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崂山,源于蒲松龄的鬼狐故事集《聊斋志异》。其中的《崂山道士》以及《香玉》等等,都发生在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崂山。蒲公既选在这里写书,想必崂山至是清幽境地。 果真如此,因了那得道的崂山道士,环曲游回之间,山野纵横之地倒也真成了众人神往之处。 话说回来,山有五岳,崂山不是最高的,偏又独具盛名,沾了狐仙的灵气不说,依海而居又使它得天独道。 车子缓缓进入崂山,左侧是山,右侧则是黄海的碧波轻荡。海风裹着山野的气息,在炎炎烈日中让人感到分外清爽。 海在脚下,山在肩上。辗转着忽然看到了一块奇怪的岩石在海边矗立,形如青蛙。相传,那是猪八戒成仙后,贼心不改,又犯了天规,被罚入此地守护神山,而猪八戒并不甘心,便常常变成青蛙的模样凝望天庭。久而久之,就有了这块形如青蛙望月的岩石。在它不远处,一座小岛与它彼邻,因其酷似鲍鱼,当地的人便管它叫做鲍鱼岛。有了传说和名字,宛如赋与了它们灵气与鲜活,把崂山愈加显得神幻莫测。 山好像不高,登上才知道路的艰辛。刚开始时,有平整的台阶,并不觉得累,时间长了,便觉得气促乏力。半道上有做滑竿生意的汉子,不时向过往路人吆喝着,看那人满头大汗,猛然让我想起了《双枪老太婆》中的土匪,不想当剥削者,又想省下囊中的银子,便执意继续步行前往。 山路越走越远,游人也越渐稀少,到了八水河,游人一般便转身了,而实际上这里离真正的山顶还差得很远。 至此山中,突然多了对仙人地向往,不过却真的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找个平整些的山石小憩,与旁边的小杂货摊主聊了几句。那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一看就是很壮实的山里人。女摊主善谈,可惜浓重的方言成了障碍,我只能简单的顺应。 稍适休息,继续前行。海,应该已在山后了,虽然看不到,却有随处可见的山泉。一捧清凉,泌入心脾,轻啜一口,顿觉神清气爽。 沿途景色万千,有时是一片片竹林,过了竹林,却又是料峭的崖壁。各种不知名的山花、野果,碧郁葱葱。不远处,云烟缥缈的青峰,看似就在眼前,走过来却只得慨叹山之深远。没有长廊叠翠,自然界在山间的随意,倒颇有些已在仙山之中的感觉了。 史载,秦皇、汉武祈求仙药,都曾登临崂山,而秦皇派徐福入海求仙,也是于此登船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