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南景点〕在大理鸡足山做真"驴友" |
[游记]〔西南景点〕在大理鸡足山做真"驴友" |
2007-09-06 zhongguobbs.com |
三、民族文化风情 白族简介: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民家”,他称“勒墨”、“那马”。世居洱海区域的白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早在4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的先民就在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台地上,创造了水稻农耕文化。商代末叶至西汉年间,他们又创造了辉煌的洱海青铜文化,铜鼓、铜棺、格剑等青铜器,至今仍为世人所赞叹。历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至初唐,白族先民昆明族群在外来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地分散和聚合,分化成白蛮和乌蛮两大部分,并先后形成了“渠敛诏”、“东西洱河蛮”、“白子国”及“六诏”等酋邦。公元738年,蒙舍诏主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洱海区域的各个酋邦,建立了南诏国。历经南诏及大理国5百余年,白族共同体逐步形成了。南诏、大理国是白族形成和发展史上最关键的时期。 白族语言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白族始终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白族语言属汉藏缅语族白语支,按地域范围分成三大方言片区。三个方言区虽在语音上略有差异,但能互相通话。由于历史上白族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白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许多民间歌手和表演艺术家创造了白族民歌和舞蹈。无论是在生产活动、节日庆典或是谈情说爱之时,白族人总爱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用舞姿去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白族建筑:白族村寨大多分布在湖滨、河畔和交通便利的平坝上,由早期血缘部落发展而来,不少白族村寨至今仍为同姓村落。白族 村寨基本保持一致的格局,即每个村寨均由本主庙、村门、街场、巷道、风水树、碓磨房及公共墓地等组成。白族院落则流行土木结构的“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建筑形式,屋顶用铜板瓦覆盖,前有重檐。地面上多以石板、卵石铺成,院子宽大。有的院落还砌有花台,并种有山茶、兰花等花木。白族的房子一般有门楼,通常由泥塑、木雕石刻、大理石屏及凸花砖等构成。门楼上均有精巧优美的彩画、浮雕,四周山墙上绘满山水、花鸟、虫鱼画。 白族服饰:白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饰。男子的服饰各地大致相同,一般为头顶白色包头,上身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色领褂,下身着蓝黑色宽大的长裤。有时还背花布包,背长刀。妇女与儿童的服饰则各地差别较大,大理一带的白族少女头戴绣花头饰,上身着白衬衣,红领褂,系绣花围腰,下身穿百长裤,脚穿绣花鞋,色彩明快、大方、充分体现出白族姑娘热情大方、爽朗的性格。 白族饮食: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 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柏、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鼓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大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针、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冰糖住豆腐、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熏黄的生猪肉皮和半熟五花肉切丝,加萝卜丝、绿豆芽、芜妻和佐料凉拌)、毛驴场锅、汽锅饭、大理饵丝、喜州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勺“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 四、大理小资料 茶马古道:自唐代以来逐步形成,茶马古道是藏族地区以马匹、皮毛、麝香、鹿茸、藏红花、贝母、虫草等特产与四川、云南各民族地区交换以茶叶为主包括糖、布、线、粉丝等生活必需品的商业通道,主要依靠马帮在山谷、驿道中成年累月地长途跋涉来运行。对这条古道的具体路线至今学术界各说不一,似乎形成了一个联系川、滇、藏乃至东南亚诸国的茶马古道网络。但其中涉及大理的一条路线是十分明显的,它发端于思茅地区、西双版纳的云海茶山之中,向西通过云县、凤庆到达大理,再向北至丽江经中甸、维西、德钦进入西藏。 洱源:因洱海发源于此而得名,洱源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温泉星罗棋布,有“温泉之乡”的别称。在“十里一汤、五里 一泉”中,以九气台温泉最著名。九气台温泉年平均水温为76摄氏度,矿物质含量高,史称“天生之宝,为世所重,其价比金。” 鹤庆:大理州的北大门。白依人、黑彝人、利朴人古朴的民风民俗,甸北姑娘与甸南新娘绚丽、典雅的服饰,吸引着国内外无数的民俗学家和旅游者;传统手工加工的金、银、铜质工艺产品玲珑剔透,精美无比,令人赞叹不已。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50至655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被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
转自:http://www.zhongguobbs.com/thread-52577-1-1.html3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