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芦芽山游记(二) |
[游记]芦芽山游记(二) |
2007-07-26 sina.com.cn |
芦 芽 山 游 记(二) 回到住处,吃过饭,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站在走廊里,夜风吹来,凉如林中溪水;繁星满天,多似遍野山花。这样的夜晚自然是不能平静、也不甘寂寞的,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年龄。冲了个热水澡,就加入了大家的行列。抽皮条、“小蜜蜂”,儿时简单的游戏,却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乐趣。不知不觉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其实谁都兴奋得睡不着,不过因为第二天还要爬芦芽山,大家都需要储存一些体力 , 不得不勉强自己睡一会儿。 大约是早上四点多的时候,突然响起了雷声,雨也紧跟着下起来。躺在床上,静静的听雨。奇怪的是,要是在以前,眼看就要出去玩了,天却下起雨来,我非急得团团转不可。可当时我却出奇的平静,竟然还有赏雨的心情。“吉人自有天下”,到六点多的时候,雨知趣地停了。雨过心晴,舒展一下身躯,吸一口山间的空气,一夜来的瞌睡劲儿就都没了。 吃过早点,我们又要上路了。今天的目的地是黄草梁和芦芽山。车还是把我们拉到山脚下,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任务了。这是一座养育着茂密原始森林的大山,一点人类的痕迹都没有留下。幸好领路人知道这里的情况,随身带了镰刀,就近找来了一些长短合适的枯木,削削砍砍,就成了我们的手杖。准备就绪,大家开始登山。高耸入云的红杉就在我们左右,软软的落松铺遍了整座山。山很陡,大约有七十度的倾斜角,地面潮湿打滑,又没有路,所以大家只能搭伴而行。走得确实很辛苦。渐渐的,山势变缓了,我知道,大概黄草梁就在眼前了。又走了不大一会,我们就站在了草原上。其实说得更确切一点,这是一个特大的高山草甸,海拔 走出草甸,先要下山,然后才能爬芦芽山。这座山也几乎是没路可走的,又是下山,幸好我们还没扔掉刚刚上山时用的手杖,有它帮着真是省了不少力。 一路无话,大约半个小时后,大家陆陆续续地到了芦芽山脚下。这里是一片草地,山势比较缓,所以就聚集了不少买卖人。有的卖吃的、还有卖旅游纪念品的……他们大多是支一个简易的帐篷,山里天气变化无常,有一顶帐篷就好多了。另外的, 基本上是卖山间特产的那些人,因为需要不停的去采集,也就不必要用帐篷了,大概有雨的时候就在别人那里躲一下吧。这里的买卖人都很热情,大有买卖不成仁义在的作派,不管你卖不卖东西,他们都会招呼你到棚子里坐坐。从和他们的攀谈中得知,他们用的热水都是从三十里外的地方一路担上山的。可以想象,我们不背什么东西上山,还这么吃力,他们要长年累月的这么背,其间辛苦不言自明。 缓过劲来,背起东西,继续前进。刚刚还在草地上,转眼间已经进到了森林中,已经有调皮松鼠在脚边跳跃了。又是一条小溪一路做伴,说它是个伴儿吧,还真给我们添了不少麻烦,因为有水有泥山路就格外的滑,爬起来就难免有点困难。正在我们爬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时候,眼前峰回路转,出现了一个“仙洞” 。进洞第一感觉就是凉气袭人,洞里有一个守洞人,见我们来了就爬到高处,给我们接山泉解渴,看得出他很喜欢有人来。人的本性大多如此,保持一定距离的才是最美的,大概这山、树、洞、泉离他太近了,终日为伴难免会生出些寂寞来。其实不光这洞内有泉水,洞外也有一个“水滴石穿”留下的凹陷,上边不断地有水滴下来,积聚在下边的凹陷中,过往的人都会俯首喝上几口。当地还有一种说法是:喝了这里的水就会长生不老。就在要离开“仙洞”的时候,我还买了一个老乡的玉米,带着一种特有的香味,这在城里可是品味不出来的。其实有时很想不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迷失在城市的霓虹中,却少有人沉醉于这乡间的草木里。边嚼着透着山野特有香味的玉米,边往上爬,不时眺望远处山间的公路,虽然被云雾遮掩的若隐若现,但依然能清楚的告诉我,城市与乡村就在这一线的连接之间。 写于二零零零年八月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3d7d29010007803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