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记佛教考古专家金申临汾之行 |
[游记]记佛教考古专家金申临汾之行 |
2007-12-03 163.com |
记佛教考古专家金申临汾之行 九月中旬,我们荣幸地邀请到我国知名的佛教考古专家金申先生和他的好友尚林到吉县壶口观光,咆哮的黄河瀑布使他心潮澎湃,流连忘返,表现出一位学者对大自然的钟情和热爱。 金教授迷恋壶口,可他更痴迷和眷恋的是山西的佛教艺术。山西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以云岗石窟为源头的晋北佛教艺术早已是金教授研究的课题,这次到晋南来考察佛教艺术,也是他的夙愿。 从运城机场到达临汾后,他顾不上下榻,首先直奔市内的大云寺看铁佛。面对造型丰满、眉目端庄的数米高的巨型铁佛头,金教授感叹不绝,连声说:“真好、真大、真了不得”! 他并不看佛寺门前的文字介绍,仅凭自己的感知,若有所思地说:“这尊佛头是唐代风格。大云寺是唐代所建,因为武则天当政时,自比为弥勒佛下生人间,僧人们为恭维她,伪撰《大云经》,武则天下令天下各州县三个月内建造大云寺,诵念《大云经》”。 “按照中国的造佛规律,佛像最忌讳肢体不全,不可能只造佛头。此处仅留佛头,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当时或许有佛身,现在下落不明;二是因化缘不够或生铁紧缺或战乱原因,没有来得及造佛身。特别到了辽金时代,金属缺乏,会不会被移作它用”? 金教授说:“如果铁佛当年铸成了,他很可能是倚坐的姿势,即双腿下垂坐在宝座上,表现弥勒佛在兜率天宫中等待下生的情景。武则天时代所造的倚坐弥勒大像至今在敦煌莫高窟和太原的天龙山都还矗立着”。 “唐代铸造铁像是有先例的,山西运城黄河故道附近近年出土的一对铁牛就是唐代的作品,河北易县至今保存着唐代张易之书写的《大唐易州铁像碑》,铁像已不存,此碑是书法史上的名碑。五代时的遗留物有河北沧州的铁狮子,高5米,实际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菩萨已经没有了,当初完整时应有七八米高。” 关于铁佛像的历史,金教授一连举出几个实例,全都烂熟于心,到底是佛像专家。 看完壶口瀑布,金教授念念不忘到挂甲山看摩崖石刻造像。离吉县县城不远的山崖下,有一处不起眼的佛阁寺。从外观看,笔者想象不出这里有什么壮观和神秘之处,可进入寺内,看着金教授激动的表情,听了他生动的介绍,方知这处寺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所在。原来,这里的摩崖造像早在北周时代既已开凿,隋开皇年间和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的摩崖石刻有北周的造像外,多为隋唐时代所开凿,尚有金代的浮雕。 金教授对这些造像逐一讲解点评,并用尺子丈量作记录。他评价说,这里的摩崖石刻形象生动,线条优美,比例适当,在雕饰手法上采用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民间特色浓厚。仓库内的造像碑也不乏精品。他一再嘱咐要把这些佛教文物好好整理一下,汇编成书,会很有学术价值。 襄汾县距临汾市较近,当金教授得知该县有佛教造像碑的情况后,执意要到该县去一趟。由于该县博物馆值班人员出差,无法打开馆库之门,恰好在博物馆院里散放着一尊高大的北魏造像碑和一座精制的唐代佛塔。尽管佛像和佛塔面目不清,肢体残缺,石质风化,但金教授却评价说,碑和塔年份很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是难得的佛教石刻。 在赴省城太原途中,金教授挤出时间到洪洞县关爷庙对一尊失而复归的佛教造像碑作了现场鉴定。这尊佛像碑原在曲亭镇吉恒村三教庙,文物贩子盗走后,因群众举报,被文物稽查队堵截收回,省文物局鉴定为二级文物。 金教授看到这尊佛碑后非常兴奋,他对碑的前后左右反复察看,断定此碑为北魏时期的造像碑,佛碑雕刻精美,上有释迦腋下诞生、九龙灌水、释迦太子半夜逾城等佛传故事以及维摩诘与文殊菩萨对坐说法等等,内容丰富。金教授的讲解使县旅游局的领导和馆内人员大开眼界,前所未闻。他们表示一定要重视造像碑的保管工作,按照专家的意见写出说明文字,让游人更多地了解造像碑的文物价值。 本次金教授的临汾之行虽然短暂,但他对临汾古代佛教艺术表现出的由衷热爱和深厚的研究造诣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金教授再三要求,应着手开展临汾辖区佛教文物的调查和整理工作,尽快拿出图录汇编。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企盼与金教授的再次相会。 作者:山西省临汾市物价局 马爱民 二〇〇六年十月
|
转自:http://blog.163.com/msn2682698/blog/static/10078429200691381829150/25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