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个"田横人"对田横岛的记忆与叙说(下)

[游记]一个"田横人"对田横岛的记忆与叙说(下)

2008-05-22    sina.com.cn

一个“田横人”对田横岛的记忆与叙说(下)

2006-12-29 14:26:57

大中小

(5)

再后来,我自己读了几本史志方面的书,大体上弄清楚了关于田横的故事的来龙去脉。

田横,战国七雄之一齐国国王田氏的后裔,可谓没落贵族。其人生年不祥,秦末跟随其从兄田儋起兵反秦,后来成为齐王,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被韩信所率汉军打败后,带残部五百余人逃至一海岛,第二年被迫应召赴洛阳,终因不愿称臣于汉,与门客二人一同自刎,葬于河南偃师以西十五里(古称尸乡)之处。留居岛上的五百兵士闻讯后一同自杀于岛上。田横及其五百兵士的行为被史家称誉为大义之举,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将其所居之海岛称之为田横岛。

关于田横的种种记载和传说,其基本史实依据都出于《史记》中的《田儋列传》。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强,能得人。”哥儿几个看到陈胜、吴广起义反秦且攻占了几座城池,就召集起一帮以前的豪吏子弟造了反。他们造反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复辟已经灭亡的古齐国,恢复他们诸侯贵族的地位和荣耀。田儋在起兵演讲中说得明白:“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举动在曾是诸侯列强之国的齐地当然很得人心,“齐人贤者多附焉”。以后,田家兄弟叔侄几个在战乱中前赴后继,相继为王,田横是最后的一个,做着末代的挣扎。

毕竟他们的政治理想是狭隘的,行动目的是小集团的,他们不愿意任何一种势力统一天下,希望的就是回到诸侯纷争,分而治之的时代,他们才能够称王称霸。所以,在后来的楚汉之争里,田家的人就不知道该跟谁走了,先是归随项羽,继之又与汉军讲和,反击项羽,最终投靠了“中立,且为汉,且为楚”、蜗居梁地的彭越。等到“汉王自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之后,田横真的不知所措了,只好“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了。岂不知,如此一来就有了后来“田横与五百义士”的节义之举和传世美名。

在我看来,所谓“义”之美誉,更多的应该归于田横手下的将士们,至于田横本人,开始时不受刘邦的招抚,除了觉得“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还有另外的顾虑。他曾经以残忍的手段烹杀了刘邦派来的使者郦生(尽管罪在蒯通,毕竟人是他杀的),如今郦生的弟弟郦商是受刘邦赏识的将军,如果二人同朝为臣,田横心存愧疚、也害怕啊。他终于在向汉朝廷跪拜之前引颈自刎,成就了个人的豪义之名,他的两名随从的自刭,更引起了天下人对田横徒属的关注,“高祖闻之,乃大惊,以田横之客皆贤”,得知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中,赶紧派人以优厚的条件去招抚,哪料到五百壮士“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他们的灵魂已经乘风驾云追随他们的王去了。刘邦以及天下人“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司马迁因之赞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其非至贤!”

司马迁之后,“田横五百义士”流传青史,赞美歌颂之声源源不绝。

(6)

这些年来,田横岛有名气了,我家乡的人们出门在外被问及“何方人士”、“府上哪里”时,一般是不会说什么镇什么村的,而多会将声调提高了一些回答“田横的。”那语气里分明透着几分壮气豪气,还有义气,好像真的跟两千年以前的田横沾亲带故似的。就说我自己吧,每每提供自己的“简历”时,都愿意写上“生于即墨田横”这几个字,也是跟古人沾光,显示一点说不清楚的意思呢。还有,默默无闻了不知数百数千年的当地小海货也被赋予“田横海鲜”的名称,正在成为一个品牌,辐射面越来越大,城乡市场上“田横海鲜”的声音越叫越响了。这都为我自谓“田横人”凭添了丝丝缕缕的骄傲呵。

我能够搜肠刮肚写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占了田横的光的,要不然,这些七七八八的事情顶多也就像家乡人对待鲅鱼一样,自家人围着饭桌吃吃罢了,上不了大席面的。

(7)

我的家乡那片巴掌大的地面是山东半岛南海岸线上无数岬角中的一个,将地图放大了看的话,大概像一只海龟的头,那海龟被搁浅在岸上,却执着地将头伸进黄海,等待有人来解救似的。面积一平方公里多一点的田横岛如一片永不沉没的落叶,日夜漂浮在岬角东侧的海面上,而我们村好比一棵深秋里花叶已经落败的苦苦丁,在岬角的西部过着秋冬春夏的日子。离开家的这些年里,每次回去的路上,当翻过最后一道山岭,首先看见的是那个岛子,心里就有了到家的感觉,再拐一道大弯,绕过一座小山,就进村了。

进了村就看不见田横岛了。虽说相隔陆路加水路不过六七公里,但曾经那么多年我没真正见过那个岛子,知道的除了上面说的那些传说故事以外,就是听说那上面没有能种庄稼的地,有的人家一年到头吃不到花生油;淡水少不够用,要用海水洗脸,甚至做菜也用海水;岛上的男人都出海打鱼,女人一年四季在家织网,不少女人一辈子没出过岛。后来,全国都开始学大寨、学铁人,号召妇女干什么都要顶起“半边天”,岛上的年轻女人们也斗志昂扬了起来,破除了“女人不能上船”的陈规,肩背钢枪,手摇大橹,和男人一样乘风破浪,驾船出海了,还曾出过一位到县上英模大会戴大红花、领大奖状的战天斗海的“铁姑娘”呢……

第一次去田横岛是高中临毕业那一年春天,受家住岛上的同学邀请,我才登上了似乎在另一个世界的那个小岛。那时候我对历史的理解,大概就是“人民群众是创历史的真正英雄”和“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两句话了,其它的一切之于我都如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空白一片,懵懂一片,哪知道什么钩沉啊怀古的,所谓“幽情”就更浑然不知,无所生发了。

但那一次我们玩得很高兴。我们先是攀援着奇形怪状的礁石,把整个岛子绕了一圈,其间不时地停下来掀开水边的石头,捡海螺、抠海蛎子、捉小虾小蟹子,往海里扔石头,比赛谁扔得远或谁打得水漂多。发现有意思的石洞或石板什么的,就停下来站一站或坐一坐,唧唧喳喳地说一阵子,嘻嘻哈哈地笑一阵子,那真正叫无忧无虑的天性率朴啊。然后,我们又坐上养殖场的小舢板——是那种只有两三米长的小木船——去看人家养殖的海带。只见波涛起伏的海面上,一个个蓝色或绿色的大空心玻璃球被很粗的绳子联在一起(那时候还没有泡沫塑料等材料,水面养殖都用空心玻璃球作“漂子”),在阳光下光色斑斓,熠熠生辉,绿绸带一样的海带就“长”在绳子上,随流飘荡,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际,好一派壮观气象啊!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9a9edd010007rj6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