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苍山洱海间的历史脚印

[游记]苍山洱海间的历史脚印

2007-07-16    goyn.com

苍山洱海间的历史脚印

黑瑛

一面是白雪皑皑的苍山,一面是碧波万顷的洱海,在苍山洱海之间有一片沃土,虽然这片沃土幅员不大,但倚山面海,气象不凡。远在一千多年前,这里作为南诏、大理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就已经出现过一个有声有色的历史舞台,从那之后的漫长岁月中,这里的雪山碧水又不知阅尽了多少人间沧桑,以致今天人们逡巡在这片土地上时,历史的脚印触目皆是,连那苍山洱海的岚光水色,也是自然与历史的色彩相互濡染,使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酊分量。

在宽阔的洱海水面上看苍山,觉得它格外苍莽深沉,但这儿人们更为欣赏苍峰的雪,现在虽然已经春回大地,苍山峰颠之上依然堆银叠玉,一片晶莹。只是受这里特殊地形影响,苍山雪峰经常是云遮雾掩,偶尔云绽雾消,那雪顶才会熠熠然出现在碧蓝的天幕之上。不过,即使在云山纠缠不已之时,那天际积云与峰颠积雪相互粘连,山形与云影的轮廓错落叠合,使人一时难以辨清哪是雪哪是石,这时你会感到萦云载雪的苍山又是那么的神秘。

苍山虽以雪名,但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心目中的苍山却并不在雪。远在唐代,人们就在山麓修建了苍山神祠,为的是祈求苍山的神灵造福人间。但不寻常的是,人们并非只是期望山神给他们带来风和雨顺,而是把当时中央王朝与地方民族政权会盟的誓书珍藏于石函之中,供奉于山神之前,他们要苍山为之作证,边疆民族与祖国血肉相连,不弃不离。显然,这儿人们心目中的苍山,寄托了和鉴证着他们对祖国、对未来的一片崇高心愿,那苍山也正由于寄托和鉴证了人们的崇高心愿而显得庄严和神圣了。

人们对祖国、对未来的崇高心愿为什么要苍山来作证?难道在苍山脚下曾发生过让人们世代难忘的事情吗?在这儿,历史的脚印有的泯然难辨,有的依稀可寻,有的却深深印在这片土地上,也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就在不久前,这儿还有两个万人冢耸立着,而冢里埋葬的却是数以万计的布满箭孔刀痕的“大唐天宝战士”的尸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

唐天宝十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讨南诏蛮,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鲜于仅以身免。

天宝十三年,剑南留侯李宓率兵七万征南诏,兵至西洱河,大败,全军殁,宓沉江死。

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历史悲剧!这个悲剧发生在苍山脚下的洱海之畔,是这儿人们世世代代所难以忘怀的,虽然千年的风雨已把万人冢颓圮了,但历史留给人们的教训却随着时间、实践的淘涤、检验而越来越真切了。这件事,肇端于唐玄宗的两位权臣李林甫和杨国忠,他们为了邀功取宠而寻衅南疆,导致了这幕历史悲剧的发生。当时李、杨者流先是颠倒是非,嫁祸边民,后来则“兵败以捷闻”,用万千士兵的生命换得皇帝的更大恩宠。历史面目被一手掩盖了,但时间检验是无情的,就在事情发生几十年后,公论已在人心。当时诗人自居易就在他的有名的乐府诗《新丰折臂翁》中,通过一个八十八岁的老翁的亲历,用血泪之笔描述了人民大众对这个事件的感受。

诗中折臂翁回忙六十年前“天宝大征兵”的情景,指出事情的起因是“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征兵之时,“户有三丁出一丁”,一时“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老翁当时也在应征之列,为了逃脱这场灾难便采取了折臂自残的办法,“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槌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就这样,老翁“一肢虽废一身全”,保住了性命。虽然六十年来“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譬”,但老翁忍受六十年的痛苦折磨而并未后悔,他想的是:“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诗人通过这个折臂老翁的口描摹了这个事件的侧面,使得历史的本来面目重现出一个轮廓,但万人冢里哭声呦呦的“云南望乡鬼”们,又怎样为这个历史事件做亲历者的见证呢?

万人冢不该任其颓圮,做为一个历史的印记,它应该永远昭示各族人们的后世子孙:出现今日的民族团结和睦的南疆。历史曾经被怎样的扭曲过,而各族的人们又为这种扭曲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在万人冢里留下来的一个石碑上,刻着明代云南总兵邓子龙的一首诗,诗文是:“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惟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诗不怎么好,作者在观念上显然还主;完全从历史的扭曲中解脱出来,但是他把万人冢与苍山雪联系起来。倒是发人深思。那苍山白雪,千古不消,可谓阅尽人间沧桑,但他能为埋葬于自己身边的十多万“冤魂”说几句什么公道话呢?我问苍山,苍山默然。不知它是不愿回答,还是不屑回答,只是把头深深埋进白云之中,显然,它要人们自己去思考。

其实,人们还是能从历史教训中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的。就在苍山佛顶峰下太和城的遗址上,矗立着一座字迹斑驳的“南诏德化碑”。这碑是在发生十多万人葬身洱海之畔的悲惨历史事件之后十年建立的,经过千余年的风雨剥蚀,字迹可辨者仅余七百多字,但人们为它修了一个华美的碑亭小心地加以保护着,原因是在这个碑上记述了南诏王在这次事件后的一种冷静的思考,表达了开启兵衅的不得已的心情和对团结统一的热切愿望。显然,这是符合人

民愿望的,也是符合历史的走向的。这个碑亭与万人冢遥相对应,构成了苍山洱海间一组意义非比寻常的自然景观,让人们领悟到,就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历史在前进中曾经留下过多么沉重的脚印。

穿行于苍山洱海之间,处处都可以观赏到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心里却又时时拂拭不掉对印在这片土地上种种历史印记的感受。

在靠近洱海最北端的岸畔上,有一个以神奇的自然景观而闻名遐迩的“蝴蝶泉”。在泉边,人们可以看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塑像,徐霞客在三百多年前曾经慕名而游历了此地,并在他的游记中对“蝴蝶泉”有一番生动的描述。泉畔的石崖和牌坊上刻有郭沫若等文化名人的题字,这些已经或即将成为历史的印记,已经和这里的自然景物溶为一体了。在泉边,人们会想到每年白族青年在这里举行的充满美丽神话色彩的“蝴蝶节”,人们也会自然地记起过去曾受到全国广大青年欢迎的电影《五朵金花》,是这部电影使“蝴蝶泉”这个神奇地方连同这里白族人民的美好生活一时为全国亿万人们心向往之。这也是历史的和人文的因素使得自然景观焕发出新光采的一个例证。

从蝴蝶泉一路向南,在大理古城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墓,这里松柏参天,气象肃然。墓里埋葬着清代回族起义领袖杜文秀,他是为反抗清朝统治者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民族残杀而率领滇西各人民起义的。起义军极盛时,曾席卷云南五十三县,与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前后十几年使滇西各族人民保持了一个安康的生活局面,虽然最后兵败自杀,但他所揭起的各族人民团结、平等的义旗,却深深地印在了各族人民心里。在大理古城中,人们精心维护着杜文秀的故居,名之日“大元帅府”。这里面,飞檐插天,堂庑巍峨,一片庄严肃穆,厅堂后的天空背景,恰是灿灿的苍山雪峰,高山仰止,不由得人们不肃然起敬。这气象,不仅是显示了杜文秀的功业不没,而且也显示了一个民族的不可侮。

从大理古城再到下关城郊,也是在苍山之麓有一个名为“将军洞”的庙宇,供奉的主神却是一千多年前兵败投江的唐将李宓。李宓死后,当地人们为之建庙奉祀,庙宇圮而复修者多次,历代香火不断。李宓无疑是唐王朝一项错误边疆政策的一个牺牲品,他的死加深了人们对这个历史事件的认识.人们有理由纪念他,这种纪念也是人们对历史教训的一种反复咀嚼。这个“将军洞”建立于秀丽钓苍山斜阳峰麓,人们常常作为一个胜景前来瞻仰,但是在观赏之余,留在人们心里的,一定还会有对民族关系历史上的一个伤痕的隐痛。这种感爱,又会使人们对面前的景观刮目而视,虽然这个“将军洞”并非是这里的最好的景观。

作为景观,苍洱之间最醒目的要算是“三塔”了。三座白塔,鼎足而立。塔姿挺拔绰约,刚劲中流露着秀丽,它们的影子,映着苍山洱海的岚光水色,呈现出一派圣洁的神采。“三塔”原是一个古庙宇

“崇圣寺”的组成部分,主塔名千寻塔,高近七十米,是千年前唐王朝派匠师来帮助设计修建的,因此风格与西安唐代“小雁塔”颇为近似。这里人们把“三塔”作为大理风物的一个标志,其实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结晶。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原来把“三塔”作为

陪衬的“崇圣寺”已荡然无存,而“三塔”却历尽千年历史风雨而巍然屹立。那“崇圣寺”里的什么神佛,可以一时为人们顶礼膜拜,区真正在历史长河中不泯不没的中流砥柱,却是人民的意愿和力量。

在苍洱之间,历史的影子笼罩着自然,自然的光采映照着历史,历史帮着人们去认识自然,自然又帮着人们理解历史。在这儿,自然的奇伟与历史的深沉相映相融,浑然一体,时与空相参,意与象互生,人们无疑会发现自己正面对着自然与历史共同反映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一切升华于人们心里的、最主要的还是对于那人民追求美好的意愿和力量的深深思考。

人民的意愿和力量形成了历史,历史的进程也体现着人民的意愿和力量。这个过程可能会有曲折,为矫正这种曲折也会付出代价,但对于把历史进程挽回到人民意愿这个轨道上来而付出代价的人们,历史又会永远记住他。就在这苍山脚下,有一座“蛇骨塔”,据说塔下面埋葬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段赤城。传说古代这里巨蟒为灾,民不聊生,段赤城身裹利刃趋巨蟒,巨蟒吞之,利刃破蟒腹,段以自己生命挽救了一方同胞。人们埋葬了段赤城,并炼蛇骨为粉建塔于墓上以为纪念。现在这个蛇骨塔已然成为苍洱间的一个景观了,段赤城的名字便也与这里的山山水水联在一起。就是这个段赤城,人们传说他死后成了洱海的龙神,便在洱海边为他修了一座洱水祠,祠内有一座不寻常的无字碑。这个碑的缘由是,某岁大旱,塘涸池干,禾枯苗焦,人们在绝望时忽然记起曾解救过他们灾难的段赤城,于是焚香祷告,果然引来一天甘霖,人们勒碑纪其事,表示感念,谁知碑文甫成,一夜雷雨把碑文全部洗去。显然,这是段的英灵不愿人们为他歌功颂德,人们理解了这一点,于是,碑上,不再刻字,一个“雨洗无字碑”就这样保留下来。但是,那没有勒在碑上的字,却深深亥4在人们的心上,并且世世代代加以流传。这个“雨洗无字碑”,妙义无穷,发人深思,比起西安武则天女皇陵墓前的那座有些故弄玄虚、使人莫明其妙的“无字碑”,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是不一

样的。历史形诸文字,有时还会被改篡,但附着于人们心上的历史,则会如山川永存。在这片苍洱大地上,景物与历史相映,历史与人心相印,这里的山川草木也由于浸透着人民的意愿,而更显得意蕴深厚、妩媚有情了。

山川不废,岁月无停。苍

转自:http://bbs.goyn.com/TopicOther.asp?t=5&BoardID=100&id=80033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