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晋中北之行散记五台山之秋

[游记]晋中北之行散记五台山之秋

2008-06-10    upr.cn

我们到五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依维柯在盘山公路上绕来绕去,一群人坐在黑魖魖的车子里沉默着。车外的温度越来越低,手摸到车窗上感觉到一片深刻的冰冷。
气压也变低了,耳膜有明显的压迫感。我正在暗暗猜想什么时候才会到台怀镇,不经意的一回头,望见车窗外一片连绵的山峰和层层叠叠的云海,不禁叫出声来。仿佛是一幅泼墨画一般,深深浅浅的几笔黑,便把山和云勾勒出来了,好像浑然一体,又是那么层次分明。银白色的月光从云缝之间洒下来,仿佛是经过了太远的路程,竟有些清冷的鬼魅。云有海的辽阔,山有浪的旖旎,我看着这样的风景,怀疑自己是在梦里,舍不得回头。
台怀镇是群山环抱中的一片灯火,越来越近。我真喜欢这一路行来的感觉,在幽深的黑暗中前行,一点月光,一点灯光,一点星光,还有一点希望。我可以在这样的旅程中默默地,没有欲望地,进入自己的灵魂。
下榻的地方条件相对简陋,不过对我,倒是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我想我追求的生活质量在于精神,这里有久违的星月,有小小的店面,有一碗热茶,有一桌一起欢笑的朋友,就足够了。
一夜无话。我在记事本上写下:明日见佛,须心诚,敛锋芒,静心体会。佛和缘一样,信,他或许便在。
早晨起来,还是很冷。去吃饭的路上正和大家一路说说笑笑,抬头间,又一次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一片明净的蓝天白云下,满山的松树。我一向不太喜欢松树的绿,觉得太深到有些苍老,但是在那样的阳光下,那色泽如此亲切、年轻而充满活力,远远看去,像无数没有杂质的微笑。我停下来,想倾听风从林间穿越的声音,这个时候,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我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深深地呼吸。若是能一辈子和自己的爱人住在这样的小镇上,伴这山这佛,恬淡而浪漫,必定也会很幸福。
坐在小小的饭馆里,我突然间有些恍惚,阳光透过玻璃门扑面而来,灿烂得有些不真实。我觉得自己仿佛站在时光隧道的门口,一迈出去,便会是另一个世界——而我竟有些不敢举步了。
饭后开始向寺庙出发。寺庙多半依山而建,绿树掩映着山墙,神秘而庄严。罗睺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五爷庙、殊像寺……因为行程紧迫,也不能作太多的逗留。我们去得早,有些寺没有什么人,院子里只有穿着僧袍的僧人偶然穿过——而这正是我喜欢的。我把脚步放得轻了又轻,生怕扰动了些什么。在这里,我总是感觉到有些东西的存在,香炉、法轮、烛台、蒲团……时光仿佛倒回到多年以前被外婆带着第一次去普陀的时候,一些古旧的气息慢慢地弥漫开来。僧人们都有平静的表情,我想也是有平静的内心吧。当我跪在佛前,双手合十,弯腰轻轻一拜下去,僧人手里的铜钟就脆脆地响一声,仿佛是为了告诉菩萨该来倾听凡人的诉说。我不算是个迷信的人,但我相信感觉。我抬头仰望,是寻求宁静的梦境;我低头跪拜,一切都变得澄澈,一切都了然于心。我已经放弃做白头的等情人,也不想是蒲公英。一支烛、一炷香,灭了就灭了,风而已。
我穿行在香火和佛像之间,跟随着我自己。钟鼓声里,一些奇妙的感悟渐渐地从心底升腾上来,温暖而辽阔。仿佛有些改变,但又没有变,我仍是我,可以沉静也可以疯狂的我,只是,更懂了两个字:“随缘”。时至今日,翻看在菩萨顶的照片,看到红砖黄瓦,翘起的飞檐,汉白玉的浮雕,露出一角的蔚蓝天空上有丝丝缕缕的流云,仍能对那时光突然的静谧感同身受。阳光落在我仰起的脸上,漾出富足的快乐。
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在殊像寺,据说那里是文殊菩萨真正的供奉之处。走上一些台阶,一眼望见的是两个高高的旗杆,顶上的经幡在风里舞动,金色、红色,如此耀眼。此刻天上的流云已经散净,天空就这样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打开在我们面前,一湖水一般,让人不由得会想要扑进去,沉醉。经幡就在这样的天幕中兀自舞动,高高在上,我仰首望的时候,屏住了呼吸——一种说不出的肃穆。西藏,有个声音在我心里响起:我想去西藏,去冈巴拉山,去布达拉宫,去看玛雅堆,去看经幡,去看那里的人们……仿佛是突如其来,但其实,我已经盼了很久。
寺里黑板上的一段话引起我的兴趣:“对佛教要有不坏的信心;对社会要有不退的热心;对众生要有不变的慈心;对自己要有不灭的道心。”有意思,抬手录在了小本子上。
中午回住处的时候,我一个人走在最前面。那是一段上坡路,黑色的柏油路面泛出潮湿的光泽,踏在上面有些久违的雀跃的心情。路转了一个弯,寺庙被掩住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路边整齐的一排商店,还有店里传出来的流行音乐《爱一个人好难》,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感觉——在这个小镇里,古朴和自然以及现代和繁华融合在一起了。我跟着音乐轻轻唱起来。这样的路途,慢慢地走,总觉得会走到一片花香深处。路的右边就是山,之间是一片草地。有农人赶着牛群悠闲地走在秋天已近枯黄的草中,望去的时候眼前好像有雾气蒸腾一般,有点模模糊糊了。我跳出柏油路,踏入深深浅浅的草丛里面,好像这样就可以更亲近五台山——虽然只是如此短暂的亲近,却仿佛是前世就来过。
下午去了黛螺顶,一个很美的名字。从山下仰望,半山腰一片若隐若现的山门和牌楼,仿佛有云雾缭绕。据说此山形似螺,盛夏的时候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色,所以叫做黛螺顶。午后的阳光温软地笼罩着我们,暖暖的,秋天的诗意。一行人换了轻便的衣服便出发了。路过一条浅浅的溪,有水淙淙的声音。山有点陡,但走的是铺设好的台阶,所以还不算太累。大家走一路歇一路,最后都到达了目的地。往山下眺望的时候,果然是一片青黛色——虽然已入秋,山顶和阴面都有些裸露的山坡,但大部分都是覆盖着绿色,加上山脊柔和的曲线,还是非常的耐看。我的目光随着那缓坡慢慢爬升和降落,安然。还好没有陡峭的山壁,还好都是梦一样的颜色,还好在一个款款的秋日——若是换了一种样子,五台山也许给我的感觉就不会是这样的明净和宽厚——我和五台山的缘,就在这一刻定格了。
黛螺顶的人比山下寺庙的人少很多,也不那么杂了。也许要花气力上来,总是需要一些诚意吧。上山的时候有人一步一叩首,我们虽没有这样的执着,但至少也是怀着一些虔诚。 一只大狗安然地卧在阳光中。一个红袍的女人绕着大殿转圈,许是在祈些什么福,或者是纯粹的朝拜方式。这一切让我突然想流泪。
在五台,最美的那一刻,发生在去太原的长途汽车上。当我回头与五台山作最后的告别,我看见黄昏宝蓝色的天空上衬着一弯玉白的月亮,下面是满山遍野的白桦林,叶子开始泛黄,却仍是绿意葱茏,将秋而未秋。风吹过来,簌声四起,一片悠远而恬静的景象。
五台山,如果仅仅作为一处风景,便已是世外桃源;而佛教文化的濡染让她更添了空灵和博大,让她成为一处有底蕴的风景——如果有缘,我想我还会再去一次。

转自:http://www.upr.cn/mag/mag_37_352.aspx23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