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归来,不绝于耳的依然是在海边与白族大叔学的“鲁拉子,撒米子,加娃(姑娘,小伙,朋友)”这几个词(我自创的简短招呼语,怎么样?),入梦的依然是洱海的浪,洱海的风,洱海的马铃儿声声,还有洱海边美丽的神话传说。 自大理下关才出车站,一眼所见便是宽阔的民族广场,广场上的四座雕塑静静地用心倾诉着四个大理最有名的传说也是大理四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或许来的不对季节也因行程匆匆,这次大理之行唯一领略到的便是出大理站便能感觉到的“下关风”,大概是因为下关比较宽阔,四周又无山峦所挡吧,下关风确实有些不同凡响,素来怕寒的我自然赶紧瑟缩着与好友坐上公车逃之夭夭,直奔大理古城去了。 听人说来大理不玩遍苍山洱海便不算来了大理,第一目标自然是从书本中得出的记忆中那明如镜可清彻见底的洱海了。一边与“车把式”神侃着不觉便到了洱海边上,不料(其实应该想到)如今的洱海如同大多数知名的风景区般,“海岸”边堆积的是一层层的油泥和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让人一看不免有些意兴索然。 不过,既然已到海边湿了脚,岂有不“下海”的道理?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三人便悠哉悠哉地坐着小船畅游“大海”去了。说是海,其实真正说来应属于一个大湖的概念(至少在我认为),开船的白族大叔以自豪的语气向我们介绍着:“滇池号称五百里,那我们洱海最起码也有三百里。”左看看,右看看之后,眼中所见除却笼在白云中缥渺的点苍山外倒可称得上横无际涯,好吧,勉强同意大叔的意见,那么就去见识一下这三百里大海吧。 初踏上洱海的游船,四处一片平静,忽略掉洱海近陆地带的黑黑泡沫外,基本上像一面纯净的镜子,映射着远处连绵的点苍山,更多的是现今城市已不多见的淡蓝的天空,坐在船舷上,伸手去捞洱海里的水,很清很凉,云南那最具杀伤力的紫外线似乎也没什么可惧的了。乘兴在几个小岛屿间穿梭着,却除了房子还是房子,原来那是大理有名的佛教胜地,咱不参佛自然也没什么兴趣可言了,还是赶紧找个白族小姑娘上她家喝茶去吧。云南茶颇为有名,其中之最便是\"三道茶\",\"三道茶\",顾名思义自然是要喝三遍了。第一遍是\"苦茶\",酽酽的茶水真的苦不堪言,然而正因其苦涩难以入口,才真正能体会第二道\"甜茶\"的甘甜。第三道则叫\"回味茶\",他们都没有喝,只有我将它全部喝了下去,味道很怪,有辣有甜有苦,五味俱全,真的如同人生,再回头喝那道苦茶时,却只觉风清云淡了。我想恐怕这就是老祖宗们要我们真正体味的感觉吧。 据说2点钟左右的时候洱海上空会有望夫云出现,于是,我们决定赶到\"她\"的丈夫——那个勇敢的石匠(石骡子)那儿,看看难得一见的\"夫妻重逢\"的喜乐场面,便急急地\"返航\"了,只是不知天公作不作美。船行近湖心时果然起了风浪,风一阵狂似一阵,浪掀起了我们的船,拍击着船舷,散成一朵朵绽放的水花,洒了我们一头一脸,平静的湖面此刻成了个顽皮的孩子,刚从甜甜的美梦中醒来便缠着人们玩起了游戏。船在波浪中上下起伏着,不时有惊险的画面出现,虽生长在江南水乡却从不曾真正体会水的狂野的我好容易鼓起勇气爬上船头抓着旗杆体味了一会\"浪中漫步\"后,便被一个看来要\"吞噬\"我们的浪吓得以两秒的“神速”溜进船舱里去了。 船舱中的时光虽安全却也无聊,白族大叔便向我们讲述起了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熟知这个故事的我们并没有打断他的话,\"美丽\"永远是人们所向往所怀念的,多听一次又何妨呢?美丽的传说让我们暂时忘却了外面的风浪。突然,大叔猝然结束了他的故事,大喊道:“快看,在那儿。” 我们的目光在漫无际涯地寻找着,却茫然一片,急急地问道:“哪儿?究竟在哪儿?” 终于,在他的指引下,我们远远望见一个直立的小碑,刚想兴奋地庆祝一下胜利,不料他告诉我们,因天气原因,石骡子未出现,那只是个标记而已。兴奋了半天原来只是个美丽的误会,于是三人皆垂头丧气地回船舱睡觉去了。浪已小了些了,船儿就像妈妈正在摇着的小摇篮,高原的太阳透过窗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一如妈妈亲手缝制的那方印着蓝精灵的小棉被,恍恍惚惚间,仿似又回到了童时的那段岁月,回到了梦中那熟悉的家乡。 初到昆明的那种兴奋和新鲜一瞬间似乎不见了影踪,临行前妈妈那担忧的目光仿佛依然深深地注视着我,在无言地一遍一遍重复诉说着一个女孩单独旅行要注意要小心,当时不曾真正用心听着,只是觉得好唠叨。突然好想好想回家,这儿毕竟只是一个梦啊,家,才是我真正的归向啊。船儿啊,你不要停下,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吧,悠悠的长江水畔,是我同样美丽的家乡,那儿,也是我的\"梦幻天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