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崂山第二峰 游记攻略 |
[游记]崂山第二峰 游记攻略 |
2008-01-05 ctrip.com |
冬至过后的第二天,抱着对晴朗天气的怀疑,我们依然出发去爬山了。这一周的天气都不好,传说中的霾,以前青岛很少有这样的天气,整个城市都是灰溜溜的。也许崂山的天空会不一样吧,也许崂山的海风会不一样吧,至少崂山的寒冷也应该和城市不同吧。 我们是事后才知道那个山峰叫做天茶顶的,也是事后才知道她居然就是崂山第二峰。 我们到崂山脚下临海的一个小山村时,我的海拔表显示-20米,呵呵,显然是基准调节得有问题,我们下了车,一个个都瑟瑟发抖,虽然已是早上八点半钟,但是阴霾下的崂山海边比市区明显冷得多。这个小村子叫做北长岭村,就在流清和八水河中间的位置,临海的山地上是大片的茶园,虽然是冬季,矮矮的茶树还是绿油油的;浅海里有村民养殖的海参(据说以前也养鲍鱼,但是鲍鱼怎么也比不得海参的效益好,后来就全养海参啦),所以在路边看见修得漂漂亮亮的小别墅,我们一点儿也不奇怪。 我们沿着村里的一条小路上山,身边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小茶园,茶园里都有专用的储备水池,这些水都是从崂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村民专门用来浇茶树的,想是只有这甘咧的山泉才能浇灌出崂山茶的芬芳吧。茶树地外部裸露的地方都用石块和水泥堵得密不透风,村民讲是用来保护茶树的树根的。也是啊,这些娇嫩的茶树要想度过崂山的冬天恐怕也不容易啊;也或者,正因为这些茶树经过了凛冽海风的磨砺,经过了寒冷的冬季,才会如此的回味悠远吧。我们在一个小茶园边看到了花岗岩大石磨,被主人家小心地用围墙垒起,磨石和磨盘因为常年的磨损越发地白,还有些残缺,磨石上的木架也是用了很多年的,成了黑灰色,表面很多龟裂,恍惚中仿佛可以听得见它吱吱哑哑的响声。这些朴素而安详的生活物件总是让人感觉踏实和宁静。 我的植物知识贫乏得可怜,要不是知道这是身处茶园,我会误会这些矮矮的灌木只不过是冬青而已,尤其在冬天。不过,我还是认得白菜的,呵呵,白菜在地里的时候一点儿都不白,完全是绿的,而且冬天地里的白菜真的是翠绿翠绿的颜色,不象其他季节的白菜是墨绿色的,而且也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会有翡翠白菜,因为白菜真有这么美丽的时节。这些白菜都是间或种在茶树地里的,有点儿突兀,异类,呵呵。另外,还知道一种植物-朱砂根,它是崂山很常见的植物,我是才知道它的名字,上周去崂顶也看到许多,拍了许多照片,一直诧异它何以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结着火红的豆豆,而且象是长在枯枝上的。还看到一株深紫色的朱砂根,颜色紫得如同葡萄,总是知道这些野外的东西不能轻易尝试,也就没有摘下几颗来吃,其实这些豆豆看起来很诱人啊。一路上很多枯藤,因为毕竟只是村民行走的茶园间的小路,一不留神就会被这些藤条绊一下,倒也增添不少乐趣。 走出了成片的茶园,就开始爬山了,听说这座山通常是不许游人来玩的,并不公开对外开放,以前有过驻军,后来只是作为封山育林的基地了,除去下面一小截平缓宽敞的山路,基本都是行走在村民用来上山砍柴的林间小道,呵呵,基本算不得是路,到后面就是驴友们踩出来的小路了。一路上,拍了好多枯萎的东西,其实枯萎的植物也是很美丽的,比如芦苇,比如狗尾草,比如蒲公英,比如其他一些我叫不上名字来的植物,尤其衬上山石,衬上依然苍翠的松柏。那些高高的芦苇让我很激动,因为这时阳光已经照耀着我们,天空也已经显现出本色的蓝,比我们还要高的枯黄的芦苇在风中泛出金色,有些不真实。山涧里有泉水哗哗作响,然而山高林密,我们看不到这泉水的真面目,但是只要侧耳倾听,泉水似乎就在脚下。 看到了远处的群峰,映着蓝天,哎,崂山的山峦,连绵起伏怎么也有成百上千座吧,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可爱形态啊。石头山就是这点好,任何季节都是美丽的,草变树变,而风骨不变。我以为那时看到的山峰便是我们此行的终点了,后来发现不是,山重水复啊,崂山真的很让人惊喜。 山路并不好走,然而充满奇趣,比之修砌齐整的台阶路更加妙趣横生,即使有些辛苦,也全然抛在脑后,唯一的烦恼便是那些和人差不多高矮的枯枝,不经意间就会打在脸上,乐乐的脸上就不幸被划伤了一点儿,他干脆称这样的小路为“破相路”,呵呵,还好,我们剩下的几人都皮糙肉厚,划了几下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哈哈,其实重点是保护措施做得好,双臂先行,披荆斩棘。)还感叹头发实在是太重要了,呵呵,要不是有头发的保护,脑袋恐怕早就被划得伤痕累累的了。 走到营房的时候,乐乐已经累得不能前行了,我们就把背包里的牛肉干和果冻分给他,然后继续向上,因为觉得好象很快就可以到达山顶了,如果不上去会不甘心的。还嘱咐乐乐就坐在这块朝阳的大石头上等我们,我们很快回来。剩下的路全靠枝条上系着的红色或黄色的布条标记指引,善良的人们啊,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告诉别人应该怎样走,呵呵,否则象我们这样的笨笨怎么可能爬上这样一座山呢。越向上山路越是崎岖,很多地方我都是手脚并用的,还有几个地方由于在峭壁边缘,必须要同事牵我的手过去,呵呵,其实峭壁边缘的路倒是不怎么难走,心理障碍更大些。越是难走,就越是想继续向上,带着点儿不服气。 我们转过了这个山头,本来以为快要到达此行终点,而且同事已经在前面亮开了嗓子,蓦然看到前面又出现了更高的山峰,而且在那个山峰上面,明明有几十个人在活动,人影很小,但是却很清晰,还有人在大声的喊叫,同事一下子就收了声,呵呵,原来我们还早得很呢。 前面还有路,我们继续前进,这时的路已经好走了许多,所以我们没有花多长时间就到了最高峰。攀高的途中,惊奇地看到了霾和蓝天的分界线,如此的清晰,上面是明亮的蓝天,有丝丝白云;下面便是深灰色的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原来我们生活在那一大团深灰色里呢。以前只在飞机上看到过这样的分界线,但也只是云层与蓝天的分界,这么触目惊心的深灰色我第一次看到。 天茶顶上碰到几位从一线天翻山过来的老驴友,其中一位大爷已67岁,精神矍铄,真是令人汗颜啊,我们爬上来时已经花去了四个小时,还累得气喘如牛。天茶顶所处的位置似乎是崂山的中心位置,站在天茶顶上,向任何一个方向望去,都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望也望不到边,也感概崂山的博大,其实我们对她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可惜彼时能见度不高,空气和微风将阳光弥散了,我们的视线无法延伸到远方。但是天茶顶上并不冷,也可能是因为运动量比较大?总之比下山时要温暖得多。 了却了爬到山顶的心愿,我们就开始下山。我们必须要返回北长岭村,所以只能取道原路。下山比上山速度快了许多,但是很多地方除了手脚并用,甚至干脆采取坐下的姿势,呵呵,形象是顾不上了,安全第一啊。脚踩在林间厚厚的松针和落叶上,软软的,比起上周在崂顶下台阶路要舒服多啦。与落在下面的同行者会合后,我们加快了下山的步伐,呵呵,山下有丰盛的午餐等着我们呢。原来人家早就备好了午餐等我们,没想到我们几个会一直攀到山顶,而天茶顶上连手机信号也没有的,下面的同行者也联系不上我们,害得大家这顿午餐到下午将近四点才吃上。我们几个,一路吃了很多巧克力和牛肉干,在山路上倒是一点儿也没觉得饿。 下得山来,爬上热乎乎的火炕,喝热乎乎的崂山茶,吃热乎乎的饭菜,真香啊!我和狐狸两个人吃得最多,被同事笑话,哼,笑就笑吧,总要吃饱的啊。再说,下山来反而觉得特别冷,不多吃点儿怎么御寒呢? 茶足饭饱,我们要回家了,有点不舍,这么美好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出门时天还没有完全黑,看到海上已经升起了明月,海面闪着银色的月光。我的“海上升明月”没有一张是拍清楚了的,有点郁闷,我等还是买一个轻便三角架吧,呵呵。 回到市内的时候,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城市的灯火辉煌怎么也比不得海边渔村的清静月光,哎,放逐了一天的自己终究还是凡夫俗子,我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市井生活中来。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0378671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