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晋祠游记 |
[游记]晋祠游记 |
2008-07-01 sina.com.cn |
一是献殿,它是祭祀圣母邑姜的享堂,献殿之奇,在于顶部是单檐歇山式,而檐下为立柱,四周无壁,其形若亭。整个建筑没有一颗铁钉,斗拱相接、卯翘相连。驻立于献殿,满眼的树绿花红,满耳的流水淙淙,很是赏心悦目。特别是一阵通透凉爽的风吹过,自然想起幼时家乡的穿堂之风,感到一种久远的亲切。 二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之为“孤例”的鱼沼飞梁,整个架梁是宋代原物。古人称水塘,方者为沼,圆者为池。眼前的水塘是方形的,自然就叫鱼沼,飞梁就是跨水的桥,建在这水池上的桥,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十字桥,桥下无墩,由34根石柱支撑,颇有“架虚若飞”之势。趴在鱼沼飞梁的栏杆上看水,水面上漂浮着点点的绿萍,不时的鱼跃,也为看似刻板的鱼沼飞梁平添了一些灵动。 三是圣母殿,它是晋祠中的主殿。圣母邑姜,武王之后、叔虞之母也,亦为执掌封神大权的姜子牙的爱女。殿是宋代兴造的,雕梁画栋,庄重而古朴。特别是立于殿前的八根粗大的廊柱,色泽虽剥落,却不减丝毫气势,而且每根柱上都迂回盘绕着一条神态各异的木雕飞龙。龙身辗转欲腾,虽经近乎千年风雨之侵袭,却仍鳞片层层,须髯根根。龙首张口睁眼,遥视远方,呈仰天长啸之状。只是后人因了固定龙身的需要,强加在龙身上的铁钉,让龙欲飞不能。 更让人称奇的是那高大宽敞的侧殿,整个殿堂中没有一根柱子。原来圣母殿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减柱法”设计,殿内外共减掉十六根柱子,而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古人的这种将力学原理揉合到房屋建筑中的建造方式,不禁让人暗生钦佩之意。 对于古代建筑,我实在是一个门外之汉,甚至连凑热闹的份儿也摊不上。不过殿中那43尊宋代泥塑彩绘人像,却让我流连忘返。圣母邑姜,云裳霞帔,面目端庄,自然不凡,可总觉得她是脱胎于佛相,虽然尊贵和奢华,却感觉距离“人”很远。倒是环圣母像而默立的42尊侍女彩塑,非神非佛,颇有真趣。她们或侍奉文印翰墨,或侍奉洒扫梳妆,或侍奉起居饮食,以至奏乐歌舞等等。塑像双眸流眄顾盼,体态丰满秀丽,曲线流畅舒展,衣纹飘曳漾动,堪称晋祠“一绝”。最绝的是其中的一尊,据说看她的左脸神态自若,可看她的右脸却漫溢幽怨。这该是被幽禁深宫中的侍女最为真实心态的写照,神态自若,显然是装给圣母看的,满腹幽怨,才是她们共同生活的体验。我无法与她们作心灵的交流,只能隔着木栅栏凝视这一群凝固的美女,感受她们曾有个的不尽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悲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aef3901000aq2.html3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