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这次放假我去了千里之外的山西小姨家玩,有了一次山西绵山之旅! 清晨,烟雾朦胧,冷雨袭人,我们的车在山路上盘旋,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下车时才发现下起了小雨。我穿了三件衣服,却还哆嗦,所有的心情突然之间被冻僵了。 绵山的景致,对我来说充满神秘和吸引力。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是因了这段传说,我们才决定前去的。 然而,整个上午,导游带我们去的地方都是关于宗教的景观。 地宫,做工并不精致的雕塑,无关天上人间,只有人的24种罪孽的再现,以及走过金桥、银桥或者奈何桥的往生者截然不同的归宿。 每一个人间犯下的错误,都将在这里得到相应的责罚。 原来,我们并不只是在人间白白受苦,死都无法让人解脱。 导游像晨读似的的解说,抑扬顿挫。 在从地宫出来后,我们各自拍照,背后是唐代军营的再造,战鼓在响,一声一声的,在风里雨里以及游人的喧哗里,穿过然后一一淹没。 整个绵山都由晋中的“焦炭大王”一个人投资开发,用7亿人民币开了一座山。 我们的第二站是大罗宫,一层又一层的神仙殿,又冷又饿的我,在爬到第三重天时,几乎快要昏厥。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头晕目眩。 还有那些奇形怪状的神仙罗汉的雕塑,据说保存最久的一尊都快2000年了。 可惜,我始终无法很虔诚的去体会。 导游说,到山顶的天桥,相当于30层楼高。 我一听,恨不得自己晕倒。 我在半山中,上下由不得我。 这个投资1.3亿的大罗宫,遇到我这样的游客,算是暴殄天物。 不记得是在大罗宫的哪个殿,看到一个穿蓝色长袍的道姑。 侧靠在栏杆上,后面是深不可见的经堂,下面游人如织。我在下面抬头,突然感觉有些凄凉的古意,许是这山里的冷雨凉了我的心。 在诵经堂里,她们在看阴阳两刻的道德经,我独自在诵经的课桌前坐下。 我只是想让自己逃离这雨的冷的时刻。 包括门口香火缭绕,有些呛鼻的苦涩。 我只是想散散心罢了。 毕竟,此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躲开平时工作方面无处不在的压力感。 在这里,我只是一个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女孩子,走在湿漉漉的台阶上,每一条道最多只能同时容纳两个人并行。 我喜欢这样的存在感。 而不是被城市的喧嚣与热闹淹没。 空气是干燥的冰冷, 始终没有过强烈的心情起伏,因为没有太多意外的感受,却因此而放松起来,不像远游,更像一次不经意的路过。 11点下山,在邀月楼午餐。 对山西的餐饮,我有点失望。 稍好的两次,一是我们住的东大酒店的2楼餐饮部,一是在市政府那边的川王府。 好不容易填饱肚子,出来时雨更大了。 导游说:下午是自然景观,小桥飞瀑,来回都是步行,8公里。 我们决定放弃眼前的美景。 小姨穿得比我还少,更重要的是经过上午的“相当于30层楼”的跋涉,我已经没有勇气挑战8公里雨中行。 于是,我们两个躲回车里,等回程的来到。 我不断的睡去,又不断的醒来。 雨打在车窗上,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 快4点时,同行的游人终于回来,浑身是水。 我很羡慕他们的坚持和兴致。 终于可以启程了。 刚刚拐出水涛沟,却看到昏黄的夕阳在西边。 同是绵山,却如此气象万千。 回来的高速路上,在灵石看到“王家大院”的水牌。 很后悔每次都没有计划的出行,本来想去看看大院生活的繁华,小姨却不愿去了,只得作罢。 这个传说有843间屋子的宅院,不知道曾经让多少住在窑洞里的乡人深深仰望过。 我突然想起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乔家大院,繁华而冰冷的大宅生活不知道是幸福更多还是不幸更多。 我坐在车里,我想我只是需要小小的相濡以沫的温暖就好。比如,在这么冷的天里。呵呵:) 【进入265社区】【进入作者主页】 【郑重声明】此文章的著作权归其原创作者所有,并且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社区无关。如转载,请注明来源“265社区 http://my.265.com”。商业用途请直接联系原创作者。 【本文网址】http://my.265.com/archive/183/44395/199528.asp (向您的朋友推荐此文章,直接发送网址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