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鸡足山游记(五篇)WWW.YNY.COM.

[游记]鸡足山游记(五篇)WWW.YNY.COM.

2008-06-10    yny.com.cn

鸡足山
鸡足山,古名青巅山,又叫九曲山,位于云南西部,以耸入云霄的天柱峰为中枢,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因形似鸡足而得名。玄奘《大唐西域记》载:“迦叶承佛旨住持正法,结集至尽廿年,将人定灭,乃往鸡足山。”从此,僧尼云集,鼎盛时,庙宇达360余座,常住
僧5000多人,成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与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九华山和浙江的普陀山齐名。山上的佛教建筑,肇始于唐,继于宋元,盛于明清,直至民国仍有增修。山中高僧辈出。历代许多著名的文人学士也纷纷慕名而至,听经读书,访友探胜,留下许多诗文。明代的杨黼、杨慎、李元阳、李卓吾以及近现代的赵藩、袁嘉谷、张伯简、徐悲鸿等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曾上鸡足山,少则数日、十数日,多则住一二十年,写下许多有关鸡足山的学术著作和诗文书画。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把鸡足山作为他万里西行的终点,两次上山,第一次住了一个月,天天游山,仍未游遍鸡足山;第二次住了约四个月,才算尽兴,并修《鸡足山志》。
我第一次听到鸡足山的名字,并远远地看到金顶寺的塔尖,是在六七岁的时候。白族人都习惯把鸡足山简称为鸡山。那一年我的外祖母同几位奶奶相约去鸡山朝拜,去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回来,还只进了几个大寺庙。外祖母说,鸡山很大很大,山岭连着山岭,一眼看不到边。树林密密层层,走进去就看不见天。到处有清清的泉水,有五颜六色的花,有各种各样的鸟。山上的寺庙很多,如果每个庙都进去烧几柱香、拜一回佛,十个月也拜不完。鸡山也很高很高,爬到最高的金顶寺,能看到一百公里以外的玉龙雪山,也能看到我家所在的地方。我的家乡喜洲在洱海西边、苍山脚下,鸡山却在洱海东边的宾川县境内,距离喜洲还有大约50公里。但顺着外祖母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在洱海东面莽莽群山的一个最高峰上确有小指头一样的尖尖,外祖母说,那就是金顶寺的塔尖。多么遥远、奇妙而又令人神往啊!
后来,我渐渐长大,知道了更多鸡足山的历史典故,读到了有关鸡足山的诗文,就更希望能有一天登上鸡足山。每当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时候,总爱遥望洱海东面的莽莽群山,寻觅着最高峰上那远在天边、若有若无的小小塔尖,想象着那“石钟声彻三千界,鸡足名标第一山”的奇丽而又神秘、博大而又深邃的佛教圣地。可是,多少年来,我始终没有机会上一次鸡山。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鸡山被当成“革命对象”遭到严重破坏,上千尊佛像被捣毁,数千件文物被焚烧,全部和尚尼姑被赶下山,光是数百尊铜铸佛像被击碎后所卖的废铜就有5万多公斤!佛教圣地变成了一片废墟。我当然也就不想再去看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鸡足山一些主要寺庙陆续得到修复。尽管有些巨大的损失已无可挽回,但文化、佛事活动又频繁开展起来。密林中声声晨钟暮鼓,寺庙里昼夜香烟不断,加上独特神奇的自然景观,又吸引着数以千计的中外游客。我终于也可以实现上鸡山的夙愿了!屈指一算,时间已过去50年。我已五十七岁,比当年徐霞客首次登鸡山时的年龄还长5岁。
空心古树
鸡足山以巍峨奇秀、神秘幽深著称。在方圆一百多公里的群峦叠翠中,有文笔、满月、象鼻等四十余座山岭,有天柱、凤头等十三座险峻奇峰,有罗汉壁、舍身崖等三十四座危崖绝壁,有传经洞、文殊洞、白虎洞、仙鹤洞等45个溶洞石窟,有乌龙潭、洗心涧、玉龙瀑
等飞瀑流泉一百余个,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苍藤古树,更是无法统计。所以古人早有“鸡山奇秀甲天下”之说。
穿过修饰一新的“灵山一会”牌坊,沿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拾级而上,阵阵凉风吹送着鸟语花香,山道两边苍劲的树木越来越茂密,使你感到已经进入一种幽深的境界。过洗心桥,到大士阁,忽听空谷传来如雷的水声。抬头一看,但见不远处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溅起如雾的水花。这就是鸡山八景之一的“飞瀑穿云”。清人写过这样的诗:“高崖千尺碧流通,引雾牵烟乱远风。回首晴空无雨色,玉龙斜挂白云中。”(曾化龙)“晶珠乱撒下琼台,不着人间半点埃。六月惊蜇霜色皎,四时常作雨声来”。(僧洪希)
有人说,鸡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妙。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快到祝圣寺的路边那棵空心古树。这是一棵高山栲——栎树,树龄据说在7百年以上,高18米,基径斜面直径四米半,为鸡山大树之冠。树的高大已属罕见,然而他最奇妙之处还在于:树的根部已被掏空了几百年,却至今仍长得挺拔苍劲,枝叶繁茂,耸入云表。似乎仍充溢着生命的活力,还要继续往上长的样子。树中空心部分形成一个洞室,内径2.7米,高3.5米,可容二十人立足。明万历年间,广西高僧如正静修于这个树洞40年。他在洞中支一张床,供一龛佛,置一口灶,还有空隙供游人小坐。现在床和灶早没有了,但佛还在,仍有人不断入洞进香。
当“文化大革命”横扫一切的那场风暴席卷鸡足山时,几乎所有的寺庙都被毁了,但天柱峰依旧巍然屹立,这棵古老而又神奇的空心树也没有倒下。有些东西是摧毁不了的。
悉檀寺遗址前
上鸡足山,文人学者首先要看、而且最想去看的是悉檀寺。
因为悉檀寺在满月山下,大龙潭上,背靠石鼓峰,面对万壑松,建筑雄伟,风景秀丽,在明代就被称为“鸡山之冠”。
因为悉檀寺的名家字画、文物古迹、各种铜制的器皿(如铜铸圆形八卦香炉、八卦大钟、大花瓶、铜油缸、打铜大锅等等)最多,而且寺内还有座大花园。
更因为徐霞客两次上山,都住悉檀寺,在这里写下了第一部《鸡足山志》。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画家如赵藩、李根源、徐悲鸿等上鸡山,也住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独具风采的书法、诗文和美术作品。
“悉檀”是梵语,意译为“成就”或“遍施众生”。明万历丁已(1617年),丽江土知府木增为母亲求寿,向朝廷奏准在鸡足山建寺,延请高僧释禅住持创修,并在寺的大门内建万寿殿,表示祝国诚心。天启四年(1624年),命僧人人京求藏,天启皇帝御赐藏经,题寺名为“祝国悉檀寺”。崇祯己巳(1629年),又于三门内建圣旨坊,在大殿右侧建法云阁贮藏经。崇祯辛巳(1614年),僧道源往朝南海普陀山,又请回嘉兴藏一部。古人游记中,说悉檀寺“绀殿十笏,丹楼五楹”,“游者若置身琼楼云阁中”。这样一座寺庙,建寺三百多年,历代都不断维修,严加保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也曾手1952年、1963年两次拨款修理,却在十年浩劫中被全部毁坏,至今已荡然无存。
说“遗址”,实际上只剩下一片树林和几堆荒草,连残砖断瓦也看不见了。我想起两年前一位广西朋友游鸡足山归来后送我的一首诗:
对遗踪欲泫然,
独有情山鸟空啼血,
梅树何方曾挂骨?
茫然四顾唯荒谷,
蒿莱摇曳晚风前。
无赖闲花总斗妍。
栋梁安在可苍天。
恨我迟来二十年。
(吴荫循:《悉檀寺》)
“梅树何方曾挂骨”,是指徐霞客当年从广西南宁背到这里的静闻和尚的遗骨,在埋葬于文笔峰前曾在悉檀寺的梅树上挂过几天。明崇祯九年(1636年),51岁的徐霞客以鸡足山为主要目标,开始了他大西南地理考察的万里之行。他从江阴出发,在南京迎福寺遇静闻和尚。静闻早有誓愿,要在有生之年朝拜鸡山圣地,两人便结伴同行。在湖南湘江渡口,遭土匪抢劫,静闻为掩护徐霞客和保住自己献给鸡足山的血书法华经,身负重伤。两人行李盘缠被一抢而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又艰苦跋涉半年多,到达广西南宁的崇善寺,静闻终因伤病交加,过度劳累而去世。临终时他嘱托徐霞客,代他把法华经送给鸡山,并将他的遗骨带到鸡山埋葬。徐霞客为失去这样一位崇高、虔诚的和尚和亲密、无私的旅伴而无限悲痛,含泪写下《哭静闻禅侣》诗六首,并毅然挑起静闻的遗骨和经文继续踏上异常艰苦而又曲折漫长的旅程。又经过整整两年的跋涉,徐霞客终于在崇祯11年(1638年)腊月22日,来到渴慕已久的鸡足山,并将静闻的血书法华经供手藏红缍楼,把静闻的遗骨埋在风景优美的文笔峰下,实现了密友的遗愿。
面对悉檀寺的遗址,想着徐霞客和静闻和尚这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想着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朋友的遗愿而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感到满山的树木似乎都因时时受到鼓舞而长得更加郁郁葱葱了。
在修复的寺庙中,有一个叫铜佛殿,原名迦叶寺,又名传灯寺。在危崖千仞的猢狲梯下,上有壁陡奇峰,下临万壑松涛,视野开阔,风光险峻。寺左有巨石突起,青色白纹,条片分明,像一件袈裟披在山坡上。这就是被古代诗人形容为“石作袈裟玉裂纹”的“袈裟石”。相传是迦叶尊者晒衣石上而形成的。寺右接华首门,即传说中迦叶入定处,这就是寺名迦叶、传灯的来源。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僧圆成与永胜土官高世懋在建寺时,因山高风急严冬冰封雪压,为保护殿堂建筑,治铜为瓦,覆盖屋顶,故又名铜瓦殿。1979年重修的大殿为三间单檐歇山式,中间供燃灯古佛,两边为文殊、普贤、达摩、伽蓝塑像。建筑有禅堂、客堂。
来到铜佛殿,雨越下越大,一个年轻的和尚抬出几个小杌登,招呼我们在他禅堂前的台阶上躲雨小坐。这个和尚法名正智,长得英俊而纯朴,有一双很明亮聪慧的眼睛,说一口地道的东北长春话,一问果然是东北吉林人,出家才四个月。出家前在长春一个企业工作,今年已32岁,未婚。家里有两个姐姐,三个妹妹,他是独儿子。他说:
“很惭愧!11年前就决心出家,却因父母不允许,拖到现在,耽误了整整11年!”
“这次出家,父母同意了吗?”
“他们不知道。我是骑自行车跑了一百多公里后,才写信回去。”
“你这样做,是不是会使父母很伤心,是不是有点对不起他们呢?”
“伤心是肯定的,但他们也知道我从小就信佛,阻止了十多年,已无法再阻止了。我认为我出家修行,就是对父母的最好孝敬。”

转自:http://www.yny.com.cn/publish/TravelBook/HTML/TravelBook_1742.html72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