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朝圣 |
[游记]五台山朝圣 |
2008-07-01 sina.com.cn |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 山门内东侧原有一棵古松,宋朝丞朝张商英游五台山时,亲眼目睹树顶呈现神灯,后人将这颗松树尊为“佛树”。到清代,不知何故,此树突然枯死。为祭奠佛树,便将枯树伐倒,主干做成“开花现佛”,枝梢及斧渣锯末,原地埋葬,上面建塔,称为“松塔”。 从塔院寺出来,我们就去了罗睺寺参拜。又参拜了显通寺。 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也是事出有因的,其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里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据;其二,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其三,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连那座山也称作灵鹫峰了。 寺中的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相传,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了宫廷政变,接管了江山,就将娘娘李彦妃和少主打人了冷宫,想绝明朝后裔。这少主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臣徐彦昭和杨波进入冷宫行谰,李娘娘又气又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少主交给了徐、杨二人带走,让他们好好抚养。后来少主当了皇帝,惩除了奸臣。为了感谢母恩,就决定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据记载,这座铜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灯和尚(山西平阳人),在现在太原市郝庄村南建起了高达13层的两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兴建永祚寺(即双塔寺)的过程中,又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到显通寺“传戒”时建筑的。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过就其建筑艺术和美观俊雅而言,那两座都不及这座铜殿,而且峨眉山的铜殿早巳在战火中焚烧坏了。 从显通寺出来,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我们两个感觉也非常疲惫,就准备回住处,明天再参拜。在回宾馆的路上,有两个师傅向我们走过来,说是古北台的,下来买粮食的,邀请我们有机会一定去古北台看看。我以前听说过古北台,那里人迹罕至,听说生活很清苦,我答应有机会去参拜。 回到银河宾馆,在餐厅点了菜(台怀镇早餐一般每人5元,有粥、鸡蛋、馒头、咸菜等。6寸素菜10元左右,6寸荤菜20元左右),吃饭后洗澡、看电视,这里的水冰凉,洗衣服时间长了受不了。10点多就休息了,因为明天还要继续参拜。晚上把窗户都关上,还要盖辈子,睡得很舒服。这里晚上不到20度,而这个时候在石家庄最高温度都是35度了。真是天壤之别。 第二天朝圣 早上吃了饭,约8点,我们出来,看到很多的汽车,就问其中的一辆,能否带我们到出租汽车站,因为要去五个台和佛母洞都需要去台怀镇中心的出租汽车中心,买票才能去(中台、西台每人60元,北、东、南每人50元。佛母洞每人20元。因为去这些地方路况不好,只能是出租公司的车才能上去。而且最少有四个游客才能出发,否则就要包车去,包车也就是把4个人的钱都交了。五个台只有北台路修好了,别的台都是土路,西台正在修路,不能上去)。宾馆外面的车队正好有两个空的位置,我们可以乘坐,他们组织去北台、东台、南台。一个台一个人50元。这样我们正好就搭他们的车去3个台了。 首先去北台,北台海拔最高,海拔3058米,号称华北屋脊。寺名灵应寺,主供无垢文殊,拜之可心地纯净、一尘不染。去北台的一路上风景很美,典型的高原景色,现在正是农历6月,是五台山骡马大会的时候。一路上你都可以看见慵懒的牛、马在路边或是路上晒太阳、吃草,悠哉悠哉的,在这里是车和行人都要给牛让路!上北台的路况不是很好,比较陡。到了北台首先是广济龙王的庙,旁边就是一个舍利塔。隐峰塔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其圆寂後,後人将其火化,并取之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隐秀。龙王庙的后面是正式的寺庙,叫灵应寺,有3间殿,里面有1700多年的佛像,非常殊胜。正殿为三间石洞。庙正在修。我们当时问师傅古北台的时候,师傅说那里生活很苦,距离北台2个小时,如果能到那里去供养,功德无量。我们说这次不行了,还要跟着团一起走。师傅说下次来了,可以住在北台,然后走到古北台去,我们都希望下次要去古北台供养师傅。阿弥陀佛。 拜完佛以后,我们直接开车去东台。主供聪明文殊,拜之可使人聪明。东台的路还没有修,到了台顶,我们问清楚那罗延洞在什么地方,听说就10分钟的路,我们就赶紧走去了。东台亦名望海峰、研伽罗山。位于台怀镇东10公里。台顶高度海拔2795米,面积100亩。远望山形,犹如一只站立的大象。居顶环视,又似一个特大的乌龟。 台顶原建有一座望海寺,内供文殊像。现仅存北宋宣和年间建的笠子塔。登东台而看日出,历来是五台山旅游一大观。在东台,每逢晴朗的早晨,往往可以看到云海日出,蔚为壮观。台顶寺庙称望海寺,主供聪明文殊。寺内有1400多年的佛像。寺旁建一石塔,名笠子塔。 在东台畔,有一山洞,佛教称那罗延洞,是文殊菩萨书生修行洞。那罗延窟是文殊菩萨之长驻道场。非常有加持力,沿小径约两百米左右,夏天颇为凉快,洞内的水是冰冰的,内有龙王的化身。金刚手菩萨与文殊菩萨曾于此探讨佛法。晋美彭措法王在此亲见文殊菩萨,并著述了“文殊大圆满”。 去了那罗延洞,赶紧去望海寺,在中间那尊佛的左边,有一个非常古老的石佛雕像,一看就知道有年头了。师父说有约1400多年了,很有加持力。拜佛后,赶紧去南台了。 南台又称锦绣峰,海拔2485米,是五台中最低的。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因之取名为“锦绣峰”,顶上建有普济寺。主供智慧文殊,拜之可使人获得无穷智慧。南台又分古南台和新南台。南台上山的路也没有修,都是土路。普济寺内有舍利塔、古佛殿、文殊洞。文殊洞内的雕刻的时候也是很久远的样子,很殊胜。 从南台下来到宾馆才12点,所以,一天去五个台完全可以,并不紧张。在回来的途中我们和司机商量要去中台,司机说你们要再等两个人去中台才行,要不就要自己包车,我们觉得找两个也要去中台的游客不一定有,考虑一下,我们下午就决定去佛母洞、明月池、镇海寺、文殊洞、观音洞、殊像寺,司机说去这几个地方要200元,并不多,说一直要到6点才能会宾馆。我们也就同意了。这样台怀镇南边的寺庙就都去了。 中午在宾馆吃饭后,给司机打电话,过来接我们先到佛母洞。司机把我们送到山脚下,说估计你们下来要2个多小时,等下来的时候给我发短信,15分钟到。佛母洞又被人们称为千佛洞,按佛经说,释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国善觉王的女儿,迦毗匀卫国净饭王的第一夫人。千佛洞之洞,分内外两洞,外洞大而明,内洞小而幽,中间有一个扁圆形孔穴相通.内洞中,可以容纳五至七人。内洞的洞壁上,山岩经水溶化,产生许多乳石及石笋,夹有各种色质,犹如人体心肝五脏,洞形又呈葫芦形状,后人便称之为母腹。佛教宣扬进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复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欢乐幸福。祈竹仁波切在各净土差别中曾经写到:清朝之乾隆皇帝的國師章嘉大師便在漢地五臺山佛母洞中(五臺山佛母洞爲金剛瑜伽母聖地之一)證悟了這種境界。在他出洞後,所見到的世界已俨然是莊嚴的清淨空行淨土!有不去佛母洞,空到五台山的说法。 我们没感觉多高就往上爬,中午很热。昨天中午刚爬了1080级的黛螺顶,今天还是中午爬1560级台阶。到了上面,入口写着详细的入洞和出洞的说明,一定要记住。当时洞中就有3个人。等他们爬出来后,我们就依次进去再出来,洞中约2米见方的空间。山门的师傅说只要有信心就可以出来。而且中午上山的人少,说早上来爬佛母洞的人非常多,要等很久才可以。出来后,我们马上找到装乳汁的地方,美美地喝上甘美的乳汁,愿我们都能在法乳滋润下,早日成就!拿出准备好的瓶子又满满装了一瓶。下上就容易多了,慢慢走就可以。下了山走15分钟,就是白云寺。我们顺便去参拜了一下。 白云寺始建于唐朝,由于当时太原的一位道台人士所建,道台是太原一位七品官。提起道台建寺,还有一段生动真实的公案:当年,道台的线亲身患重病而久治无效,并求取秘法良方。机缘成熟,化做过路和尚的文殊菩萨向道台说之:“令贤老母的病,快是不行了吧”,闻听此言一愣的道台心想:既然这位和尚知道母亲身着病难,就一定能够治疗此病,随即乞请和尚家中面医。化做和尚的文殊菩萨来到病人床前,举臂抬手轻轻地在病人身上的上空来回一划,病母立刻痊愈。感激不尽的道台母子,问询和尚的来由身历,和尚说了句“我是五台山白云寺的和尚”,说完话便转身即自离去。不久,心怀感恩之情的道台前往五台山去寻找白云寺。可是,整个五台山山上山下角落里外找了一个遍,仍是寻之不见。当走到现在白云村的这个地方时,疲惫不堪,心有伤感委屈的道台仰无长叹,双眼泪下地唉惜道:“阿弥陀佛呀,这白云寺到底在何方啊!”就在这时,万里无云突然在道台的头上,出现莲花白云。雪棉浓厚并且凝聚不动,道台抬头一看,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稳坐白莲花云,文殊菩萨向道台微微一笑。这下,道台才全部的恍然大悟,“啊,原来白云寺就在于此啊!我知道该干什么了!”于是,欣喜不禁的道台便发心和修建了当时在五台山上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名刹古迹—白云寺! 在当时,修建白云寺所波及覆盖的领地范围之大,无一寺院能够比及。村民间经常流传一句“先造南山白云寺,后起西址碧山寺”的佳谣。 在白云寺声势显赫,闻名遐尔,是历代皇帝巡游五台山时所朝拜礼佛的改临就驾之地。现在是净宗道场,主持是昌隆师太。 从白云寺出来,没多远到了明月池。把车直接开到山门口。 该寺始建于北魏,寺院坐北向南,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大殿,其中金刚菩萨殿正面3间,原殿额高悬康熙帝亲笔手书的“笑提明月池”木匾一块。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尊黑色菩萨,他黑脸黑身、表情坚毅、身形伟岸,右脚登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臂上缠绕长蛇,手中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这也是文殊菩萨的“三十二相”之一。不久前金刚菩萨曾经显圣。 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呈长方形,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池边砌成圆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渗出。相传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人们以为菩萨显灵,观海寺因此逐渐被改称为明月池。每年的六月大会期间,会有一些虔诚的礼佛者来当池边一饮“佛水”,走时,还会带些回去以求消灾。 在明月池如果你心静下来是可以看到很多你想问的答案的,据说也可以看三世因缘。我们去的时候只有4个人坐在那里喝水,一问是沧州人,都是河北的。我们也赶紧打水,开始喝。后来又接了一瓶。 明月池对面就是镇海寺。 位于清水河西侧一座小山峰上,北距台怀镇5公里,松林墨翠,碧波凝重。寺庙座西向东,殿宇禅舍100余间。寺侧有镇海宝塔,传说九龙王搅动海底大水涌出山泉成灾,文殊菩萨将座垫蒲团化作宝塔,镇住泉眼,建寺名镇海。寺的对面有一座镇海塔。镇海寺名,应消除河水泛滥之意。清代镇海寺为章嘉呼图克图在五台山驻锡行署,名声显赫,被乾隆帝封为国师。章嘉,为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大转世活佛。呼图克图,为蒙语,汉译为“明心见性,生死自在”。章嘉在清代与前藏地区的过赖喇嘛、后藏地区的班禅额尔德尼、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并称喇嘛教四大宗派。其地位居于清代驻京喇嘛的上首,极为尊荣。其中章嘉呼图克图三世,在五台山驻锡期间,四次迎接乾隆皇帝巡幸。圆寂后,乾隆皇帝专门降旨拨款,为其在镇海寺内建造舍利塔。墓塔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寺内一大景观。寺内有活佛专门从印度请回的有胡须的观音菩萨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42d80010009d9.html5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