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岛游记(三) |
[游记]青岛游记(三) |
2007-07-16 |
趵突泉公园在济南市中心,一进园子就感觉一阵阵凉意,和门外的尘土飞扬全然不同,闹中取静,别有洞天。 趵突泉公园除了有四眼清泉(趵突泉,无忧泉,漱玉泉,还有一个忘记了好像叫金线泉还是什么的)之外,还有李清照纪念馆和万竹园。 我从西门进,先过一座小桥,起初没有注意,后来听路过的导游介绍,桥下之水因为地下有泉水不断涌出,化成水面上的无数小泡泡,从上面看就像是下雨一样,乃名“晴雨桥”。 透过垂挂的杨柳枝,我已隐隐看到一个阔朗又不失清秀的北方园林,有《红楼梦》中探春的气质。 晴雨桥 进入园中后,“哗哗”声不绝于耳,过了一个拱门就可以看到一个亭子,亭子中间有喷涌的泉水,不知为什么,给人感觉是万泉涌动。我见过辽远的大海,见过壮观的瀑布,见过平静的湖水,见过潺潺的小溪,也见过秀丽的江水,却从来没见过这种大规模从地底涌出的泉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趵突泉”? 走近了看,果然让人失望,这根本就是一个人工抽水机作业的盛况,为的是说明济南的地下水形成的原因。不过抽出来的水,倒是难得一见的清爽干冽,只让人见识一个字“泉”,透着一股子清高劲儿。 亭子边有一个小池塘,小朋友们趴在栏杆上看鱼。倒是有很大的鱼儿,露着黑青色的背,比起“玉泉鱼跃”的鱼来总是逊了一筹,不过胜在天然,不似玉泉的鱼那么畸形。池塘边有结了子的石榴,人说“临水照花”,这里是“临水照鱼”,红色的鲤鱼和青色的石榴,特别有北地情趣。我的旅行至此也终于有了盼望中的齐鲁风光。 结子石榴和红色鲤鱼 无忧泉,泉如其名,名符其神。遇到一位含饴弄孙的老人。小女孩才10个月,很满足于爷爷的怀抱,穿着漂亮的小花裙,白白胖胖,十分可爱。小手拿着鱼食,盯着水面的鱼群目不转睛,极为专注。爷爷也满足于孙女儿在手的幸福,一边和我聊天,一边不时逗弄小女孩。 无忧泉边 在90年代以前济南的自来水都是地下水,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地下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济南周边地区的需求量。因此,只能引黄河水来净化处理作饮用水。我曾听说,济南过度采集地下水,最直接和惨重的代价就是我后来看到的“单眼趵突”。我要是再晚几年来这里,会不会连“单眼趵突”都看不上了?现时,很多人都没法喝上泉水咯,老人不无感慨。 小女孩大概听我们的谈话太过沉重,抑或讨厌我霸占了她们的祖孙时间,忽然烦躁起来,挣扎着要求四处走走,老人意犹未尽,末了,告诉我,李清照故居可以不去,万竹园不可不行。 李清照虽不是我最喜欢的词人,但她的作品我却也略通几首,宋代最为著名的才女旧居,路过了不进去凭吊还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说实话,整个纪念馆有点让我失望,簇新的粉墙和未散尽的油漆味揭露了这个所谓旧居的真相。与其看词人旧居,不如说为的是看庭院布置,整个格局颇有点“雨打芭蕉”的味道,估计女词人本人也会喜欢。 院子里有假山,有小凉亭,小凉亭子里有三五成群的老太太在打麻将,优游自在,很让人羡慕。 绿了芭蕉,芭蕉边白色的花在鲁迅纪念馆前也有,幼儿园时常见,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儿 再往前走就是“万竹园”了,这本是清朝某个山东巡抚的宅第。我这个人对官场向来兴趣缺缺,对达官贵人也没有丝毫应有的肃然起敬之情,除非他们真的值得我尊敬。不过,达官贵人们留下的屋子倒是我向来有兴趣参观的地方之一。 “万竹园”没有想像中那么多的竹子,北方不太适合竹子生长,所以味道鲜美的竹笋也是稀罕之物。疏疏落落的竹子丛后,是正在练嗓子,唱京戏的老人。一听那京腔便立时分出南北来:在绍兴,在杭州,二胡和的笃板伴随着柔肠百转的才子佳人,长亭送别,说不尽的柔情蜜意缠绵悱恻;在这里,京胡高亢,羽扇纶巾,道不完的家国天下帝王将相成王败寇事。 听戏的人们 照例是朱漆大门,窄窄的门面,只是门槛颇有趣,不是南方常见的木制高门槛,而是包了铜皮上了铜钉,黄澄澄的,甚是气派,心想,北方人果然更重门第和派头。 庭院深深深几许?青藤帘幕无重数 “万竹园”三开三进,青石砌墙,藤蔓宛延,有光滑的廊桥,有开阔的楼阁,有满洲风格的画栋,一副北派庭院的霁朗风光。错落其间的四合院虽有诸如“海棠院”之类的名号,却也让人一目了然,不似南派园林的旖旎晦涩,园中植物高低参差,却总少不了石榴。 等待秋天的海棠院,不知为什么老让我想起军阀姨太太鬓香衣影来 从“万竹园”出来,顺便去了李苦禅纪念馆,先生竟是山东农村出来,地道的山东人,怪不得铁骨铮铮,大义凛然呢。 走了半天人困马乏,最要命的是手机竟然没电罢工了,这让我彻底下定决心要在回来后换一个新的,让这个古董机退休。好在跟同学早早约了时间地点,倒也不怕拿不到去青岛的票。 正要出园,突然发现,说是“趵突泉”公园,可是我还没有见到趵突泉呢,真是糊涂,差点忘记了重点。赶紧往人声鼎沸处走,没见到趵突泉的时候想不过如此,电视上见多了呢,但是真正见到了,才知果非尔尔,虽是“一眼半”趵突但总胜于一眼也无。 只是看到了泉边乾隆帝的御碑,总免不了要笑笑,此人虽有才但也太好炫耀,处处留下墨迹,却没想到,被后代子民拿来作风景名胜的时候总不比康熙帝的墨迹来得珍贵。我本人也是喜欢康熙帝的字要多过乾隆帝,与人物风流无关,单说字体,康熙帝的清秀脱俗,乾隆帝的就多少有点官宦气了。 “一眼半趵突” 11点半,终于在火车站的KFC前找到了同学,没有手机只能用最传统的肉眼方法在人群中寻找,好在同学在山东人中比较像南方人,一眼就能看到,在KFC吃了期待已久就“刘翔展翅”(留香展翅)之后,13点正,我终于开赴青岛。 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心情一点点激动起来,16年未见的青岛,你可别来无恙? 评论 (2) | |
原始链接:http://janehuang0104.blog.sohu.com/12787467.html |
转自:2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