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个青岛人的克利伯航海日记 |
[游记]一个青岛人的克利伯航海日记 |
2007-07-16 people.com.cn |
1月20日飞抵新加坡 乘国泰航空公司14时10分的飞机前往新加坡,落地时为当地下午18时。过关手续简单,移民官知道这次帆船活动,乘出租车到圣淘沙岛时是当地时间19时,天还没有黑。 首先见到了克利伯组委会的凯瑟琳,她是一个日本姑娘,戴一副黑边墨镜,活泼可爱。不一会柯林(克利伯组委会首席运营官柯林·德·默布利)出现了,还有赛事组委会的蒂姆。 跟柯林来到晚会现场时,晚会气氛已经非常热闹,很荣幸地和罗宾爵士坐在了一起。问起他最近在做什么,他很遗憾不能去青岛站,希望将来有时间继续航海。 晚会后半程,柯林终于把我介绍给了青岛号的船员。原来担心和他们见时会有些生疏,没想到一见如故,他们看上去是很开朗的一群人。虽然只是刚见面不久,我已经感觉到我很幸运能和这些人共同生活二十天,大家一定会有很多快乐,只是记住他们的名字要花一些时间。 1月21日初登青岛号 一早蒂姆(与克利伯赛事组委会的蒂姆同名)要住进来,我以为是哪条船上新加入进来的,一问才知道他负责维修,上一站从澳大利亚弗里曼托回国,这是刚回到新加坡。 只好委屈他住小一点的房间了,因为我们住的房间离圣淘沙岛非常近,是度假式公寓,每套户型有两个卧室,大的带卫生间,另外一间比较小,大概是提供给孩子住的。好在蒂姆的块头和亚洲人差不多。这样的房子按月租为每月7500新币,每天合新加坡币250元,人民币大概为每天1250元左右。房间的设施很好,客厅很大,家具、电器、厨房设备一应俱全,还可以免费上网。 上午9时30分,蒂姆住了进来,带我去了圣淘沙岛。到了现场,蒂姆首先带我上了青岛号帆船,在这之前我从奥帆委那里看到许多青岛号的照片和DVD,但亲临船上,完全是另一种感觉。一上午我都在船上,船长丹尼仍在休假,其他船员有的去马六甲玩了,有的去了其它地方,一上午只有我一个人在船上。 1月22日感受"新加坡" 早晨照例坐巴士去克利伯停泊的圣淘沙码头,先去了新加坡号。在得到船长的允许后,上去参观了一下。和青岛号完全一样,只进去看了看舱里的情况。看起来新加坡号比青岛号要干净一些,和船长简单的交流了一下,当他得知我刚加入青岛号并来自青岛时,非常高兴。他告诉我,青岛号的船长丹尼是非常好的一个人,并透露丹尼的女朋友非常漂亮,是2003年的英国小姐。 这次命名的新加坡号是新加坡旅游局出资赞助的,因此船上有很多新加坡船员,有的会跑完全程,有的跑其中一段或几段。他们中的一个叫林进荣的船员主动和我攀谈起来。他有自己的一家餐馆,看起来只有三十几岁的他已经45岁,孩子已经上大学了。他说,青岛号从利物浦出发时,他非常感慨。当时,许多华人看到青岛号和五星红旗的时候非常激动,但在船上没有见到有中国船员,非常失望。 从新加坡到青岛的赛段中,有12位新加坡籍的船员参加比赛。他们基本上全是华人,由于新加坡方面的赞助,这些人只需要付一半的费用就可以,而全程的费用大概需要5万新币。 上午10点多钟,一些被邀请的客人陆续登上新加坡号,在柯林及船长的引领介绍下,这些人对帆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其中的一些人随船出海大约一个小时感受体验。我想,青岛号到青岛时也会很繁忙的,希望那时的天气不要太坏。 罗伊(Roy)是到达那天晚会上见面后我第一个再次见到的青岛号船员。那晚见到他时印象不深,感觉是一个不爱讲话的老人家(59岁)。今天见面后,感觉完全鲜活起来。他五年前进入退休状态,之前经营着一家直升飞机公司,主要为军方提供服务,现定居在伦敦以南一百多英里一个叫威浦的地方,和青岛一样,那里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场地,得知这一点,他非常兴奋。 交谈中得知,罗伊是青岛号上极少数几个准职业船员之一,下午他花了两个小时将克利伯帆船上的知识传授给我,虽然天气很热,但他不厌其烦的样子让人很感动。 不断有人过来,征询我们是否可以上船来看看,青岛号上的大熊猫被抱到甲板上,特别招人喜欢。据罗伊讲,从利物浦出发时,大熊猫要胖许多,大概经过这几个月的艰苦航行,熊猫也变瘦了。 罗伊为参加这次克利伯航海总花费约在28000英镑左右,当然不包括每站上岸的吃住费用。他出来后还没有回过家,不过在巴西、南非和澳大利亚时,他的太太分别和他三个孩子中的一个去了这些地方,下一站,他的太太和孩子还会去青岛。 1月24日接受采访 上午接受《环球时报》驻新加坡记者陈欣的采访,她是通过当地媒体了解到克利伯这次活动的,并知道有一艘命名为青岛号的船。她好奇为什么一艘命名为中国城市的帆船没有中国人在船上,直到前几天她到圣淘沙帆船集结的地方采访时,了解到船上会有一名中国来的船员。她很高兴,通过克利伯的新闻官安娜找到了我。 1月25日与船长见面 上船时,一眼认出了高个子的船长丹尼,扎一个马尾辫,说话带一点地方口音,常带笑容,待人和善。 丹尼是一早从伦敦飞过来的,旅途12个小时,看起来有些疲倦。他知道我这次航行还有别的任务,因此把船上卫星电话接收邮件的账号告诉我,可以用管理员的账号。通常船员每个人开一个账号,根据使用流量计算费用。因为是铱星系统,费用比较贵,特别是发照片占用的时间很长。 丹尼、罗伊和我三个人去加油站加油。加油的时候,一个中国人走过来。他叫任军,江苏扬州人,在这里打工已经七年了。做工地监工,每小时30元新币,平均一天10个小时的工作。比国内好一些,但每年最多回家一次。前几天克利伯到达时,他见到了这艘青岛号,打听到船上有一个中国人,因此今天特意过来看看。他问这艘船的船员航行世界,有多少收入。我告诉他每人不但没收入,还要付出很多钱。他很仰慕这样的事,希望下次这样的赛事有更多中国人参加。今年他不能回家过年,我说给你照张照片吧,把相片寄给你爱人,他听了很高兴,特意回去换了一件新衣服,我以青岛号为背景给他拍了一张。 1月26日繁忙的采购 一早到游艇会,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一大堆罐头食品堆在大厅里,占去了一大片地方。每个船把罐头按每天的进食分成一堆一堆,撕去标签(防止受潮烂掉,堵塞下水道)在罐头上标记名称。杰罗姆负责分配每天的食谱,主要是午饭和晚饭,每六天一个循环。这次航行预计要18天,因此每种配餐做三份,保证六天食物不会重样。不过这些平常不太常见的两餐罐头,大概和每天吃一样的东西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希望不会在下船的时候有厌食症。就像第一次驾驶青岛号到日本时,在对马住了一个月后,回来的时候很长时间不想吃生鱼片了。 我很羡慕新加坡号上的船员,由于他们这次航行有12个华人,因此中餐为主。每艘船准备的食品是不一样的,采购是由各船列清单,由克利伯来买,主要是在家乐福购买的,据说这次已经把家乐福的罐头食品买光了。 1月27日出发日差点撞船 一觉醒来,把昨晚洗的最后一堆衣服从烘干机中取出叠好。我们的房子是克利伯组委会提供的,设施齐全,刚好可以帮帮其他船上的船员,算是拍拍马屁。 赶到码头,已是人声鼎沸,今天的码头被装点的焕然一新,很多彩带扎在码头上,一帆风顺、鹏程万里等吉祥条幅挂在每条船前。舞狮队是特意从中国沧州请来的。 上午9时,人群中一阵骚动,远远看见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来到现场,他分别和每个船队见面,来到青岛号前,得知我是惟一的中国人时,和我合影留念,并祝我们好运。 青岛号驶出,岸上站满了欢送的人群,大家挥手告别,场面非常热闹。十艘船在港湾中编队整齐地做着动作,向来宾做最后的展示。船在港湾中来回穿梭,依依不舍。船上、岸上,大家挥手、叫喊,扩音器中不断传出青岛的声音,青岛和新加坡成为现场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下午三点半准时启航,两点多已经抵达启航区域,升起主帆。68 英尺的克利伯主帆很大,约240平方米(最大球帆船340平方米),需要两个人使用特制的摇把来转动磨盘。 5分钟准备、3分钟、1分钟……青岛号在航线后几十米处飘移。这时后面的卡地夫号紧紧跟上来。出航的一瞬间几乎相撞,丹尼把主帆脚索全部放出,避免了! 启航后,青岛号排在第五的位置,风开始加大,浪也大,一个接一个砸在身上,一下子全身湿透了。昨天晚上的时候还在想,从明天开始没有可口的午餐了,一个星期只能洗一次澡。没想到启航后不久就被海水浇了个透。 根据安排,船员分为两组,我编在麦克为组长的一组。每组分别值班四个小时,我们组从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我休息的床在前舱第二排上铺,床铺摆满了还未来得及整理的东西,实在懒得整理,脱掉湿漉漉的T恤,躺在铺满帆的地板上倒头就睡。背后是高低不平的帆袋,和着起伏的船身,和此前舒适松软的大床简直是天壤之别。但一样很快入睡,而且睡得很香。 1月28日今天是除夕 今天是除夕。 经过一夜的航行,青岛号所处的位置是第7位,紧跟前面的维多利亚号,随后有新加坡、纽约和格拉斯哥号。西澳处在领先位置,他们船上的船员大都来自澳大利亚,而且是有经验的水手。这次新加坡到青岛的航段比赛主要是北风,船主要是迎风行驶,看来很少可能使用球帆了(顺风用)。 中午12点换班的时候,是全船人最齐的时候,大家一起吃午饭,丹尼和大家继续练习中国话"新年好","恭喜发财"。大家问很多新年的问题,怎么过,什么时候,我告诉他们年三十全家人在一起团聚,大年初一大家互相拜年。由于晚上要值班和休息,因此,大家决定把庆祝新年的活动放在初一中午。 1月29日初一大拜年 快到午饭的时间了,音响里传来传统的中国音乐。不知是谁带来的,居然还有国歌,真是难以置信。在船舱里和驾驶的位置上,不知什么时候布置上喜庆的灯笼。印在主帆上的国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迎风飘扬,一时间在不大的船舱和甲板上充满了浓浓的中国新年的气氛。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京剧脸谱和画有中国画的玻璃瓶送给每人一份,大家非常开心。作为教师的尼古拉问我青岛还能买到吗,她想带回去给她的学生们。 丹尼不知从哪里变出来的啤酒,而且还是青岛啤酒,分给大家。要知道,我们采购的食品中是不允许有含酒精饮料的。 大家互相祝福新年好,并合影留念。虽然青岛号目前的排名成绩不十分理想,就像大家自豪地称我们的船是Loveboat(爱之船),全体船员在这个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快快乐乐,一时间忘记了还在比赛。 傍晚,布赖恩在驾驶的时候,突然船左右颤动地很厉害,一定是船下碰到什么东西了。船不能随风直行,舵的效应也没有了,大家一起观察发生了什么事。只见左侧船舷露出一个长长的鱼鳍,哇,原来是一条大鱼撞在了船底。鲸鱼的宽有两米多,没有人能猜出它有多长。不过它的鳍能使30吨重的大帆船左右摇晃,一定是一个大家伙,愿这只受伤的鲸鱼好运。 1月31日碰上中国通 从昨天到现在,一直是东北风。我们要走的方向也正是风吹来的方向,从昨晚到今天已经做了好几次之字形转向,试图在水流和海浪中找到最有效率的航行角度。由于在前晚碰到一些渔船,为躲避渔网,我们失去了一些时间,现在成绩比较落后,仅排在卡地夫号之前。我们只能是后面的猎食者,而不能成为希望被追赶的羔羊。 天气依然炎热,躺在甲板上,享受还会持续几日的热带日光浴,和组长麦克聊起来。没想到,麦克现在北京有住所,而且和我在北京住的地方很近。他还不太会讲中文,但时不时的迸出一句,你还真反应不过来。原来,他娶了个北京太太,现在有一个17个月的儿子,他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叫岳智华。他的经历也很不平常,他去过60多个国家,问起他今后的打算,他说除了航海还要出几本书。第一本书已经写好,是关于以色列生活工作的一些经历的,现在正找合适的出版商。 2月1日做饭的考验 依然是东北风,船依然只能呈之字形前进。过去的24小时,船前进了130海里,离预计的转弯点还有800海里,希望风向有些改变,否则很难按规定的时间到达。 轮到麦克和理查德做饭,今天的天气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麦克的工作是高级咨询顾问,我想在家他也很少下厨房,但在这里一视同仁。看他在厨房里挥汗如雨,真有些不忍。 船倾斜的非常厉害,既要保持自身平衡,又要照顾到满满一锅汤的平衡,那姿势很难拿。麦克光膀子的上半身,肚皮紧贴着灶台,两脚呈八字步,膝盖和双脚尽可能地找到稳定的支撑点,这哪里是享受航海,分明是血汗工厂的劳工。没办法,船上有16张嘴等着吃饭。 2月4日比赛被中止 傍晚6点,得知格拉斯哥号的龙骨出现问题,检查发现青岛号固定龙骨的托盘也有松动。类似的情况在其它船上也有出现,只有新加坡号和卡地夫号没有发现太多问题,大家把情况报告给克利伯组委会。 8点钟左右,克利伯组委会决定有问题的船去菲律宾的苏比克湾,青岛号决定先向西迎接问题较大的格拉斯哥号。约10点接到组委会决定,所有船去苏比克,比赛结束。 2月6日感谢青岛号 一早看到赶来会合的新加坡号船,三条船并排行进。格拉斯哥号在前,青岛号随后,新加坡号在最后,已远远看见菲律宾北部吕宋岛的轮廓,这是出海十天后第一次看到陆地。 上午十点多,我们船的发动机突然熄火,在短暂检查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新加坡号拖着青岛号继续航行。考克斯换了机油后,机器恢复工作。青岛号帮助格拉斯哥号行动,这回反倒成了被帮助的对象。 下午一点多钟,到达苏比克帆船俱乐部,其它7艘帆船已经先期到达,青岛号最后一个靠岸。岸边站满了其它船的船员,随着青岛号的靠岸,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为青岛号安全到来及护送格拉斯哥号的行动喝彩。特别是格拉斯哥号的船员,一一上前与每一个青岛号的船员握手致意。 2月7日暂时的分别昨晚有很多蚊子骚扰,一早8点多才起来。不知什么时候乔伊躺在下铺,一问她是5点多才 回来的。今天要做全船大清理,这是每到一站后第二天都要做的事,把所有船舱里能移动的东西都要拿出来,劳动持续一天。 晚餐在新加坡号,由詹姆斯主厨,这应该是自新加坡启航后第一次吃像样的中餐。明天罗伊和麦克及尼克要离开了,罗伊和麦克去北京,尼克回英国。相处这些日子,还真有些依依不舍,不知道这一分别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希望青岛号能去青岛。 3月19日再回苏比克 下午16时20分飞去马尼拉,途经厦门,从厦门起飞到马尼拉约需两个小时。来菲律宾已经三次了,都是航海去的,两次从香港,上次随青岛号从新加坡到苏比克。这是第一次坐飞机入境,第一次填入境卡。 马尼拉的夜景灯光并不是很亮,看上去像是十多年前北京的夜景。出关很顺利,没有很多仔细盘察,在门口见到了泽西号的朱丽安和格拉斯哥号的高登。他俩从英国来,在德班转机,飞机晚到了,刚好和我一起走。到苏比克帆船俱乐部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见到安娜,她告诉我青岛号明天下水试航。 3月25日克利伯重新启航 早晨九点结账到俱乐部,有乐队在现场助兴,中午时分离开苏比克。三点比赛开始,卡地夫因为抢航被判回到起点绕标重新出发。青岛号出发后一路处在第五左右的位置。 3月26日没风的烦恼 夜里开始没风,从凌晨两点到六点值班,风最小的时候船速接近于零。早晨六点交班,十点的时候回到甲板,海面像镜面一样。还是没风,船速只有1节。十一点开始有风了,下午一点接到报告,青岛号和利物浦号处于领先的位置,在我们之后能看到5艘船,下午船速保持在7至8节左右。 3月28日突然起风了 午夜值班,听到好消息,青岛号位置重回第一。接下来是维多利亚号和利物浦号。虽然领先优势微弱,只有一二海里,但给大家带来更多的鼓励。要知道,在此前的四站比赛中,还没有一艘船以第一的位置回到命名自己的城市港口,希望这一纪录能在这一站打破。 船长丹尼更加精神十足,不像以往那样在船舱里做一些航向方面的工作,而是花更多的时间站在甲板上亲自指挥。 维多利亚号离我们很近,两艘船交替领先。中午时分,远处的天空渐渐堆起了乌云,风力开始加强。一切变化地突然,风速达到了30多节,船身倾斜严重,风浪很大,有时候浪高高地打在帆船上,或迎面扑向甲板,砸在身上,太危险,没有办法换帆。 维多利亚号转向回驶,与青岛号擦肩而过,大家挥挥手,互祝好运。船舱里开始一片狼藉,有的人已有晕船反应。这时表现最好的是尼基,本应该做了望手的她主动给大家做饭。虽然在这种天气下大家没什么胃口,但都感谢她的工作。 大家都穿上厚厚地保暖服,只有罗伊仍然光着膀子站在驾驶的位置上。真佩服他的耐寒能力,像是从北极来的动物。看到他每每吃力地用身子压着舵,我真担心舵别出什么问题。 3月29日大浪的考验 昨夜风始终没有减弱,船一直在倾斜中颠簸。不断地拍打在浪上,发出咣咣的声音,有时感觉船身离开海面达半秒钟之久,然后重重地摔在浪谷里。这真是对修理后船的很好的检验,幸好大风大浪不是从新加坡到菲律宾的途中,否则船的龙骨受到这样的重击伤害,产生的后果难以想像。 不过仍然担心发生什么事,特别是舵能否有如此大的承受能力。虽然舵经受住了考验,但还是发生了事情。二号帆没有经受住这样的风浪被撕裂,接着是绳索拍打船身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当时在床铺上,感觉不好,以为是舵出了什么问题。过了许久,才把前帆换下,一股脑将帆连同海水塞进舱内,好一阵狼狈。 3月30日驶近台湾岛 早晨十点接班,今天一直航行在台湾以东的海面上。东南风在这个季节是不多见的,有时离台湾岛只有几海里,能清楚地看见岛上的建筑。 约11点钟,远处全速驶来了一艘军舰,是台湾海军,直奔我船方向过来。大约离我们还有1海里左右时,做环绕航行,然后驶离。在我们不远处还有西澳号,我想台湾军舰直奔青岛号而来,大概是帆上有一面五星红旗吧。天空中不时传来战机的轰鸣声,大概是台湾的空军也出动了。 不一会儿一艘渔船径直驶过来,直到离青岛号十几米远处才停下来,转了半圈后离开,没打一个招呼。台湾也很少有帆船,能有这样的帆船,也是好奇的原因吧。 3月31日浩荡的渔船 昨晚一点钟的时候位置报告青岛号已经落到了第六,这是比赛开始以来青岛号名次最不好的一次。其实青岛号过去的12小时内速度并不慢,只是考虑到未来风向,选择了更向东的方向,也许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选择。 虽然青岛号及时调整航线向正北航行,但下午一点接到位置报告时,青岛号的位置并没有向前进,而是更退一步到了第七。青岛号在这12小时里只航行了106海里,而相对西侧的其它更靠近陆地的帆船差不多多航行了10海里。船长丹尼怎么也想不通,难到近岸和离岸的水流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看来运气真不在青岛号这一边了,大家尽了最大的努力,老天不肯帮忙。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应该说过去四天青岛号表现是最好的,只是我们稍一疏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比赛就是这样,充满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激动、兴奋、紧张、失落,各种各样的情绪在转瞬间发生着变化。 傍晚时分,大批的渔船从陆地方向朝大海驶来,场面蔚为壮观,青岛号就穿梭在这浩浩荡荡的渔船队伍中。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中国渔船近身走过,丹尼不时兴奋地大声用汉语向路过的渔船说"你好",也不知道那些船老大们听懂了没有。我想他们一定也很奇怪,为什么一艘印有中国国旗的帆船,会有这么多金发碧眼、扎着辫子的外国人。 天渐渐暗下来,刚才大家对身边经过的大批渔船兴奋的心情渐渐转变成了紧张,满眼望去,海面上一片灯火斑斓。乔伊形容简单像圣诞节时的圣诞灯一样多。丹尼不断地大声叫喊,他是在指挥大家绕过一艘又一艘的渔船。由于使用球帆,在航行时要格外小心。此时的青岛号,就像在一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却没有刹车的汽车,要时刻躲避前后左右的汽车。 4月1日罗伊媲美纺织女工 天气很冷,今天是农历三月初四,仍然看不见月亮。几乎把所有的保暖衣服都套上了,比在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时的行头还要重。 夜里十点接班不久,二号球帆在下半部三分之一处拦腰截断,换上大球帆。到凌晨两点交班时,罗伊已经开始把船舱当成补帆车间了。戴着头灯,一边用胶布粘合船帆布,一边认真地穿针走线,用缝纫机匝着边。这情景实在是太美妙了,纺织车间女工的手艺在他手中得心应手。 一整天天都灰蒙蒙的,从长江口流出的水汇入东海,大海的颜色也是灰的,丹尼俏皮地说颜色哪里去了。傍晚时分遇到了一些麻烦,在通过长江口以北的地方时,海面上出现了许多浮漂,有的是单条,有的是几个绑在一起。在仔细确认互相之间没有网连在一起后,青岛号才在中间穿过。一整夜都要有人在船头用灯照射海面,排除可疑物。 4月2日回家的兴奋 中午的位置报告我们排在第七,看来要想取得更好的名次已经很难了。快到家了,很兴奋。下午休息时也睡不着。干脆爬起来,今天的日落不错,这是我在这个纬度看到的少有的日落。 今夜的天气很晴朗,上弦月早早地挂在了西面的天空上。 4月3日回到青岛早晨6时10分,通过朝连岛,到家了,回到青岛了。 |
转自:http://qd.people.com.cn/GB/channel5/200604/12/34935.html1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