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古城平遥游记1(完整版)

[游记]山西古城平遥游记1(完整版)

2007-07-16    blogcn.net

一直念叨平遥,却对这个地方一点概念都没有,总认为是山山水水的样子。这次终于决定去拉,请假一天3日一个来回,oye~
11月4日凌晨,我们做N277(北京——太原)的过路车。据我经验,这趟车就没有准时的时候,上次晚点1个半小时,这次足足晚点了2个半小时,我们在冰冷的车站从凌晨1点做到4点才登上温暖的列车。据列车长说,由于才出北京就把电缆挂断了,所以从他们以后的车都排队等着修好,集体晚点。。。说道这里,介绍一下本次旅程的人员。首先是周11和周小猪,本次行程的策划者。其次是韩琳,本次活动的热心参与者。最后是路人甲。错了错了,是韩琳的同事,由于我们找不到未婚青年男,只好找了40岁的大叔来充数了。本来预计自架游的,但是闻言,山西开始大规模的往河北和山东运媒。估计会出现堵车的情况,所以只好放弃,改为火车了。
话说4人跌跌撞撞在凌晨4点踏上太原方向的火车,我都困的不行了,还好不是旅行旺季客运高峰,车上很多空闲的座位,随便找个地方借了小猪的大腿做枕头就开始呼呼了。
一觉醒来,已经太阳高照了,终于在一碗方便面后在上午9点到达太原。太原还是老样子,和我一年前来的时候一样没变化。不像石家庄总是在不停的刨啊挖啊的,几个月不见就不认识了。
下车后迷迷糊糊的上了公交848专线直奔终点站晋祠,还算方便啊,直达2元就到了。路途上我再次以睡神的造型出场,走到哪里睡到哪里。本次照片中的我,在任何景点的第一张照片中总是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

去晋祠首先要经过晋祠公园,下车后走100m就到了门口。很多野导纷纷围拢上来,询问要不要导游拉,当然在晋祠还是需要的,否则自己转来转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公园拉,没有一点趣味拉。在此,我就抄袭一段解说词吧,各位看官再去的话,自己背过就搞定了!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7年以后,因病去世。他的长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在“周公摄政”期间,实行土地分封制,把周室子弟,族属功臣,根据军政需要,分别封给一定的土地去做诸侯。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晋世家》一篇中,用一段“剪桐封弟”的故事,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的胞弟虞被封为唐国诸侯一事。成王继位初上,唐国发生武庚叛乱,周公亲自带兵到唐国平息了叛乱。此后的一天,成王与弟弟叔虞在院子里做游戏,成王随手从地上拾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给你这个玉圭,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站在一边的史佚听到了,就请成王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分封大典。成王说:“我是和叔虞做游戏呢!”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用史书记载他,音乐歌舞庆贺他,典礼成全他。”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国做了诸侯。
叔虞来到唐国以后,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七百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一人为了纪念他,就选择了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因境内有晋水流淌,于是,将国号“唐”改称为“晋”,祠堂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经注》一书中,对当时的晋祠做了这样的描述:“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由此可见,早在1500年前,晋祠就具有相当规模了。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其中,宋建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的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在中轴线上,有4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虽已经历900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与之遥遥相望的是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以往雕塑中那种冰冷的面孔,呆板的表情,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社会。她们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带给您无尽的遐想——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彩塑之中,仿佛能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窃窃的私语,暗暗的唉叹!1954年,我国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看到这组雕塑后,不禁发出如此的感叹:“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更令人叫绝的是,宋代铁铸武士像的阳刚之气与宋塑侍女的阴柔之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哲学上的辩证法,美学上的平衡感,在这些不知名的古代雕塑家手中运用得如此纯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这能不令人叹服吗!
晋祠的美还不止于此,自然美更赋予她神奇的魅力。祠内清澈见底的难老泉水,不仅养育了一方儿女,也为晋祠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秀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游晋祠时写下了这样美妙的诗句:“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这长流不息的泉水,给晋祠带来了灵气,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每当春暖花开时节,以周柏、隋槐为代表的20余株千年古树,郁郁苍苍,向游人讲述着晋祠悠久的历史;白玉兰、紫丁香、牡丹、海棠竞相开放,芬芳扑面,沁人心脾,向游人展示着晋祠无尽的美。清人宁淳德感悟其中,写下了这样一幅楹联:“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

千百年来,晋祠以她悠久的历史,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招徕了历代的帝王将相,这些名人雅士在游览之余,吟诗作文,为晋祠留下了碑碣多达300余通。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堪称其中之最。公元646年,太宗皇帝东征高丽归来途中,率群臣重游晋祠,想起当年发迹神祠,保佑他夺取江山的唐叔虞,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亲撰铭文,刻石立碑,留下了这块代表他晚年政治思想主张和绝妙书法的千古名碑,后人称之为继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又一块文笔俱佳的行书大作。
1959年,郭沫若先生游晋祠时欣然命笔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游晋祠》:“圣终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荇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采不尽的灵气,解不完的蕴涵。愿晋祠的山光水色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愿三晋大地上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耀夺目。

1个小时左右我们就搞定了晋祠,和晋祠相关的还有双龙山,据说上边有石窟。但是我们形成安排的较紧,晋祠其他地方也就不作为我们的主要目标了。看看表临近中午十分,需要解决民生饥饱了。导游姐姐说这里的饭店都很贵,要去就去国营,不至于被宰,就把我们带进一个叫什么七星的酒店后拿着她的30元导游费迅速闪人,比她出现的时候的速度还快。我们打开菜单一看,主打菜特色菜都要60元左右,连宫爆鸡丁都18元,又观望了隔壁大叔的菜量后决定拎包走人。那个所谓的大碗比我家猫咪的吃食碗都小……所以在景区不管私人还是国营,建议大家还是自带食物充饥为上上策。

从饭店出来,立刻被一群司机包围。
“大姐,去哪里,要车不?”
“小妹,有车,哪里都去。”
“大妹子,我这里钱要的少!”
按照下步计划我们应该去乔家大院,然后晚上赶到平遥住宿。租下一个面包车往乔家大院出发。在途中,司机介绍说,这些大院中,首推常家庄园。去过后,会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觉。想想什么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梁家大院,何家大院的这么多,真不如去看看这个常家庄园。据说还是电视剧《白银谷》的拍摄地。临时改道,前去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真大,由于岁月和战争的洗礼,现在可以参观的不到当年的1/3了。这里找个导游也是必须的,40元的导游费分摊一下不是很贵呢。对常家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雕刻,不论是墙壁的石雕砖雕还是屋檐窗户的木雕,每个都美轮美奂,栩栩如生。还有墙壁上各个朝代的文字,皇帝的笔迹也让人惊叹不已。最主要的就是,后花园还有十一世班禅活佛开光的狮子,我有幸在班禅摸过的地方也摸了摸。再放出抄袭介绍若干,实在懒得写,又不如人家写的好。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历经 300余年的沧桑变化,常家大院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鉴于开发晋中商业文化旅游的需要、政府正拟逐步恢复古建筑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进行室内的陈列市置,为晋商文化旅游增添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逛常家庄园大概用了2个小时,导游mm很敬业的等着我们拍照询问,讲解的很好呢。出来后发现我们租车的司机坐在路边很厚道的等着我们,2个小时啊。虽然车上的背包中没有任何贵重物品,但是也没发生载包潜逃的事件。如今载这样四处是小偷,抢劫的乱世,我本着人性本恶的原则,遇到这样厚道的人,实在是感动啊。

天色已暗,原来再去乔家的打算只好作罢。一路南下开往向往已久的平遥古城。啊,平遥我来了!啊,牛肉,我来了……

http://www.blogcn.com/User9/yaoyao_zhou/blog/26854097.html 山西古城平遥游记2(完整版)

http://www.blogcn.com/User9/yaoyao_zhou/blog/26854154.html 山西古城平遥游记3(完整版)

http://www.blogcn.com/User9/yaoyao_zhou/blog/26854330.html 山西古城平遥游记4(完整版)

转自:http://www.blogcn.net/User9/yaoyao_zhou/blog/26837832.html44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