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老驴游记之六

[游记]老驴游记之六

2007-07-16    qxhw.cn

芦芽山览翠

-----老驴游记之六

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三晋大地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芦芽山。该山海拔2736米,主峰芦芽山尖峭挺拔,怪石嶙峋,远远望去酷似葱茏茁壮的芦苇嫩芽脱水而出,生机勃勃、鲜嫩欲滴、翠色迎人,堪称奇观。古人将此景题名为“芦芽滴翠”,芦芽山亦因此得名。

早在唐宋时代,芦芽山就已成为远近驰名的风景胜地,据《宁武府志》载:“芦芽山……西接岢岚、东带宁武,南连静乐,而雄踞五寨,峰峦特秀…”

感受芦芽山的鲜嫩欲滴当从进山就开始了。从住宿的东寨出发,车过汾源后沿蜿蜒山路迤逦而行20余分钟,进入芦芽山所在的管涔山腹地时,顿觉翠色逼人,满山满谷皆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将山岗遮得严严实实的,几乎见不到裸露的岩石。给“老驴”的第一感受绝不亚于南方的黄山、庐山、武夷山等名山大川的植被质量。“老驴”自幼生长在内蒙地区,见腻了秃山野岒、荒山大漠,对绿色有一种偏执的喜爱。因此,见到同为北方,离内蒙地界仅几个小时的山西竟有如此蔚然而深秀的林木便不由的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芦芽山所在的管涔山区是我国目前重要的林区之一,拥有面积达百万亩的漫漫林区,其中天然次生林67.15万亩,人工林5.6万亩,在这些森林中最主要的树种为华北落叶松和云杉。

汽车一直在林海中穿行,越进深山腹地,绿意越浓,绿得令人心旌摇荡。这里的路清一色用水泥浇注而成,路面状况极好,大概修建时间不长,美中不足的是路面偏窄、急转弯太多。“老驴”坐的又是一台载客45人的大客车,几乎占满了整条路,连错车的间隙也没有。车一直盘山而上,到海拔1500米以上时,险象环生,车轮几乎紧贴道边,路旁便是万丈深渊,且无高大水泥墩遮挡。每一转急弯时,真是惊心动魄,连常自诩有“山崩于前而凛然不惧的大将风范”的“老驴”也不由得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同座的女同胞早已吓得闭上眼睛,不敢旁视。生活就是这般鬼使神差,一边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原始森林,一边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峭壁,人们就是在种种巧合中无可奈何地生存着…

车行到路尽头,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林中满是一棵棵树干笔直的落叶松,树干直的让人吃惊,没有一丝弯曲。排列得也是惊人的整齐,真象一个军团一个军团的钢铁战士,昂首挺胸,列队等待着人们的检阅。林边上,一群群本地村民,牵着一匹匹膘肥体壮的骏马,大声吆喝着招揽生意,也有跑单帮的,单人匹马,静静地蹲在树下,守株待兔。

刚一进入森林,顿觉寒气逼人。林中阴翳遮天蔽日,没有一丝阳光射入,朗朗艳阳天,浑身竟凉飕飕的。“驴友”们纷纷穿上了冲锋衣,没有冲锋衣的忙着去租雨衣。“老驴”自恃皮厚耐寒,仍身着半袖短衫,沿水泥块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阶旁便是不规则的沆沆洼洼的马道,是拉脚的马经年累月踩踏出来的。有些不听话的马时不时地调皮捣蛋,我行我素地踏上石板路,边走边大大方方地拉着屎,台阶上不时可见一堆堆还冒着热气的马粪蛋。

约半小时后,穿出落叶松林,爬上一陡峭的山坡,眼前神奇般地出现了一片辽阔的绿色原野,这便是高山草甸——马仑草原。这里的草密密实实、翠绿翠绿的,绿得让人难以置信。在海拔2800多米的高原上,居然有这样的草原,不禁让“老驴”有些眼热吃醋了。真的,在素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也难得见到如此丰美的草场。草地上密密麻麻地凸起一个个小包,当地人称之为“冻土丘”,颇象“长征”电影里拍摄的红军走过的草地。一群群牛在悠然地吃着草,也有吃得“脑满肠肥”的怡然自得地静卧养神。一只小牛犊调皮地把头扎在母牛的肚子上,尽情地吮吸着乳汁,几只不知名的的鸟儿上下翻飞……。

和牛的悠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的忙碌。刚一上草甸,三五个牵马人又涌上前来,一位老者牵着一匹羸弱的老马落在后面,心有不甘的嘶哑着嗓子吆喝着:“坐我的马哇,给上10块钱就行”。“老驴”心中一动,避开众人奔向老者,“老人家,多大岁数啦”,“七十五啦”。七十五岁?七十五岁的城里老人该是摇着蒲扇,喝着绿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吧。而山里的七旬老翁却还要以老迈之躯为生计奔走呼号,人间际遇竟至于此。感慨之余,“老驴”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掏出10元钱递给了老者,不是施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对勤劳厚道的山里老者的尊重。

快到草甸尽头时,芦芽山飘然显现。原来草甸海拔有2874米,高于芦芽山的海拔高度,在远处根本看不到芦芽山,只有走到尽头方才得见。

远望芦芽山,峰峦重叠,俊秀飘逸,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与之比肩而立,形成犄角之势的小芦芽山更是影影绰绰,犹抱琵琶半遮面。

下草甸,沿石板路向下走几十米,便是一山谷。但见奇峰满眼,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更有一巨石突兀而立,在林木掩映下,远远望去颇似一僧侣在双手合十,虔诚诵经,不知是为善男信女祈福,还是偷偷地默念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翻过两座丘壑,满身尽披绿装的芦芽山便清晰可见了,半山腰上古树参天,芦芽山青翠欲滴,皆缘于此吧。

再走过一片绿毯式的草坡,便踏上芦芽山了。此时离顶峰只有200-300米了,这要得益于惊心动魄的盘山路了,汽车已盘上近2500米的高度,因此登顶已变得极为容易。

越近山顶,景色越佳,真是三步一怪石,五步一奇景。除了已有说法的如金蟾吐珠、太子背媳妇、五指奇峰、苍山观海等还有许多处乃“老驴”新发现命名的。如几仞冲天怪石,象几柄利剑直刺青天,两块巨石间竟有一其大如斗的怪石,仿佛从天而坠,不偏不倚地夹在中间。“老驴”和几位驴友戏曰,这世道,石头也加塞。然在网上发帖命名时,“加塞”终为不雅,便命名为“天外来客”;还有一处怪石,椭圆形状,高约两米,颇似一耄耋老者,在峰顶上席地而坐,膝上一小石头,颇似顽皮小儿。老者慈眉善目,怀抱幼童,把玩嬉戏,爱不释手。“老驴”极为欣赏,百看不厌,遂命名为“天伦之乐”;更令人称奇的是,“老驴”从“五指奇峰”照完像后,小心翼翼地转过侧面时,不经意间看到两峰巨石相对而立,颇似一壮年男子和一长者的巨幅头象。两人侧目而视,相见恨晚,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谈起。“老驴”揣摩再三,命名为“相对无语”。此外还有“半山石林”、“咫尺天涯”等奇峰异石,不胜枚举。

“老驴”命名的奇石妙趣图片,在网上发布后,众驴友皆回帖曰“名‘石’相符,栩栩如生”。嘻嘻,若此,“老驴”当申请知识产权,领取不菲的“命名费”了。

沿途不时可见怪石掩隐,树根遮挡,奇形怪状的山洞。洞里设有菩萨、观音诸仙。有僧人守候,僧人每见有游人来时,便邀游人打卦问卜,言可知天上地下、前生后世,百说百中,屡试不爽。游人不信,僧人亦不恼,仍喋喋不休的劝说下一位游客,颇似“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越近芦芽山顶,令“老驴”称奇的景致愈多。有几处,包括最高处的太子峰,山体均是由数块乃至数十块、数百块形状不一的巨石堆砌而成。石与石之间的缝隙清晰可见,有些缝隙颇大,但缝隙中没有一丝泥土,大概是此地雨水充沛,不断冲刷所致。巨石横竖不一,看似随意堆垒,但细看之下,又极有规律,横竖有致,纵横相交,犬牙交错。且从无晃动、坍塌现象,真乃天造地设,神奇莫测。

“老驴”呆呆地凝视着山体怪石,突发奇想:莫不是孙猴子当年看中此处,欲造花果山,无奈猴子猴孙体单力薄,望石兴叹。孙猴子耍赖,恳请玉皇大帝派力士相助,玉帝不肯,弼马温一怒,大闹天宫。玉帝不堪其扰,遂派数万天兵日夜不停地四处搬运巨石,垒石为山,叠石为峰,筑成此世间奇山呢?

山上不仅石奇,植物也怪异。除松树、柏树外,尚有一棵棵树干呈朱红色的桃树和树干呈暗红色的野杏树,夹杂在松柏林中,煞是好看。更令人称奇的是有一种植物,叶圆而大,墨绿可人,颇似荷花叶,根茎为浅红色,当地人称之为旱地荷花。这种旱荷,生命力极强,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之巅,成片相连,热热闹闹地生长着……。

距太子庙几十公尺处,有一道仅可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石峡,这石峡的根基,扎在2700米深处的芦芽山麓,两峡之顶的并立处形成这狭窄夹缝,这便是著名的芦芽束身峡,因其仅可容单人束身通过而得名。束身峡上,有两段横木铺搭的栈道,一侧为峡顶石壁,另一侧有铁索相护,并无危险,但人走在栈道上由于心理作用莫不胆战心惊,踯躅而行。

过束身峡便是九桄梯了。欲登太子殿,必踏九桄梯,因为太子 殿所在的石崖,与它毗邻的石崖不相连通,这些光秃秃的笋状崖头各自顶天立地如同竞相攀天生长的巨大芦笋一般。因此,由此崖到彼崖,必须凭借木梯之助。九桄梯由管涔山红杆木筑成,因其有九个踏阶而得名。踏梯登殿,颇有天堑变通途的感觉。

战战兢兢地挪过两处险绝的栈道,便攀上芦芽山绝顶——太子峰了。在周方仅约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正方体状石砌建筑,这便是太子殿,因其位居群山之极,数十里外即可看到。太子殿为石基石壁构成,宽约5米,高约3米。黄顶红墙,殿脊有一铁柱直插苍穹,似为避雷所置。殿顶向四面披散,殿门北向而开,门楣有石凿“太子殿”三字赫然醒目,两侧墙壁又凿有“佛祖”二字,工整雄劲。

在太子殿周围约1公里的范围内集中地分布着始建于唐宋的10多处古庙和天然形成的奇石险涧。

关于太子殿有许多传说。盛传于世的说法,是说朱元璋的第十八子因未加封,一气之下远离京城,削发为僧,在晋西北说法讲经,劝世人以农为本,丰衣足食。世人为纪念这位太子的高功厚德,便选在芦芽山尖盖了这座太子殿。

站在太子殿旁,“老驴”颇有得道成仙之感。只见脚下白云缭绕,耳畔松涛雷鸣,极目远眺,数十里之外的五寨县城、天池明镜、忻州平原遥遥在望;俯首瞻目,千山万壑、层峦迭嶂、林海松涛、绿波翻滚,白鹭翔集、苍鹰排空,使人幻出千般思绪、万般暇想。

美哉----芦芽山

秀哉----芦芽山

转自:http://www.qxhw.cn/sanfo/julebu/bbsxp/ShowPost.asp?ThreadID=423437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