人照完了之后被“白族”的姑娘们追着讨钱,估计是因为收费标准的问题把老人弄糊涂了,不知道是每个姑娘五元,还是合起来一共五元。我带着罗楠跟其他人走散了,古城里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说来就来,而且猛得很。下起雨来很凉,罗楠走得意兴阑珊,嚷嚷着回去。我也觉得大理古城基本上是一个装修古典的大自由市场而已,没什么大意思。要是段誉他们家人知道后人们这么折腾他们的首府大宅子,实在不知道作何感慨。没想到胖子居然能在这里找到购物的感觉,买了一顶牛仔帽,黑色的帽子,用很香艳的粉红丝线缝的边儿,不知道他是想宣扬铁骨柔情还是想暗示断背,接下来几天在云南,胖子走哪儿都郑重其事地戴着。不知道回了中山以后,是不是还戴着。 萝卜:大理古城里面,有很多卖云南小吃的摊档,全都打着云南十八怪的噱头,这怪那怪的,以煎炸的食品居多。大冷的天儿,手里又是照相机又是摄像机,实在倒不出手来。罗楠跟着我一路嚷着要吃雪糕,不知道是哪个摊档的雪糕对他产生了这么大的吸引力。拒绝了几次,罗楠终于不耐烦了,说他不用我请客,自己掏钱买来吃也不行么?这招儿弄得我挺尴尬,好像这半天的拒绝,就是舍不得掏钱请他似的。小子挺阴啊,企图用不好意思来逼我就范,想什么呢?我告诉他,花谁的钱买雪糕都不行,白送也不行,啥天气吃雪糕啊?甭来这一套,走着吧你。罗楠同学有个优点,就是比较大度,基本上不会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受了些许委屈就发脾气闹别扭,经我这么一说,他也知道,最后一招也告失效,耷拉着脑袋再也没提。后来,在丽江,罗楠同学终于还是栽在雪糕上,估计彭老师脸皮儿薄儿,没能挨得住他的三板斧,那是后话。从古城出来,开车往北走一会儿,就是著名的崇圣三塔。到了门口,趁着团长买票的当口,胖子又去了走肾,我远远地看见胖子媳妇和她闺女手里拿着什么白花花的东西在大嚼,看样子很香。凑近了一看,原来是生脆的大萝卜。老实不客气地讨了半个来,一吃,还别说,真是脆甜脆甜的,水份很多,好吃极了。见我吃得香,我媳妇也凑过来啃了一口,啃之前还说:不就是萝卜嘛,有那么好吃?啃完了转脸儿就说:你怎么吃那么快?给我留点儿!崇圣寺门口周围,有很多卖萝卜的小摊儿,洗干净的萝卜竖着劈开四份儿,每份拿一竹签戳着,2块钱一个萝卜,我觉得比喝矿泉水划算。但是后来我见到的,都没有胖子媳妇买的那个大。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各位去大理的,一定记得买了吃吃,绝没介绍错。 崇圣寺和三塔:三塔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 跟珠海渔女一样,当然,俩没有可比性。三塔始建于南诏国,大约是唐晚期,距今差不多得有1200年,先造了三塔中的最高的千寻塔,因此和西安的大小雁塔的建筑风格极其相似。千寻塔也是整个号称“佛都”的崇圣寺,唯一保留至今的唐代建筑,塔高近70米,站在塔下向上望去,白云从塔顶流过,欲摧欲倒。塔基上刻了四个金色的大字:“永镇山川”,每个字都有一米多见方,远远地就能看见。说是明朝的时候刻的,但现在看到的已经不完全是真迹,只有“山”字,还是当年的,其余的字去了哪里,不得而知。崇圣寺建于南诏国的后期,三塔向西百余米,是它的山门。原来的崇圣寺,因为云南又是战乱又是地震的,最终完全毁于清末咸丰同治年间。据说三塔就连地震也震不垮,尤其是千寻塔,有一次眼看着已经给震歪了,谁知没过几天,又奇迹般地自己恢复了原样。另外两个小塔,现在看上去都有些倾斜,但是没有关系,这是它们在自己找着平衡,绝对不会因此倒掉。现在的这个崇圣寺,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来旧址上重建的。崇圣寺东眺洱海,西据苍山,依山而建顺势而上,气势相当雄伟,建筑规模也相当宏大,完全按照佛教寺庙的完全建制而建,释迦牟尼、弥勒殿、观音殿、罗汉堂、药师财神等等,没有你找不着的佛祖和菩萨。崇圣独有的雨铜观音和建极大钟则另有殿堂供奉,每个殿堂的建筑都甚是恢宏。全团只有我、老韩和老韩的儿子小韩一直上到了大雄宝殿,大多数人走到“佛都”山门就爬不动了。大雄宝殿的门口,详细地列明春节期间的各项法事活动,里面铺满了坐垫,大部分的坐垫前面还有摊开来的经书,看来刚刚有一场法事进行到一半,正好是中午时间,和尚们讲究过午不食,这会儿估计正在斋进。老韩是个介乎于迷信和宗教之间的人,走到哪儿,见了菩萨都喜欢烧上几柱香以示尊敬,好歹算是跟菩萨混个脸熟。我则是看寺庙里的做派,纯粹蒙钱的,我就不帮着他们干坏事儿了,还算清净的,也会烧上几柱。崇圣寺不错,半米长杯口粗的香,三柱卖30块。我和老韩都在观音殿前供奉了三柱,祈求国泰民安全家平安。登上大雄宝殿的台阶向下望去,雪山脚下洱海如镜,初春的大地被蓝天白云映衬得苍翠欲滴,端的是一副好景致!善良的人们把如此美景选了供奉菩萨,我相信佛祖菩萨于此眺望洱海边的芸芸众生,一定会心升大慈大悲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3803501008ueo.html2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