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驴游记——大同云冈石窟(9)(第十一至十三窟) |
[游记]小驴游记——大同云冈石窟(9)(第十一至十三窟) |
2008-06-27 sina.com.cn |
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艺术氛围最浓的一个窟。人称“音乐窟”。的确,你在这个洞窟完全可以感受到一种“庄生天筋”般的美妙境界。这里是音乐的殿堂:这里是舞蹈的天地。佛陀在这壁低眉合掌含笑聆听;众憎在那厢痴迷凝目沉浸其中;乐手在一边怀抱琵琶忘情弹奏;飞天在四方扬袖翻飞;真可谓一座洞窟打开,现出一个华美绚丽、神佛共舞的洞天。 第12窟属于云冈中期的工程。它与11、13窟同在一个面阔九间的寺庙的覆盖下,窟前是四根露明温顶的大石柱,柱上刻满千佛坐像。是前殿后堂式格局。它的洞窟万方正正,窟顶平平展展,已与前期的马蹄形平面和弯窿顶的简朴风格大不相同,它开始向宫廷殿堂式过度。这也是第二期工程的一个显著变化。 在云冈诸洞窟中,像第12窟这样以音乐、舞蹈为主要内容的洞窟。在全国石窟中也实属罕见。当你入居其中,环目四壁,凝神屏息,那布满四壁的十方诸佛、层层叠叠的飞天伎乐组成了一个宏大的音乐仪式,玲听到一种佛筋之音!这声音是佛回的,也是鲜卑的。 第12窟最耀眼的当是前室北壁,那简直是人间石窟中最华丽的墙壁!你看那佛陀含笑、莲花盛开、飞天起舞、伎乐弹奏、浮雕造像色彩缤纷、琳琅满目。飞天与菩萨分层而列,伎乐与佛龛并列而排;直至窟顶的伎乐与飞天,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宏大的乐舞殿堂,它的华美绚丽让人叹为观止! 云冈的飞天 在举世闻名的云冈画廊里,在五万尊精美的雕像中,有一种格外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飞天。 飞天是佛教造像中最为生动和令人喜爱的一种形象。因为她们周身散发香气,所以又称香音神。云冈石窟中的飞天,既不是西方艺术中插了翅膀的“安琪尔”;也不同于中国道教中的“羽化仙人”。她是一种生命的创造,是一种饱含着艺术家真挚情感和丰富想像的审美创造。她使无声的石雕充满了动感,具有了灵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当你站在这美焕绝仑的艺术形象时,谁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她们给人以生命永恒的哲学启悟;她们给人以青春与美的遇想。难怪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击节赞叹、动情以歌。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像动,空里众灵飞”“亿万化身开绝峰,三干法界作丹梯”…… 这就是诗人眼中的云冈飞天。这些飞天有的在曼舞飞翔;有的在奏乐散花;有的在持物供养。秀骨清像的飞天布满洞壁。一种前所未有的华美迎面朴来。一千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面对它时,仍会感到当时那份虔诚、炽热、主动与惊喜! 云冈石窟共计雕有飞天约两干三百多身,这些飞天给云冈石窟艺术拓开了广阔的舞台。你看那飞天们衣带飘举、缓缓起舞、她们或飞升、或疾落、或环绕、或陡转、或飘浮,或自在 在佛教庆典中,音乐与舞蹈是最主要的陪衬。而流行于当时的音乐与舞蹈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展现。此刻似乎佛事正盛,千佛云集,犹如置身天堂,灵魂飞越。壁满的天人正随着乐曲旋律嗣溯起舞?此刻的佛、菩萨,神情宁静、面带微笑,那千年不语、万年不行的永恒姿态,似乎也被这美妙的音乐天所陶醉。整个前室壁向,都是欢呼雀跃的僧俗“观众”。你看那西壁的上角的一位老者斜侧着身子正在顷听的样子是那样入迷。你再看与之对称的一角,那个小沙弥正为这乐舞拍着手叫好的神情是那样的生动。 极乐世界,既然是佛徒们追求往生的最高境界,那这个洞窟即是人们描绘的理想天国。当北魏的工匠们用一锤一锤把想像中的天国净土雕刻出来的时候,这个洞窟必然带着当时特有的风格。飞天的服饰多为袒上身、挂缨珞、赤脚,这是一种佛化了的北方民族服装,其舞姬乐人、胡琴揭鼓的舞姿多有异族气息。那种鲜卑人特有的民族的风格跃然而出。 伎乐天 图: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灵帝喜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箩筐、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可见西域乐舞在东汉时已经传入我国。印度的佛教除了经典义理思想之外,还有颂佛以及乐佛歌舞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竺乐》在佛教东传的同时,《天竺乐》了随之进入西域,并进一步与浸地的音乐舞蹈融合,使《龟兹乐》、《于阗乐》、《疏勒乐》及《高昌乐》等乐舞,既含有佛教文化阶性质,又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云冈石窟中伎乐天所持的乐器,有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并大部分是马上乐器。仅此窟前室明窗上的十四位伎乐笋执的乐器琵琶、筚篥、筝、笛、唢呐、排萧、筋、望、细腰鼓、碰铃等,都可在马上演奏。 据统计仅12窟里,各种大小乐器就有17个种类、47件之多。这无疑包揽了北魏所能看见的所有乐器。这些乐器,应该是当时乐器的总和。如此之多的乐器,有的来自番汉;有的来自西域。这一时期由于丝路交通则帧畅,各国往来的频繁,《疏勒乐》等一批乐曲在此时传入中原。因此云冈石窟中伎乐演奏的乐器,应是民族融合的象征。在云冈石窟中出现了大量《西凉乐》的乐器,这是因为北魏太武帝公元439年西征北凉。这次西征将当时流行于凉州一带的《秦汉乐》及乐工带到平城。并在当时的宫廷大礼中演奏。《西凉乐》即从《秦汉乐》的发展而来。云冈石窟中的这些乐器即是当时来自北凉的工匠们把当时流行的乐器该了下来。《西凉乐》吸收了汉乐和西域乐舞的特点,为各部乐中最大的一部,是当时除了《龟兹乐》以外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部乐舞。当时西域各国非常盛行佛教乐舞。据《法显传·于阗国》载:“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众僧乃数万人。”北魏当时是以佛教为国教,佛教乐舞必然分行于当时。这种乐舞即在云冈雕刻中体现出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33c640100085g.html6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