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崂山 |
[游记]崂山 |
2008-05-22 live.com |
2月17日 -- by / aripplet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想去看看海。时间,金钱以及网上的各种抱怨、投诉,打消了一起天涯海角的念头。于是我们去了青岛。 无论以哪种标准来看,青岛都是一个让人很舒服的城市。有山有水有海,山有传说,海有传说,邻碣石而观沧海,磅礴大气,人世间一切烦杂琐事过眼云烟了去。夜半的长途客车,小小的兴奋胜过睡意。除了途径城市的万家灯火,什么也看不见,一片一片光影抛在身后,甩掉一段段纷扰的往事,时空虚幻,感觉来的这么容易。 下车天刚亮,在车站外的小摊上吃小吃。乘公车坐到崂山下,再打车去进山。出租车按人收费,一对广东的老夫妇和我们一同,过门票的时候,司机让后排的大妈低头,四个只买了三个人的票。人谁都明白怎么回事儿,可是面子上还不能太明显,需要三方人配合演出一下。车上到一处名为太清宫的道观把我们放下。我也不清楚佛和道的本质区别,自觉凡俗肉身也成不了仙风道骨,一路小跑上山。大部分游客还在山下观里,一大早径直上山的人也很少。石阶上不时遇到一些卖贝壳,海星,海螺的渔民,也有小孩儿,第一次看见这些,干干的还有腥味儿,我们就买了一些。崂山多半还是花岗岩石体的山,走着走着,海拔渐高,乔木渐少,灌木遮不住海,更遮不住天。抬头可见山峦连绵,山体的灰点缀着点点斑斓的绿,交错在一起,感觉触手可及。而上午八九点的光景,海里,山里的水汽还没有消散,云雾缭绕在山顶,时隐时现,又觉遥不可及。 游玩的路径已记忆不全,吃了点山里的串串儿,吃不惯鱿鱼,多味鱼没吃出多味儿却很美味。绕了几处,在崂山的题字旁留了影。走到太清索道的时候,我们发扬了凡事必发散思维的优良传统,潺潺要做索道,多快好省。我想自己登上山,体验过程。经过长时间论证和科学分析,我的观点再次扮演被和谐的角色,买了索道票。上上下下挺快,可是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吃完也不知道什么味道。那种小索道里有不错的视角可以俯视大海,春季的海上还是有雾,不能极目。翻过一个小岭,脚下是千丈深的山谷。远处的几大峰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但有机玻璃像一种不快的屏障,隔开我们和风景。 海天并不成一色,但确实混在一起,看不出分界。更高的位置,也能看到阳光在海面的折射,璀璨一片,近处的一片湾波光粼粼,碧色袭人,清澈而有召唤力。尔后放弃了去另一片峰区(擎天柱和平顶崮)的打算,顺路来到明霞洞。一处石门上有个不认识的字,非兔非免非鬼,听导讲解了一番历史加上一些无从考证的名道修炼传说。不远的上清宫有卖连心锁的;要价不少,又有东施效颦的嫌疑,何况连不连心是心的,不是锁的事儿。对这些打着感情的旗号破坏旅游市场经济秩序的小贩投去我不屑的目光以后,我们走了很远的下坡路来到龙铺潭。一个很大地势很险峻的水库,挤满了人,,还有一些很可爱的外国小孩儿,后来才觉悟也有很多人从相反的方向上下山。这边卖纪念品的倒很多,看来看去没看到特别有意思的。沿途很多买蔬果的,山泉浸泡的黄瓜此时都成了极大的诱惑。再往上下走的时候确实看见了山泉。用饮料瓶乘起来,清凉可口。据说青岛啤酒也是用这里的泉水酿制的。 上山很快,下山的时候才刚过中午,崂山虽有特色,山海相邻的感觉也妙不可言,但对我们来自黄山的人来说,旁边的东海才是真正的诱惑。海天一色的时候,我们已经离开了崂山。虽然没能一同去天涯海角,但是等崂山而看东海,也足以幻想一下海枯石烂了。
|
转自:http://aripple.spaces.live.com/Blog/cns!1BC7E9BE3FB39987!1520.entry2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