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游记 |
[游记]五台山游记 |
2007-11-27 sjrx.com |
五台山游记 关键词:五台山阅读:0次 提 示:五台,并非一山,因有五峰,山顶平整如台,故而得名。五座山峰供奉五方文殊,除了各一座小庙,再无其他。山顶苦寒,守庙和尚的衣食都有专人派送,除虔心向佛者,少有人登此五台。 五台,并非一山,因有五峰,山顶平整如台,故而得名。五座山峰供奉五方文殊,除了各一座小庙,再无其他。山顶苦寒,守庙和尚的衣食都有专人派送,除虔心向佛者,少有人登此五台。香客游人,多只上黛螺顶,拜五方文殊殿,算做小朝台。 我不是善男信女,所以想得通透。菩萨既然生得慧眼,洞察世情,又何必不远千里跪到泥像跟前求。心诚当有自知,默念便是祈求,又何需燃烛焚香,难道唯有那缕青烟相伴,方能证明意切。 这样一个不信教不拜佛的人,四大佛教名山中已至其三,听来真是矛盾。幸而既为名山,除却宗教意味,还有如画风光可赏,千年古迹可看,不必烧香理佛,也有乐趣可言。 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留些遗憾。塔院寺里那座巨大的白塔,正笼在绿纱下脚手架里,只留出一个金色的尖顶,和垂下的宝蓝色幔帐,在艳阳下闪光。白塔于三月前开始整修,工程预计耗时三年。都说出游,是为了避开都市的烦嚣,逃到这清静地,却仍躲不开工事建设。五台山上,无论何处,都能见到这巨大的、受难中的白塔。 白塔中埋有舍利,指舍利,只是建塔时已埋入塔中,无人有幸目睹。舍利,是散发金色光芒的晶体,也曾到过其他供奉舍利的寺庙,却从未见过这圣物的真容。仿佛西安哪座寺院有舍利可瞻仰,我并不信遗骸也能化做至宝,却不愿去证实,去拆穿传说的美好。 白塔并非通体浑圆,呈倒钵状,佛语中,称菩萨塔。佛塔还有罗汉塔、和尚塔,平日所说胜造七级浮图,指的只是和尚塔。等级之分,发饰中也有体现,凡人才有剪不断的烦恼丝,佛首为金色螺旋,菩萨是蓝色螺旋,罗汉则聪明`绝顶`。都说众生平等,仙界竟不能。 塔院寺内,有无数刻满六字真言的转运轮,触手冰冷却光滑,不知经过了多少人的抚摸和转动。五台山的寺庙,融清教、黄教为一体,与我钟爱的雍和宫,倒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显通寺中那通体纯白的无量殿,一派卓然不群的异域情调。有时美丽不过源于新鲜,让人耳目一新的,不过只因融合了少许变化。 许是因为两教合一,五台山的和尚穿着也不同,各色各样的僧袍已看不够,有的还套了外衣,露出长长一截紫红的僧衣下摆,远看竟似鲜艳的裙装,和尚竟也给人如此活泼的印象。 显通寺门前正在办摄影展,烂漫的山花,寂寞的色,安安静静得摆在过往游人面前。听说今年国庆,五台山是九寨沟之外最热门的景点。身边是如织的游人,我却仍觉得清静。红尘中的匆匆过客,在这千年清修地,至多是过眼云烟;闹的只是我们,与它全然无干。这遗世而独立的五台山。 此行山西,以为此地风光在于局部而非整体。旅途中奔波时间占半,车行中,两旁只见连绵的黄土高原,少有起伏,单调平淡。路面上厚厚的积灰,单薄的树木,蒙灰的绿叶,无精打彩。房屋总是平板的水泥色或黄土色,有人家铺开玉米在院落中晒干,那黄澄澄鲜亮的颜色,便是难得的风光。看惯这一路乏味景象,景区内的精致,让人惊讶更深。原来山西并非也有天地灵秀,只是独钟几处而已。 山西人擅面食,几日来饱尝了刀削面,还有偶尔为之的水饺窝头碗突。在景点旁还买过石头饼,铁锅中滚烫的石块烤熟了面团,取出时,已压成扁平状,还带了一身蜂窝似的印记。还带了几包太谷饼板栗饼回来,父母说那时三年自然灾害中吃过的,糕饼的味道,有时拿它当早饭,叫它忆苦思甜饼。大家都拿陈醋当土产,又不能拖运,机场等候行李时首先见到的,便是传输带上一滩滩触目的液体。恐怕包裹上也沾了微酸的滋味,若不能消除,也算是意外的纪念了。
|
转自:http://ws.sjrx.com/new_Web/CONTENT_76/Content720.html2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