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旅游区 |
[游记]五台山旅游区 |
2008-05-22 sina.com.cn |
塔院寺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则,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立为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塔身拔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人们把它做为五台山的标志。此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盖铜板八块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卦地位安置。塔顶中装铜顶一枚,高约五米,覆盘二十一米多,饰有垂檐三十六块,长两米多;每块垂檐底端挂风钟三个,连同塔腰风钟在内,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个。风欢铃动,叮铛作响。白塔中层建塔殿三间,内有三大士铜像、瓷质济公和尚塑像、木雕刘海戏金蟾像。塔基外围是走廊,原设木制法轮一百二十个,现改设铁制法轮,是诵经用的,呈圆桶形,转动自如。白塔旁还有一座小塔,名“文殊发塔”,传说内藏文殊菩萨的头发。这座发塔高约六米,雕饰精致,小巧玲珑。塔院寺内,还有大雄宝殿、藏经阁,白塔位于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之间。寺院东部有布局新颖、完整的禅院、塔院寺大门也颇为新奇,为塔院寺一景。寺院门外有三门木牌坊一座,牌坊斗拱雕工精细,顶饰典雅大方,是明代遗物。 在塔院寺方丈院内,还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路居的旧址。那是一九四八年四月的事,当时他们东渡黄河,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部署全国解放大业,途经五台山,在这里住过,并参观了寺庙。 菩萨顶 位于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顶。是五台山十座黄庙(喇嘛庙)中的首庙。由于它的建筑雄伟、金碧辉煌,远看好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喇嘛宫。 相传,菩萨顶是文殊菩萨的住处,亦名真容院、人文殊寺。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历代曾予重修,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寺院占地3公顷,寺中有殿堂、憎舍、楼房、禅堂共430间,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寺前,有石台阶108级,寺周红墙醒目,绿树围裹,环境十分幽雅。清代皇帝康熙、乾隆曾来五台山朝拜,居于菩萨顶,并题匾撰碑文。其中,康熙御笔“五台圣境”石坊立于院中,寺前山门前木牌楼正中嵌有康熙手书“灵峰圣境”。东院过厅与后院,有两座清代建的汉白玉四棱碑。碑身四周分别刻有汉、蒙、藏、满四种文字均为康熙手书。大 值得一提的是,文殊殿还有滴水大殿之称。过去,文殊殿有一块檐瓦,无论春夏秋,也无论阴晴雨,总是往下滴水。时间长了,文殊殿前的一处阶石上面成了蜂窝状。什么原因呢?有人说,这是文殊菩萨灵验,广施雨露的缘故。实际上,这是建筑上的一种巧妙设计。过去,文殊殿的琉璃瓦上留有小孔,瓦下有储水层,储水层下又有防漏设施。每当雨天,雨水透过琉璃瓦孔而存于储水层内。在阴天或晴天时,储水层中的水便慢慢地从檐瓦滴下。以后,由于文殊殿在翻修施工时,不知保护殿顶存水的奥秘,如今已不再滴水了,实在可惜。 佛光寺 在山西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佛光山腰。寺因势建造,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唯西向低下而疏豁开朗。寺区松柏苍翠,殿阁巍峨,环境清幽。寺内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佛教兴盛,远及日本。原有方要建筑弥勒大阁,宽七间,高约32米。唐武宗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禁止佛教,寺宇被毁,宣宗继位后复佛法,至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现存六角形祖师塔,形制古朴,是北魏遗物。山腰的东大殿,雄伟壮丽,为唐代所建,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其余山门(即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窑洞等建筑,皆明,清重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寺内还有唐代塑像,壁画,石幢,墓塔,汉白玉雕像等。石幢两座,平面八角形,一在东大殿前,唐大中十一年前造;一在前院当中,唐乾符四年(877年)造。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发极盛时期,佛光寺的文物是我国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南山寺 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五台台怀镇南3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将三寺合并,改称今名。民国初年又予扩建,全部联成一体。寺区背山面水,林荫蔽日。寺依山势建造,高低错落,层迭有致,有亭台楼阁,殿堂古塔三百余间。寺前坡道林荫覆盖,山门下筑石磴一百零八级,门前影壁砖雕细致,门上钟楼建造精巧。寺内殿宇形式结构各具特色,台极甚多,两侧栏板望柱上雕人物、花卉、鸟兽、故事等图案。各殿檐下坎墙或墀头下肩上,装置各种石雕人物,花卉,山水图案,内容有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等,突破佛教教义范畴。各殿檐下木雕图案精致,饰以彩绘贴金,更为富丽堂皇。大雄宝殿内塑释迦及二第子和胁侍菩萨,石雕汉白玉送子观音,工艺尤精。两侧明代塑像十八罗汉,是五台山罗汉中的佳品。墙壁上满绘佛传 故事,从乘象投胎到涅般八十四幅,笔力流畅,色泽浑厚,是明代原作。寺内“真如处在”石刻一方,是慈禧所书。五台诸寺雕刻艺术,以南山寺为冠。 南山寺楹联: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de59b01000bjl.html2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