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岛琅琊台风景区全攻略

[游记]青岛琅琊台风景区全攻略

2007-09-08    lotour.com

》、四时主祠模型、古琅琊地区大事年表和琅琊历史变迁图等。主展厅第一层陈列着从春秋至汉代巡游琅琊的12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塑像和反映他们在琅琊台活动的壁画及地图;第二层展出在琅琊台出土的文物和社会文物。回廊的廊壁上嵌刻着历代名人吟咏琅琊台和琅琊风物的诗词文赋碑刻。

跺脚沟

在琅琊文化陈列馆东侧,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道绿涌翠漩的山沟—跺脚沟。相传秦始皇修筑琅琊台,强征劳役,百姓苦不堪言,人怨天怒。秦始皇白天刑驱百姓筑台升高一层,一夜间台西侧的山头也长高一截。就这样,这边不停地筑台,那边山也不停地长高,琅琊台总是高不过西山。秦始皇怒不可遏,在西山上狠狠跺了三脚,那西山才停止了长高。他跺脚的地方陷成了一道山沟,人们叫它“跺脚沟”。沟底溪水淙淙,溪边野蔷薇丛生密布。沟内到处生长着高大的板栗树,它们枝繁叶茂,一到秋季,游人就可在路边上捡拾板栗,别有一番情趣。

徐福殿

在跺脚沟北端琅琊台下,依山而建的秦代风格建筑群落,便是为纪念开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先人徐福而建造的徐福殿。建筑面积871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和东西两庑。前殿正中是徐福塑像。四壁挂着介绍徐福生平和东渡日本事迹的大型工笔画。殿内还展览着国内外关于对徐福研究的著述。后殿和两庑展出文物和名人书画。徐福是中日、中韩人民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深受中国、日本和韩国人民的尊崇。在琅琊台,经常有日本和韩国的社团前来进行徐福研究和遗迹探访,有许多日本和韩国的人士到徐福殿谒拜徐福像。

云梯

在徐福殿后,在琅琊台和争高山的连接线上,有一条沿着山坡弯曲有致上升的花岗岩石砌台阶路,宛若天上飘下的白绸带,人们称它为云梯。据志书记载,这里原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三条御路之一。它在御路原址上于1994年修建,高152米,宽2.8米,共336步台阶,中有4个平台。云梯两边的山坡上乔木、灌木、藤类等植被遍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观龙阁

攀上云梯顶端,在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片平地,平地北侧的仿古楼阁,名为观龙阁。主阁两层,两侧为引廊。阁前是演出和观看文艺节目的广场。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琅琊台上空的云经常变换成龙的形状,出现龙飞龙舞的景象。每到东南风起,琅琊台下龙湾里的波浪,不是滚滚滔滔横着卷来的样子,不是人们常见的涛岭浪山的形状,而一道道拉的长长的,纵着奔腾。每道波浪都呈现出龙头高昂、龙须飘拂、龙身矫健、龙尾舒展的秀资。整个龙湾里,龙隐龙现,龙腾龙跃,龙吟龙唱,形成万千银龙聚会的场面。在观龙阁观看琅琊台龙奇观,更能感受到万千银龙在龙湾聚会那种气势磅礴、震人魂魄的景象。观龙阁放映厅还播放《琅琊台观龙》电视记录片。

秦兵马俑布阵馆

设在观龙阁东侧的一个山洞内,分3个展厅展示秦军队的3种作战方阵。这些兵马俑是根据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缩制的,方阵也依原样布置,阵势奇妙,深藏玄机,将士威武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军威。

秦御路

秦御路,是秦始皇登琅琊台时走过的路。从观龙阁向东沿琅琊台北坡的一条鹅卵石路前行200多米,就到了秦御路。现在的御路是1994年在旧路基上重建的。路中间是用黑方砖铺成的平滑路面,两边是用花岗岩砌成的台阶,路沿有石雕护栏。路宽6.8米,高135米,共有386步台阶,中间有4个宽敞的平台。在第三个平台东侧有当年重修御路时开掘出一处古建筑遗址,它由黄色岩石一层层垒砌而成,外形象古埃及的金字塔。登御路,可听到前面人的脚步声非常特别,好象踏在水中似的,与秦得水德之说很巧合。登上了琅琊台顶,纵目四周,但见峰峦群山、沧海大地都在脚下,人离天格外近。

望越楼

望越楼是一座古楼亭建筑,在琅琊台顶的东侧,亭中立有紫铜锻造的越王勾践铜像,他身披铠甲,手按腰间长剑,一派志在收拾江山称雄天下的气概。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徙都琅琊后,在琅琊山上起观台,又在台上建了望越楼,以登楼南望古都会稽。望越楼三面环海,又在琅琊台顶最东侧,是观海上日出的绝佳地理位置。

琅琊台夯土层保护亭

在琅琊台顶的一处土坡前,有一道廊亭,在亭前建有橱窗式的半壁亭保护着削直的土层面。夯土每层厚约6厘米,夯筑纹理十分清楚。它证明琅琊台确是缘山夯土筑成的,是依琅琊山筑起的一座比琅琊山还高的人造山,可以想象当年筑台的工程是何等浩大!使人真正看到了琅琊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奇迹。

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

在琅琊台顶,共有石雕像14尊:秦始皇、徐福、胡亥、李斯、赵高、和文官、武官、武士、侍女各两名及一名手执华盖的侍从。群雕生动地表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琅琊时,在琅琊台召见徐福,徐福向秦始皇讲述海上求仙经过的场面。作品的整体气韵与古台、高天、大海和群山的背景浑然融合而又相互衬托,壮观而有气势,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场面灿然凝固在琅琊台上。

琅琊刻石亭

在琅琊台顶南侧的一个平台上,有一座琉璃瓦盖顶的亭子,亭内是秦琅琊刻石的复制碑,这就是琅琊刻石亭。琅琊刻石立于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琅琊时,内容是歌颂其伟业盛德,共497字;秦二世来琅琊时又在该刻石旁加刻诏书以彰明先帝功德。两次均由李斯撰书。后来,琅琊刻石被毁,碑文只剩下二世诏书部分。琅琊刻石现存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刻辞13行,86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置于琅琊刻石亭里的刻石碑,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琅琊刻石原件复制的。

重刻秦琅琊刻石碑

这是1994年根据《史记》记载的秦始皇琅琊刻辞全文和二世诏书刻辞全文书刻的,立在琅琊台定向西突出的山头上。刻石碑的造型是根据有关志书上记载的资料设计建造的,用青州墨青石作为镌刻石体。刻石碑高4.8米,顶宽0.73,底宽2米。碑上文辞是熊伯齐用小篆体书写的,环刻在碑中间部分的东、南、西三面。

转自: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7-7-23/snapshot_75666_1.shtml85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