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游记(之三)

[游记]五台山游记(之三)

2007-07-16    

五台山游记(之三)

下山海楼进入塔院寺正院,迎面高高矗立着一座“大白塔”,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五台山释迦牟尼舍利塔。塔呈藻瓶状,拔地而起,高入云端。塔围83米,通高75.3米,在众多寺院中犹如鹤立鸡群,离很远就可看到。由于大白塔高大秀丽,在晴空丽日之下格外醒目,渐渐地成了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常常被印刻在各种纪念品上。台怀镇的人们说起大白塔,也是一脸的骄傲与自豪。释迦牟尼舍利塔的塔刹、露盘、塔尖宝瓶均为铜铸。塔上复盘四周悬以风铎(即铜质风铃)252枚,微风吹过,叮当作响,山鸣谷应,极富古刹情趣。塔的1层装有108个圆形滚筒,用手推动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僧人称之为“xx常转”。由于来这里的人们都要转一转“x轮”,圆筒已磨得又黑又亮。大白塔为实心结构,游人只能登上2层参观。我们登上2层,绕着白塔走了一圈,回首北望,只见藏经阁雕梁画栋,光彩照人。据说阁内珍藏经书数万卷,堪称五台一宝。阁前植有一棵不知名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与红阁白塔相互映衬,煞是好看。
我们边议论着大白塔的观感,边向北走近另一处著名寺庙--显通寺。显通寺为五台山最大寺院,初名灵鹫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造的寺院之一,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院内遍植松柏,花木扶疏,是五台山佛将协会等佛教机构和五台山旅游管理局、中旅、国旅五台山分社等旅游单位所在地。全寺有殿堂、禅房400余间,犹以无梁殿、铜殿、铜塔最负盛名。完全由砖石建造的明代无梁殿,又称无量殿,内供无量寿佛,面阔7间,无梁无柱,结构奇巧,宏伟壮观,令人赞叹。铜殿位其后,铸于明万历37年(即1609年),底座为大理石,殿宽9尺,长8尺,高一丈有余,用10万斤生铜铸成。重檐歇山顶,结构精巧,外观两层,内供铜佛。靠寺院北墙的铜塔,原为五座暗示五台,现仅存两座。铸造于明朝万历34年(即1606年),高2丈,工艺精细,挺拔俊秀,堪称艺术珍品。
寺院后边的藏珍搂,展示着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铜铸千手观音、木刻达摩祖师、陶瓷观音菩萨、唐代壁画泥塑、银塔、明代陶瓷花瓶、缅甸玉佛等,世间罕见。赞叹之余,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件北宋文物,那便是传说中的杨家将五郎杨延德用过的铁棍,乌黑粗直,说明上称有81斤重。睹物思人,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显通寺东面的罗侯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唐时初建,明代重建,清朝修饰,遗有一对敦厚质朴的唐代石狮。后殿中有一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四周雕刻着滚滚波涛和十八罗汉过江的内容,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莲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其中;另设中轴、轮盘,绳索牵伸,莲瓣时开时合,四方佛时隐时现,名曰“开花现佛”,观者无不称奇。其他景观印象不深,只记得是一些房舍。
走出寺院,时近黄昏,天空忽然飘起丝丝小雨。我们不敢久游,疾行至钟楼避雨。钟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正中为出入门洞,上悬刻有“震悟大千”四字的大匾一块。顺旁边木梯上楼,一口巨大的铜钟豁然眼前,据说重达9999.5斤。每当有人上香拜佛时,僧人便撞起钟来,钟声洪亮,响彻四野,离大钟近些的人们便有如雷贯耳、震耳欲聋的感觉,无不张口吐舌,笑态百出。伴着悠远的钟声,冒着润物细无声的小雨,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游程。
15日清早起来,收拾已毕,吃了一碗又辣又淡的刀削面。大家一路言笑,行至台怀镇西南侧,站在刚长出小苗的土豆地边,以身后的五台山寺庙群为背景照了几张合影。
前行不远就是万佛阁,里面供奉着大大小小上万个佛像,姿态生动,耐人寻味。阁西的山门实为五台山寺庙中轴线的起点,山门实际是座木制牌楼,造型复杂,雕刻精美,只是年久失修,色彩已褪,在一片青松掩映下显得苍老陈旧。登上十几个台阶,便进入塔院寺南门,折向东行是圆照寺。圆照寺又称普宁寺,明永乐初年始建,天王殿、大雄宝殿、塔院、藏经阁及殿内塑像俱全。站在山门居高临下,可俯视显通寺,仰望大白塔。寺后廊屋环绕中的白色喇嘛塔系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出圆照寺,进入创建明正德2年(即1507年)的广宗寺。该寺北靠灵鹫峰,面朝台怀各寺,面积不大但规划整齐,院内配殿厢房整洁。居中的大佛殿铜瓦盖顶,阳光照耀之下浮光耀金,引人注目故又称铜瓦殿。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及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变化多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造诣和雕铸才能。
菩萨顶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位于显通寺北灵鹫峰山,是五台山三大名胜和五大禅处之一,也是五台山寺院核心所在。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471-479年,明永乐初年改建,是黄庙(即喇嘛庙)之首,有殿堂楼房400余间。登上108级台阶,迎面是一座4柱7楼、全木结构的牌楼,雕刻精美,色彩鲜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欣赏完牌楼,进到菩萨顶院内,只见松柏参天,殿宇巍峨,殿前香火鼎盛,殿内钟鼓齐鸣。据说当年康熙、乾隆二帝每次巡幸五台山都要住在这里。东院矗立着全台最大、高6米,四面俱宽1米的方形乾隆皇帝御碑,上面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挨着御碑是一株高大的古松,伸展着的枝干上挂满了来自雪域高原喇嘛们敬献的五色经幡,给人一种庄严神秘之感。我们进院时,正赶上僧侣们在进行绕佛活动,身着各色袈裟、僧衣的和尚,一个个神态庄严,单掌立于胸前,口中默念佛号,围着寺院一圈圈绕行。寺内主体建筑全用红漆抹墙,黄色琉璃铺顶,显得金碧辉煌,后院的滴水殿更是光彩照人,十分壮观。两侧配殿,一些身穿袈裟的喇嘛正三五成群地忙着塑像,他们有说有笑,无忧无虑,用泥塑出的佛像栩栩如生,涂上颜色后更是漂亮。我们与之攀谈,他们用普通话讲这里的庙与佛像太破了,便出力塑些佛像也是做做善事,结结善缘。回到前院,只见御碑下,一位喇嘛正在对着一座石佛顶礼膜拜,他两手张开,全身趴地,长跪叩首。站起来后再趴下去,一丝不苟;每叩一个头,便捻过一颗佛珠,看来他要叩满108个头了。工艺品商店里多是佛教方面的书籍,我转了转一无所获,出来在“五台极顶”碑前照了张像,总的感觉菩萨顶景致还是蛮好的。陈毅元帅生前曾有诗赞曰:“本不游五台,遇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

原始链接:http://www.kxday.com/read.php?tid=11711
转自:30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