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古民居夕佳山幽思 |
[游记]古民居夕佳山幽思 |
2007-07-16 tuniu.com |
终于,在清晨的阳光中我来到了江安夕佳山。 之所以说是踏着阳光迩来是因为前晚我5点来这里的时候,被工作人员告人已经关门了,明儿请早吧。被拒绝更加加深了对这个神秘的古民居庄园的侧影之心。 当我心里还在为30元的门票而犯嘀咕时,已经悄悄的来到了这个走的时候我深深为之着迷和敬仰的地方。车刚进门。我迫不及待的就跳下了车门。天。。。那是是么。在门5米远的地方蹲着一只白色的小鸟。它白色的羽毛美丽的另人眩目。长长的脖子,细细的腿。。。我油然想到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名句,是的,它正是白鹭,鹭鸶,一种美丽又清高的鸟。这只鸟羽毛上有伤。。。让我不由联想到近两日的大风和暴雨天气,它一定是羽翼未丰,被大风吹了下来。这才抬头四望。在高高的楠木林上,满满的是白鹭,有上千只,无数个巢穴,自由的嬉戏于楠木的枝头。对白鹭的了解我以前有一些,最著名的末过于古埃及人对鹭鸶鸟的崇拜,在古埃及时代,鹭鸶是人死后高尚的灵魂复活的形象之一。所以人们相信每一只鹭鸶鸟都是复活的灵魂的化身,神圣而通灵。想到这里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至。在头晌一片的鸟鸣中我俨然能感觉它们在我头顶飞翔,也许是在居高临下的在观察我这个陌生人吧。快到民居的时候我中了招,头晌突然热糊糊的,我一摸白白粘粘的,还臭臭惺惺的。在皱眉的时候心里却是开心,心想我定是被这些可爱的鸟儿接受了。 不觉来到古民居前,进门,才发现真的比我想像中大很多,门口有讲解导游。我们边跟着听了起来,原来,这夕佳山民居是是黄氏家族的宅子,是明40年[公元1612]年就开始修建,这黄氏家族世代书香门第,以“勤耕苦读”而传家,经解放后收为国有,门口的双斗桅杆,便是黄中美考中举人的标志,在古代,是到此家坐轿者要下轿,乘马者要下马的。跟者导游一一看去,我的心情有问号变成了诸多感叹号,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文化。人文讲究之繁琐,让我深深为之着迷。这在古时该是个多么清高,权势,风雅的家族。文魁门上雕花刻着“渔樵耕读”。‘麒麟吐玉书”。“梅兰竹菊”“终身吉祥如意”“连升三级”“双喜临门”。。。等等,完全是以雕刻图画的方式来讲叙情景。一个字没有,让你在所雕图中猜测领悟到其中含义。用谐音和象形来表述寓意人们美好愿望的的图片写照。可为处处有文章,风雅满怀,你尽可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来揣测黄家一代书生的嗜好和品位。阶级等级制明确的客厅。客房。楼道。匾额。花园。学馆。戏台。马房。轿房。闺房。碉楼。金库。粮仓。洞房。绣搂。无一不昭示着这个家族的身份,权利,名望和文气。 在导游带完看了一遍以后,我坚持要自己重新再走一遍。 人很少,我一间间的走在这个曾经无限辉煌的家族的每一个角落。感觉由衷的崇敬。 虽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收归了国有,再不属于黄家,甚至黄家的后代也只能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来到这里敬仰自己的先祖。但这里仍然充满了黄家的气息和归属感,毕竟,在长长的几百年间,这里是黄家的家园,是花开花落,生老病死的地方。是发生过翻云缚雨。世代仓觞的地方。我能感觉到黄老爷子的魂是留在这里的,守候着这辉煌也好,没落也好,但属于自己的家园。强烈的敬畏感让我阻止了丈夫想拍照留念的念头。 一直以为。能做为陌生的人来看一个家族的风雅和辉煌是一种荣幸,但必须是礼貌的,低调的,心怀信仰的。在这样一个以文昌盛的家族。在现在看来,是莫名的清高和风雅,在这大山中,有灵而神圣的鹭鸶守侯着份雅致和尊严,怀旧着曾经的风华绝代到如今的落寞忧伤。 仅是这千年不变的守侯,足以啼血成书。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32 次, 发表于 17点24分, 推荐给好友 anhua去过的地方 更多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18481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