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朝佛记

[游记]五台山朝佛记

2008-06-27    sina.com.cn

第二天早起,想拍几张好片,结果碰上了同车来的师父,这也许就是缘分吧。吃完早饭去租车点,只有一个女孩去北台,而我们去南台,最后只好决定放弃,改为小朝台了,也就是去黛螺顶。这样的话一天也就够用了,我们开始打算当天回太原,可是已经续了酒店,太原那边也没有定,所以我们就没走,结果当天有辆车翻了,死了两个人,如果我们走也可能碰上,可见祸福难定。

黛螺顶位于台怀中心寺庙群以东的陡峭山脊上,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曾重修。黛螺顶上的寺院内有五台山5座台顶的5种文殊菩萨法像,到这里,可以一次性朝拜5尊文殊菩萨。黛螺顶创建于明成化年间,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和补修。寺内中殿檐台下左侧立有石碑,正面刻有乾隆十五年冬御制大螺顶碑记,对大螺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碑背面又有乾隆五十一年暮春月登黛螺顶御笔题诗:“峦回谷卷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者黎疑未识真宗。”黛螺项就是人们所说的“小朝台”之处。五座台项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人们转遍五座台项,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萨,叫“大朝台”。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项,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就叫“小朝台”。殿内供的就是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文殊,正中殿坛上,中间供中台孺童文殊,左侧供北台无垢文殊,右侧供南台智慧文殊,左侧殿坛供东台聪明文殊,右侧殿坛供西台狮子吼文殊。自从黛螺顶供五文殊以来,小朝台的盛誉闻名遐迩。大殿前立的石碑,就是清乾隆御制碑,石碑背面的乾隆亲笔题诗,其字迹的结构丰满圆润,笔法刚劲流畅,堪称书法艺术珍品。第三座后殿面阔五间,悬山_顶,殿阶台下长有一松一拍,松在北端,柏在南端,围粗均在九尺左右,即是乾隆诗中所称的“阶下千年不老松”。全程下来大约2个小时,上山的路是大智路,共1080级台阶,下山有另外的路,也可坐索道上下。路上乞丐很多,也有信众三步一磕,还有些人往你手里塞东西,千万不要接,都是骗钱的。黛螺顶门票4元/人。

从黛螺顶下来,我们去了广化寺,其中有五台山最古老的大殿,不要门票,捐了些功德就出来了。步行去了显通寺和塔院寺,两寺在五台山台怀镇北侧。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规模较大,寺周山峦起伏,寺内殿客巍峨,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一派佛教胜地风光。据《清凉山志》记载,始建于东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曾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又重修,形成今日规模。寺字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殿宇七座,无一协同。两厢配殿严整齐备,斋堂禅院完好无损,其中铜殿三间,铸造精巧。柱额花纹,格扇棂花,全以铜铸钩勒而成。铜塔两座,高8米,形制秀美。门前钟楼,雄伟壮观,内悬万斤铜钟,击声可及全山。砖构无量殿,宽七间深四间,重檐檐山顶,规模宏伟,砖雕精致,内供无量寿佛,上部藻井,华严经字塔及各种供器,均为有价值的历史遗物。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先拜谒显通寺。塔院寺在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五台山五大禅处一。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改用今名。寺前有木牌坊三间,玲珑雅致,为明万历年间所筑。寺内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在前,藏经阁在后,舍利塔位居其中,周设廊屋,东列禅院,布局完整。各殿塑像保存完好,藏经阁内木制转轮藏二十层,各层满放藏经。供信士礼拜与僧侣颂诵。寺内以舍利塔为主,塔基座正方形,藏式,总高约60米,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醒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风来叮当作响,极富古刹风趣。台怀诸寺,群山环峙,塔院寺位居在前,高大的白塔被看作五台山的标志。

从塔院寺出来,在小摊上吃了点饭,就回宾馆休息,下午出来,先奔殊像寺,殊像寺坐于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该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目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现占地面积为六千四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五十余间。寺内正中文殊阁,殿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寺,寺内康熙御制殊像寺碑文载:“兹殊像禅寺,开基台畔,结宇山阿。谷迩凤林,环千岩之紫翠。堂临鹿苑,俯万壑之烟霞。峰日梵仙,望层峦于天际。泉称般若,落清涧于云中。殿有金容,因名殊像。天人肃穆,群瞻龙象之尊。仪度庄严,共礼骏猊之座。青莲妙相,琉璃光映于林端。碧树幽栖,钟磬声闻于岭外。”大殿内文殊菩萨驾骏猊塑像,高约九点三米,如出神工,远近闻名。骏猊是狮子的古称,站在塑像前仔细观赏,那只神狮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张牙卷舌,跃跃欲试,如抖擞精神,即将腾云而行。狮子腰身和腿上呈蓝底白点颜色,颈上长满深绿色卷毛,胸间佩挂鲜红的穗缨,显得活脱生动。在五台山所有的文殊菩萨架狮塑像中,唯有这一只塑得最活,最传神。文殊菩萨端坐在狮子背上,面颊丰满,两耳垂腮,双目平视,双手微举,身后的一片黄亮,真好象是菩萨身上放出的灵光。

台怀镇有公交车,每位两元,招手停车,殊像寺出来就开始下雨,这是遇到的第二场雨,关键是还出着太阳。我们乘公交车去了最北的广济茅棚,也就是碧山寺。在五台山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麓。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处。寺区林荫蔽日,水流潺潺。相传始建于北魏,高僧法聪
禅师曾在此讲经。明成化年间重建,清代又重修。规模宏敞,殿宇壮丽,建筑以牌坊,山门为前哨、方丈、禅堂、宾舍、香积等套院为两翼。中线分为前后两进,前院有天王殿,钟鼓楼,毗卢殿(又称雷音殿),戒坛殿及东西配殿,厢房,后院地势凸起,设垂花门,藏经阁,左右为经堂香舍。前院多为单层殿堂,后院全为重檐楼阁,雕刻精细,别具一格。各殿塑像均为清代重装。内中心石坛宽大,坛上塑释迦像,前面又置印度雕造的汉白玉佛像一躯,结跏趺坐,高约1.5米,雕工细致,姿态庄严。两侧置脱沙像十八罗汉,裱装精细,神情各异。藏经阁底层塑观音像尊,眉清目秀,姿态端庄。寺内有明成化,正德,嘉靖间碑刻,记事甚详。游览碧山寺恰逢和尚们下课,走在前面的高僧确实气质上和后面的和尚不同。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7397201000a6m.html4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