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游记

[游记]五台山游记

2007-07-16    

五台山游记
“五一”过后终于盼来了“十一”长假,怎样度过这样一个假期?去远的地方怕人多,在家里又觉得太过平淡,想了很久最后决定和朋友相约去不是太远又是我们都没有去过的佛教名山“五台山”。
“十一”很早就起了床来到长途车站,车站人山人海的景象真有点触目惊心,好不容易上了车,原想6个多小时的旅途不是很长,没有想到由于前一天的大雾造成大量车辆滞留,车辆过多在京石高速上堵了车,就是这样一个不是很长的旅途让我们走了整整12个小时,到了太原已经是深夜,疲惫劳累自不必说,到了宾馆我们倒下便睡。第二天一早提前联系好的导游就来叫我们了,睡眼朦胧中我们坐上了旅行团的车,向着五台山出发了。
车在山中渐行渐深,车外的气温也在逐渐下降,公路的一侧是高高耸立的山峰,另一侧却开阔起来,蜿蜒的河流绕行在一片片白杨树林中,这里的白杨林已经早早地呈现出美丽的明黄色,偶尔有一棵探出一小块淡淡的绿色,在大片的明黄色中格外醒目。难怪五台山又被称为“清凉山”,据说每年四月冰融,九月飞雪,由于山中气温较低盛夏清凉宜人,是一处避暑盛地。看着窗外的景色,旅途的劳顿渐渐散去, 4个多小时后五台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大巴径直驶入台怀镇,极目四望,五台山的五峰耸峙,高出云表,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五峰都建有寺庙若干,隐约可见,真应了那句“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五台中最高的是北台,海拔3058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望过去,只见山峰看不到庙宇,只有感叹云深不知处了。
吃完了午饭顾不得休息我们就开始了游览,下午我们游览了菩萨顶、显通寺、广化寺,十月的五台山气候宜人,正是登山参佛的佳期,但是游览中却觉得今日的五台山远不如传说中的“境地最优,灵最赫”了。且不说峨嵋天下秀的景色,水边的普陀山远远便可以看到它的金光闪闪,九华山也是枝繁叶茂,座座寺院或金碧辉煌或雄伟明亮掩映在绿意当中。但走在五台山却是最让人感觉到佛家气质的地方,其它地方也许是太过富庶,少了一些佛家的平和,少了一些虔诚的氛围。
五台山之所以被称为佛教名山,承其建寺庙的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永平11年(公元6年)就开始修庙,至唐德宗时全山佛寺已达300多座,历经兴废,至今存唐以来的各代寺庙100多座,被誉为中国古建艺术宝库。1257年西藏名僧八思巴到五台山朝礼,喇嘛教开始传入五台山,形成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青庙”与“黄庙”同兴的盛况。从佛教角度看,五台山名刹古寺依山而建,相对集中,高低有序,鳞次栉比,丰厚的佛教文化积淀和文物古迹,早已成为研究中国宗教文化艺术的一块宝地,称五台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名不虚传。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每座庙都供奉文殊。一路听导游讲解佛教常识、拜佛的规矩以及历史典故,真正的是临时抱佛脚。行走在红墙黄瓦的黄庙或青砖灰瓦的青庙,信也罢不信也罢,都不禁被这种浓浓的佛教氛围所感染,心灵宁静,在佛前恭敬的叩拜。在上菩萨顶的途中,有108个台阶,导游说只能向上走不能回头,回头就会把所有丢弃的烦恼和痛苦又捡回来,所以就一直向上走,想一想这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如果走一次就真的能忘记一切的烦恼,那么人生该是一次多么快乐的旅程,可是一切不会如此,每个人都是背负着快乐和烦恼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抓住更多的快乐就会冲淡烦恼,我们只是需要抓住快乐的动力和追求快乐的勇气罢了。
一下午的游览很快就结束了,也感觉到饥肠辘辘,据导游介绍五台山的名吃是台蘑,于是要了一份台蘑炖小鸡,鸡肉倒是不少而台蘑却是寥寥可数的几块,而且经过还价还要五十多一份,真是物以稀为贵。晚上的气温很低,正是旅游旺季,住宿条件不敢恭维,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穿着外衣裹着被子都感觉很冷。同去的一个女孩子去喝酒,喝的大醉。看来在佛国六根清净的地方也一样不能抛却种种烦恼,一夜在女孩子的梦呓中度过。
第二天恰逢初一,据说武爷庙是五台山许愿最灵的地方,整个五台山也只有这里的香是要香客自己买的。早早起来去五爷庙许愿,却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庙前的香烛台烟雾滚滚升入空中,不知道是不是与佛取得了有效的交流,庙里的武爷像前更是排起了长队,不排半个小时以上是到不了跟前的,无奈中在院中的香炉中燃香三柱算是拜过了武爷。武爷像对面的戏台正在唱大戏,这是武爷的爱好之一,也是信徒最佳的还愿方式。
在旁边的塔院寺中,对着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几个年轻的喇嘛正在磕长头,每一下都是五体投地,他们表情平静神态温和,似乎不是为了某种苦痛而在拜倒求救,而是表现一种对世间苦痛的承受能力,为了一个目标可以承受世间的一切。都说佛能度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佛,解脱、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倒是很喜欢《济公》中的一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也许这才是向佛的最终目的。
最后去黛螺顶,信徒朝山拜佛,五个台顶都拜过,称为“大朝台”。乾隆为了做到便捷的“大朝台”,命当年黛螺顶寺庙的方丈在正殿内合塑五个文殊像,朝拜过黛螺顶的五个文殊像就算朝拜五个台的文殊,这被称为“小朝台”。对于我们这些匆匆的游客,去了黛螺顶就算是朝拜过五台了。
从山下至山顶共计1080级台阶,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是信徒捐建的。据说不坐车马上山朝拜才是诚心,当年乾隆也不顾自己九五至尊,亲自登上黛螺顶。一路上仍然有很多的朝拜者,据说四季都有很多的人不顾严寒酷暑前来朝拜,这些朝拜的人毫无怨言,诚心诚意,心无杂念,他们这样每一步都要把身体贴向山脉,可能到中午都不能到达山顶。可是这样的气魄却让我这个旁观者忍不住唏嘘,佛祖何需我们香火缭绕的许愿,心中的信念才是灵魂的寄托。我侧过身去好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抒发心中的感怀,在这样的缥缈山间,我也感到佛祖的慈悲和宽广,私心和杂念好像已经离开了曾经卑微的胸怀。
登上黛螺顶,俯瞰整个台怀镇,菩萨顶、塔院寺、显通寺、武爷庙等各个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尽收眼底,与它们一墙之隔的就是台怀镇的居民。里面是香烟缭绕的佛家胜境,外面是尘世的喧嚣繁杂,不禁让人生出些许感叹。而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的僧人,一例的表情淡然、目光澄净,与行人和世界全无干系的样子。在显通寺的钟楼上,只要你跪下叩拜旁边的僧人就会为你敲响钟声,决不会计较你是否捐了银两。黛螺顶上劝香客不要把香烛带如庙中的僧人绝对是不瘟不火,任凭香客的声调再高也是面带微笑。一对老夫妇说他们在下山的途中看到了佛光:在半空中有银光闪闪的佛像,也许我们是没有佛缘的人,也许真的是佛在心中。
两天的游览很快就结束了,五台山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雄伟与大气,但是佛家的气质却深深让我牢记,每个人脸上都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淡泊与笃定,岁月的一切在他们的眼里只是过眼烟云,那种平和之中的平淡也许才是人生的真谛。

原始链接:http://travel.blogcn.com/ArticleContent37456,54182.shtml
转自:4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