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岛游记 |
[游记]青岛游记 |
2007-07-16 lianyuan.net |
[原创] 青岛游记 1 这次举家去青岛完全是仓促之举。 原来我计划10月4号单独去青岛谈事,结果没想到妻子国庆能休息5天,这样我的计划重新来过,初步列出几个方向:新疆、宁夏中卫、长白山、北京,还有就是青岛。无论哪条路线,出行方式都是要自己开车。 现在去新疆正是时候,喀那斯湖一线的梦幻色彩早已神往已久,网上朋友们的新疆游记也已看了多遍,但老太太一的一番话让我倒吸一口凉气: 再看中卫一线,那可是西北少有的美景。 想当年我在兰州与客户苦谈半月,项目几近绝望。我颓然返还。 火车一路向东,从兰州出发四个半小时我都没有见到一点绿色,陪伴我的一直是窗外土褐色的荒凉大地,如同我的心情一样昏暗无语。 当火车抵达了宁夏中卫,我才见到了成片的钻天杨,那么笔直高大,在初秋的夕阳中迎风摇曳。 列车拐过一片葱郁的杨树林,我的眼前展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奇景:在视线左边是广袤无边连绵不绝的沙漠,如同金色的沙海从西边滚滚而来;在我右边是翠绿的草滩,舒缓地向东蔓延开来,一些歌特式尖塔点缀期间。在夕阳映照下,绿草、白墙、红顶、黄沙,虚幻得如同童话中的仙境,而就在沙漠和草原中间,黄河宛如一条丝绦轻轻流过,却是湛蓝! “黄河!”我是将这两个字喊出来的,而车厢里的乘客也同我一样全都欢呼着站起身来!也许是受到这种美景的震撼,我很快振作起来重返兰州,最后终于拿下了那个项目。 那是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由联合国同中国政府共同开展的沙漠治理项目,从此在我脑海中就留下了宁夏中卫的深刻影像。但这次专程去中卫似乎有些单一,再三考虑,还是惋惜地将中卫留给以后的新疆出行了。 长白山是东北最值得去的景区。我92年那次纵贯东北之行未能一看天池神韵,至今仍是嘻嘘不已。这次大金挂职离去,我很想就此机会去沈阳看望他,顺便还想去哈尔滨看望一下老八。但几番通话,得知因老八工作特殊,国庆难以休息,便改约年内海南相见,所以最后长白山也放弃了。 北京是最适合带孩子去的地方了。我曾在89年学潮后,利用复课后的短暂休假时间玩过整整7天,非常惬意。此后,每年基本都有事会去北京,94年更是常驻北京半年之久,所以对北京的一切都是熟识于心。而且年内正好有事要去北京考察,但国庆去北京似乎是有点太“热”了。 怎么办?北京?还是青岛? 2 9月29日晚,岳母的一个电话,我的出行计划就完全泡汤了。 原先岳母是要在节前去长白山的,并借走了我们的旅行箱,但小姨子鼓吹去欧洲的一番话,让她最终错过了黄金周的出行。 我要走,就得拿回箱子,正巧她打过电话,所以我就告她要去青岛并且是自驾旅行,谁知她坚决反对。 我说:“我想好了。” “让妈妈这么一说,我觉得特别嗝噫了,要不咱们还是别去了?” 我想了想: 我知道岳母是好意,但她那样的说法,让我那个晚上非常难受,可我直到从青岛回来后才知,岳母那晚也是生气得一夜未眠。 3 我们直到30日中午1点才接到舅舅的电话。不出我所料,上车补票。但直到我站在站台票窗口前,才明白了舅舅当时在电话里问我的那句话的含意:“你们能上得了车吗?” 售票管制!每人携一张当日车票才能购一张站台票! 还是老警察有经验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层呢? 儿子还沉浸在出行的喜悦之中,妻子正低头给孩子喝水。我仰头看看阴沉的天空,抬起手腕看表,离发车只有20分钟了!若不是刚才妻子必须赶去看节后演出的道具,可能我们还有时间,可现在顾不了太多了。我必须找人买票!但几次尝试都无功而返。情急之下只好再给舅舅打电话。 “从软席候车室进!有人拦就说我的名字。”我放下电话,提起行李,大声告诉红和儿子,就向软席候车室狂跑。检票员可能也被我的这种气势吓坏了,一路都没人检票拦我们。我们就这样一路狂奔跑到了站台。 “***”我心里默念着列车长的名字,安顿好妻子和行李,便找寻而去。 到了近前才暗暗叫苦:围在列车长跟前的都是手持批条的,而我只有舅舅的电话。 “您是*车长?” “快去14车厢!”我提起行李时,母子两人早已经跑到我前面去了..... ..... 当我们找到自己的铺位安顿下来时,已过发车时间近四十分钟了。 我和红相视一笑:不管怎样,我们一家三口的第一次旅行总算开始了。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4 儿子一路被憋坏了,因为我们的铺位就在列车员休息车厢。 让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安静下来,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且还是长达十多个小时,但儿子还是在列车长两次无奈的警告后,并在我们近似威吓下安静地过来了。但车刚到青岛,儿子就不干了。 他哇哇大哭起来,直接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按照惯例给他读一个故事。 旁边的一对年轻夫妇,这时也如释重负般笑了起来:“这孩子真够可以的了,若是我,这一路不让说、不让闹,肯定憋死了。”她的丈夫也笑了,低头凑到儿子跟前说:“反正也到青岛了,咱不怕被赶下车了,对不?”周围的人都哄笑起来,这下倒教儿子不好意思再哭了。 我掏出海军潜艇招待所的电话,开始拨号。应答的一位女士很惊讶我居然会知道那个号码。房间还有,但只能留到中午12:00。我明白许多出行的人很快就将陆续到达,所以我说将在9:30到站,最晚在10:30办理入住手续。这样,住宿的问题就算搞定了,剩下的问题就是买回程车票。潜艇学院招待所不能解决,那只有自己想办法了。 10月1日的青岛很冷,前一天横扫北方的冷锋30日晚刚刚抵达,窗外的温度是7-16度,北风5-6级。 妻子给儿子换上了秋衣,然后套上毛衣,再外是套头衫,临下车,我又给儿子戴上F1遮阳帽。全副武装,青岛,我们来了。 5 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话用于出游,是再贴切不过。 出行前我已检索过青岛的许多相关资料,先对整个行程先有了大致轮廓,其中,尤对住宿特别注意。 网友们推荐的住所很多,因人而异,标准也参差不齐。我筛选良久,最后将目标锁定在两家宾馆:海军潜艇学院招待所和航空疗养院,而前者更因非常干净和超过三星的服务使我倾心。 去前,我先电话联系,航空疗养院对电话订房不予留,留房要交100元订金,而潜艇学院招待所不需订金,但房间只能留到1号中午12:00。 我原要去面谈的那家公司因为问题都已通过电话解决,对方在30日便放假了。我不愿因这事扰人,而且因为下车前已基本确定了入住潜艇招待所,所以一出车站便直奔售票厅,但一看里面那个阵势,我立即掉头出来:“还是去宾馆订票吧!” 妻子拉着儿子,我一手提包,一手拖着箱子直奔路边,不想却被一位中年男子拦住了:“坐车吗?” 车是坐上了,可司机的嘴就不停了: 我知道司机这般热情的原因,但妻子不知: 这就是命令啊,能不行吗? 车拐过一个弯角: 我抬头看了看门脸,一语不发,便直奔大堂。 我要求看房间,结果可想而知:又小又暗,窗外就是一件饭店的厨房,房间里还算干净,但有一股难闻的潮味。 我上车就对红说:“房间很小,很潮,味道也难闻。”“司机,还是去潜艇招待所吧!” 我心里暗笑,可嘴上退了一步: 车沿濒海马路一路疾行,路前方是一片茫茫白色: 车里的气氛轻松了,出租车也向左拐进入了八大观景区。 山海关宾舍,从我第一眼看到它,我就知道我们青岛的住处到底在哪里了。 我从资料中看过网友的积极评价。 我被服务员领进一楼的106房间,里面很干净。由于这是由从前的一幢三层老别墅改造而成,所以房间很大。暗红色的木地板很有质感,面对房门的是一扇宽大的窗户。向外望去,是一处小院。院中有一潭水池,边上搁着一张白色圆桌,围着的是一圈同样白色的凉椅,上方的遮阳伞正在狂风中摇摆,但风静的时候想来一定别有一番景致。关键的是这里能订到返程车票!太好了,就是它了! 我返身到总台。房价240,不能再降了。虽然价钱不低,但想到能跟红和儿子住在这风景优美的八大观景区,这些又算什么呢? 6 我见过大海7次,其中4次竟都在青岛。 初见海是91年,那是五月的烟台。 当时,我在列车上期盼了一路,大海都没出现。但就在我开始失望之际,大海却如同顽皮的孩童般,忽地从葱绿的山丘后跳了出来。在我惊喜的眼中,海面上如同洒满了无数璀璨的钻石,在耀眼的阳光下欢快地跳跃,炫目的波光中,两艘轮船在静静漂浮,完全就是一张剪纸图画! 我想再看仔细些,可大海却调皮地一闪,捉迷藏般躲到了山丘身后,我眼前随之一暗,但就是这一明一暗的强烈反差便将大海的第一次记忆永久地留在了我脑海之中,历久弥新。 但这次来青岛,却是寒风刺骨,刚才我们路上看到的大海,近前又是何样? 出租司机走了,坚决没要我的车钱,他说得到了宾馆给的10升汽油钱,这里是由宾馆替住客付费。 “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古如此,但万事皆要想开,出门在外更得这样。”我开导着妻子:“不管那么多了,现在还是抓紧时间享受青岛吧!”我们说着便来到了宾舍门外。 外面真是冷! 妻子裹紧了风衣,眯起了眼镜。我摒着气,弯腰低头,手里紧紧抓住相机的挂绳。可儿子却像只灵动的小鹿,四下里嗅寻起来。 从宾舍出来,沿路而下,很快就到了海边。虽然已近上午10点,但仍有很多人在退潮后的礁石下寻找着什么。妻子给儿子买了一只小筒和一把小铲,儿子便学着别人,像模像样地比划起来。 “现在还能捡到海货吗?”我问一位正在沙滩上低头搜寻的当地模样的长者。 我和红摒气不语了,儿子也懂事地蹲下来: 我这边话音还没落,那里的洞口便冒出了几个气泡!跟着就探出一个指头粗的小鱼头来!没等我们明白过来,老人的左手已经迅速向鱼头掐去,右手的铁铲也飞快地斜铲三下,然后老人的身子就一动不动地僵在那里,数秒没动! 鱼跟人在较劲,最后获胜的还是坚持到底的人。 老人将鱼仍在了筒里,松了口气。这下我们才看清,原来是一种三寸多长,手指粗细的壳类生物。 “大爷,这是什么呀?” “爸爸!有鱼!”儿子不知何时翻开了一块小礁石,而在那下面,真有一个小螃蟹在动。 我两下才捉住了它:“是小螃蟹!天天,不是鱼。”“哈哈,你们父子俩还真有收获啊!”红在一旁笑吟吟的。 “再给你几个!”长者这时从我门身后过来,从自己的筒中挑了一条小鱼和三个小海螺倒到了儿子的筒中。 “啊!海螺在动!像开花一样!”妻子看得惊讶极了。 7 男人喜欢军事,男孩更是表现得率真而直白。 从第一海水浴场向西,经过鲁迅公园和海底世界便是中国唯一的海军博物馆。儿子在来时的路上,就不时问我能不能登上军舰,现在,顶着侧向的横风,早点登上军舰成了他咬牙坚持的支柱。 票价30不算贵,但潜艇却不让拍照。其实我对眼前这艘陈旧斑驳的“宋”级“长城号”潜艇并不太感兴趣,只是儿子跃跃欲试,我也只好将相机存好,护着儿子爬进了艇内。 青岛是北海舰队的母港,更是我国最大的潜艇基地,这艘“宋”估计便是从这里退役的。毕竟是老艇,里面空间非常狭小,一些关键的操作室也封闭着不开放,但还是将一个完整的内部主体构造承现在了我们面前。 在潜艇旁边停泊着我国第一艘驱逐舰“鞍山号”,它不仅经历了新中国的风风雨雨,更见证了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刘少奇骨灰的悲情抛洒。看着儿子在舰上兴奋地来回奔跑,想到这些,我却不禁有些伤感了。 以前我只知道儿子特别喜爱汽车,但这次到青岛才知他也是个军事迷。在潜艇里儿子就不停地问这问那,我有一个问题有些含糊,儿子便要求我“你大声说”。在鞍山舰上,儿子更是爬上了三层的最高处,弄懂了什么是舰桥、主炮、导弹还有锚等舰船的基本概念,更学着担当装弹手往炮膛里一发发装填炮弹,然后又立即转变角色扮演起操作手发射主炮。回到岸上,儿子更是在高射击抢、登陆坦克等兵器实物上爬上爬下,手里一边比划,嘴里一边发出子弹呼啸的声音。 妻子等了很久,喊了多次,但儿子就是不肯离开。我在一旁看着,只是对红说了一句话:“这是男孩的天性!” 8 青岛是海滨城市,既然来了,那就理应品尝一番这里的风味。 青岛的老字号“春和楼”饭店,坐落于青岛最繁华的中山路,是1897年创建,曾经是岛城达官贵人聚会设宴的场所。如今,这里以“中华名小吃春和楼蒸饺系列”而扬名。在店里,我们还吃到了青岛著名的“王姐烧烤”。饺子的味道确实不错,烧烤的鱿鱼也别具风味。 女人多爱逛街,妻子更是乐此不彼。沿着中山路走下去,我们整整逛了一个下午。青岛的城市不大,但有特色的小店却不少,最让我感慨的就是一个个鞋店,货架上基本已经没有了传统式样的皮鞋,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款式新颖时尚的休闲皮鞋,几乎家家如此,跟南方完全同步。 作为青岛的大型购物中心,百盛比起京沪的购物中心来也毫不逊色,儿子在这里买到了一辆丰田车模,妻子更是买到了称心的长靴和非常显身材的长裤。 浮山所的家乐福共三层,和北京的几家店没什么区别。不过,还是有种可爱的东西值得推荐--丹麦酥:这是一种看起来长长厚厚,很有层次感的麦胚烘烤而成的糕点。很便宜,才1元一个。地方非常好找,就在下一楼自动扶梯不远处,听说经常有人为此排长队的,我们在时也确实如此。 至于家乐福对面的阳光百货,购物环境非常时尚,价格自然不低。听出租司机介绍,这里的货品属中高档,而最高档的购物之地是海信购物广场,我们因时间关系并没有前往。 返回住地的时候,我已经看到了满天的繁星,次日起床,果然一扫前日的阴霪,“Sunny and mild!”真是天随人愿。 山海关宾舍坐落于八大观景区的正阳关路。之所以叫八大观,是因为这里是由八条带“关”字的路组成: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和山海关路。 早上,红领着儿子,我们便离开宾舍,沿着门前的一条小路走了下去。资料上称八大观是万国建筑园,原以为这里是以建筑为名,没想到更加吸引我的是这边的树荫,草坪和一些不知其名的小花小草,漫步于四通八达的小道上,人不多,车也少,阳光从茂密的梧桐树荫里穿射下来,映得路面斑斑驳驳,伴随着几升清脆的鸟鸣,一切都显得特别悠闲而宁静。 在小路尽头,我看到了一片蔚蓝的大海,而路崖之下就是金色的沙滩。妻子和儿子是欢呼着奔去,我这而立之人也不免加快了脚步。 这里是第二海水浴场,从前是国家领导避暑专用浴场。漫步沙滩之上,一种舒适慵懒的心情如同海水般漾了上来。一对夫妇正和儿子在水中嬉戏,我微笑着回头看儿子,却见小家伙正试探着走向海边,随后又躲着海水飞快地退回。他就这样反反复复与海浪游戏,兴奋地不停呼喊,引得周围许多游人一片哄笑。 前面不远处,有一处伸入海中的呷角,花石楼就坐落于此。上个世纪30年代,一大批俄国人来到青岛定居,其中一名富有的白俄修建了这座融合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楼内大理石贴墙,楼外砌有鹅卵石,花石楼因此得名。 在八大观景区200余幢欧式别墅之中,花石楼确是与众不同。想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曾在此居住,而如今在这里出现的不仅有大批的游人,更有许多身穿礼服、婚纱,排队等候摄影的年轻恋人。 八大观景区,它是青岛优雅的化身。 9 妻子和儿子安睡了, 白昼已携喧闹而去了, 沿着日里走过数次的小路, 海浪舒缓地在我双脚间拥来挤去, 身后, 这是我踏过的沙滩? 记得初次近距离看海, 二去烟台, 那些可怜的人们在最后垂死时, 当精疲力竭的幸存者醒来, 这个调皮可人的姑娘, 如今, 当我坐在路旁, 原来, 2004年10月 ※ 发表于: 莲园 http://www.lianyuan.net |
转自:http://www.lianyuan.net/showtopic.php?threadid=189493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