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山,最著名的要数“崂山”,原名是“劳山”,听说是秦始皇要到山上去,当地官人动用了很多老百姓开路方便上山,于是秦始皇命名为“劳山”,后来改为“崂山”;海,它东临黄海,海岸线比较长,海岸的最东面是“八大关”,最西面是“八大峡”,两者相互辉映,是去青岛的游客必去的地方。青岛的名字取于海上的一个小岛,叫做“小青岛”,它是当时德国人占领青岛时用来指挥进入胶州湾过往的船只的,青岛由于它优异的港口条件,一直是侵略者垂涎三尺的地方,先后被德国、日本等占领过,所以,青岛的欧洲建筑比较多,那些班驳陆离的欧洲建筑,会让人想起它曾经的沧桑,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历史感;它林立的高楼,又透露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气息。总之,青岛的美丽和繁华大大地出乎了我的意料。 我们的宾馆坐落在东城区的一个靠海的地方,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听着它时而浅吟低唱,时而粗犷咆哮,让你有一种想去研究它的冲动,看到那一望无际,我才知道把有些人的心胸比喻为大海是多么的形象和无上光荣。 当天晚上,我们几个同行决定去逛逛青岛的夜市,出门刚好看到出租车,我们几个就准备打的去夜市,谁知司机说我们只要走15分钟就到了,很近的,当时我立刻对青岛人产生了好感,很久以前就听说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喜欢绕道宰客,而且上海人特别的瞧不起外地人,北京在他们的心中也只不过是个“大农村”,原来他们的钱都是这样赚来的?在沿途上我们问路,当地人也很热情,夜市的东西的要价也很实在,原来我们在路上说好了,要狠狠的杀价,因为外地人狠可能被宰,谁知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是我们小人之心了。所以青岛的第一印象给我们非常的好。 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是“崂山”,海拔1332.5千米,是全国海上海拔最高的山。崂山最著名的特产是崂山大桃,这种桃子个大、脆甜、可口,而且桃的外皮特别的红,一看就知道和山东大汉是从一个地方来的;第二个特产是崂山啤酒,这里的崂啤是真正的用崂山矿泉水酿造而成的,所以在别的地方买的青岛啤酒都不如这里的崂山啤酒。崂山,从远处看,那连绵起伏的山峰被一层薄雾笼罩着,很容易让人想起金庸小说里的那些藏有身怀绝技的武林侠客的大山;从近处看,它是一块块的大石头堆砌而成,石头间的间隙生长的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点缀着这些石头,使整座山葱蓉而生机勃勃,那清泉石上流的山谷,始终雍容的不急不缓的流淌着,仿佛外面的嘈杂和它没有任何关系。这些对于我这个初次旅游者来说,真是美不胜收。我正目不暇接的欣赏沿途上一个又一个的风景时,忽然感觉旁边的人在拥挤,我转头刚好看见两个壮小伙抬着自制的轿子,轿子上坐着一位悠哉游哉的“大爷”,只见这抬轿子两个年轻人的脸部和背部被晒成红黑色,豆大的汗珠往下滴,我看着这三个人的对比,很容易的就想起旧时地主压迫农民的情景,脸上一阵发热,觉得在现在的社会还有这样的现象吗?我跟旁边的同行说了我的想法,她说:这你就少见多怪了,几乎每一座名山上都有这样的苦力,他们很辛苦,但是收入不错啊!也时谋生的一种方式吗,只要价钱合理未尝不可。我想想,似乎也有点道理。因为中国目前还有很多人即使吃了很多的苦头也挣不到钱呢!再者,也有的确需要这种轿子的游客,他们想上山观景,但是力不从心,比如说老人。这样想想气也顺了,一种现象的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是我看着那些坐轿子年轻人得意洋洋的模样还是不舒服,我恶意的想:你们得意什么,在我的心中你只不过象个残废。那么年轻,爬个山都不行! 崂山的自然景色当然是很美,人文景色也不逊色,太清宫首当其冲,太清宫是道教建立的,道教在汉武帝以前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派教,老子是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阴阳合一,所以跨道观的门槛,拜神等,欲图个吉祥,都得遵循男左女右,道观内的众神仙也都是男女相同的,但是镇宫的两棵千年古树:两棵银杏树却都是雄性的,据说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矿胤亲自栽的,我估计是这位皇帝想强调男人的统治地位而为之。我们还参观了蒲松林的“聊斋”,我站在那堵神秘的白墙前,也想串墙而过,可惜我我昨天走路时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蚂蚁,还一不小心说了句善意的谎言……所以如果实在想串墙而过的话,只能是头破血流了。 参观完崂山,我们品尝了正宗的青岛山珍海味,那一根根粗粗的象老草根一样的黑黑的东西,本来都是些食不下咽的东西,一听说是从崂山采的有营养价值的野味,我们也就都嚼的津津有味;那些五颜六色的贝类,更是吃的不亦乐乎,品尝完“山珍海味”后,观赏了一会大海的波涛就匆匆的赶往我们的第二站:第二海滨浴场。 这第二海滨浴场是毛泽东曾经游泳过的地方,它的沙子是最细的,周围的安全设施也比较好。刚下汽车就听到了大浪淘沙的声音,让人忍不住加快步伐,从近处看那一浪未退一浪又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气势,是没有到过海边的人永远想象不到的壮观。大多数的同行都去忙着换泳衣,而我是只不折不扣的旱鸭子,只能站在海边让海浪涮涮,让我的身上带着点海的咸味,也不枉我到过海边。我想亲手找个贝壳带回去,于是我也装模作样的寻找,可是可能贝壳也认生,怕羞,不愿意被我发现,结果一个下午,脚被礁石刺的疼痛却只抓到几把海草。倒是身上的海味可能要过好几天才能去掉。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信号山公园,它的作用和小青岛是差不多的,是日本人用它来接收海上过往船只的信号的,因为大家都累了,所以积极度不高。只草草的看了,在山顶,有个大的圆形的建筑,在上去的楼梯旁边贴着各种日本人在青岛留下的罪证,它的顶层是可以转的,游客坐在周围的凳子上可以看到青岛老城区的全貌,配合讲解员的解说,使游客对青岛的了解更详细、全面。 我对青岛只是匆匆的过客,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但是青岛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自:Club.ChinaRen.com ------------------------------ 本帖网址:http://club.chinaren.com/72578984.html 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