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晋祠 |
[游记]游晋祠 |
2008-05-22 sina.com.cn |
当年大学班里开联欢会,班中那个最漂亮的女孩深情地唱了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什么“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什么“汾河的水哗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优美的曲子加上美女动情的神态,迷得班里所有的哥们几乎是彻夜不眠,一时间,去趟山西,看一看太行、吕梁和汾河,曾是班中最令人神往和最值得夸耀的事。然而,虽说山西与河北毗邻,却直到二十年后,女儿到山西上大学,才有机会去了趟太原。 太原是山西的省会,环山临水,左边是巍巍的太行,右边是高高的吕梁,汤汤的汾河水沿城而过。有了山的护卫和水的滋润,太原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好山好水,自然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此,太原历史上名人颇多,略略一数,就可以找出几十个在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来,像西周的姬虞、战国的廉颇、唐代的狄仁杰、王之焕、王昌龄、王维和白居易,宋代的米芾,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他们不是生在太原就是长在太原。名人多了,留下来的历史古迹自然也就多。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让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晋祠、崇善寺、文宣双塔、天龙山石窟、太原文庙等,都是历朝历代留下来的精品,它们现在大多是国家级保护文物。在众多古迹之中,最有名气的无疑是晋祠了。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这里际山枕水,风光奇秀。“际的山”叫悬瓮山,并不很高,山势也比较舒缓,但绿树葱笼,古木参天,自有一种灵秀之气。悬瓮山的山名据说来自半山腰的一块巨石,因其形如大瓮,之下又碧水长流,所以人称“悬瓮”。而“枕的水”就是晋水。《山海经》中有“悬瓮之山,晋水出焉”之句。晋祠之水,分难老、鱼沼、和善利三股。“难老”源自《诗经·鲁颂》中“在泮饮酒,永锡难老”,“善利”则来自《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三股泉水围绕在晋祠的中心建筑——圣母祠周围,终年汩汩滔滔,浩浩溶溶。千百年来,清溪、老井、幽潭、古祠、亭阁相伴相生,相映成色,来到这里,悠然的心情和怀古的情致,自然会油然而生。当年李白游晋祠,曾写下了“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草绿”的诗句,足见晋祠的山水风光当真无愧为胜山胜水,秀夺天下。 晋祠从东南走向西北为一条中轴线,最西端就是晋祠著名的圣母殿。中轴线的南北两侧坐落着一大批不同年代的建筑,如叔虞祠、东岳祠、水母楼、晋溪书院等。晋祠的各种殿、台、亭、阁、榭、楼、轩、桥有近百所之多,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 从大门沿中轴线向西,首先看到的是水镜台。水镜台建于明代,是祭祀节日里演戏酬神的戏台。令人叫绝的是,为了扩音,水镜台的地下按八卦方位埋着八口铁缸,因此,在水镜台唱戏,晋祠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得到。绕过水镜台,走过会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因四角立有四个高大的铁人而得名。铁人也叫铁太尉,有两米多高,两吨多重,其中三个为北宋铸造,另一个则是民国时补造。铁太尉为精钢之身,青黑颜色,虽经千年,仍旧溜光锃亮。铁太尉高大威猛,或怒目而视,或举首远眺,或振臂高呼,一个个惟妙惟肖,神态毕现。原来,古人苦于水害,故铸铁人以镇之。从金人台往前走,穿过对越坊、钟楼和鼓楼,便来到献殿。献殿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建于金代,用于祭祀时圣母时陈列贡品。献殿绝妙之处在于它的梁架结构,斗拱简洁,稳固轻巧,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便是和献殿齐名的鱼沼飞梁。鱼沼飞梁其实是一座十字形的大理石石桥,建于北宋,用三十多根石柱建于圣母殿前的池沼之上,东西联接圣母殿和献殿,南北则顺势下滑至岸边,起到了沟通东南西北的交通作用。因沼中游鱼甚多,桥的形状如欲展翅高飞的大鹏,所以取名“鱼沼飞梁”。中国是建桥的老祖,现存千形百态的桥梁无数,但像鱼沼飞梁这样的十字桥,全国现仅此一例,这也就无怪乎为什么鱼沼飞梁早早的就成为国家第一批一级保护文物了。在这里,桥下清泉流碧,小荷吐蕊,红鱼漫动;桥边台高榭美,殿宇巍峨。桥是纽带,紧紧地把自然山水与庙宇殿阁维系在一起,使得晋祠的建筑既紧凑又连贯,与四周天然之景形成了高度和谐,山水的精致秀美与历史的古老厚重浑然一体。 走过鱼沼飞梁,便来到晋祠的核心建筑圣母殿了。晋祠原本是为纪念叔虞而建,但如今叔虞的祠堂并不在晋祠的中心而在北侧,原因并不复杂,在晋祠里还供奉着一位圣母,她就是生养了叔虞的邑姜。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邑姜虽然是个妇人,但在历史上却颇有名望。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政治家。周武王灭商兴周有十大功臣,邑姜就是其中之一。邑姜的最大优点是“贤于内治,明胎教之道”。周武王死后,她的儿子姬诵年幼,邑姜便教导姬诵尊重大臣,爱护人民,终于使其成为西周历史上出色的一位君主。她的另一个儿子叔虞也没有辜负她的希望,把封地唐治理得国富民安,业绩可圈可点。没有邑姜就不会有叔虞,后人崇尚她的懿德,于是把邑姜的祠庙摆在晋祠最显要的核心位置。 圣母殿建于北宋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也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大殿为绿色琉璃瓦顶,两重檐角高高翘起,整个殿宇既雄伟壮观又庄严古朴。令人称奇的是殿内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只靠殿外八根廊柱承托殿顶屋架,堪称建筑史上的创举。八根廊柱上各盘绕着一条活灵活现的木制四爪蟠龙,张牙舞爪,威猛刚烈。这八条蟠龙从建殿之初便盘踞在此,已为圣母看护宝殿一千多年了。殿内正中是圣母邑姜的塑像,她头戴凤冠,肩披霞帔,端坐在凤椅上,神情端庄凝重,透出一种帝后的不凡气度。圣母塑像的周围是40多个女子塑像,有女官,有侍女,有乐伎,她们年龄不同,穿着不同的服饰,面目和神情各有不同。有的稳重,有的谦卑,有的拘谨,有的心事满腹,有的春风得意,个个独具特色,眉眼有神,姿态自然,栩栩如生,难怪圣母殿的宋代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18553010009i5.html3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