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晋中平遥、王家大院、绵山、太原之游记

[游记]山西晋中平遥、王家大院、绵山、太原之游记

2007-07-16    

山西晋中平遥、王家大院、绵山、太原之游记

说明:如果你很忙,就不用看这篇游记了,因为它是日记很长也许还有点罗嗦;如果你很有钱,这篇游记对你帮助也不会很大;如果你喜欢跟团,也不用看这篇游记,因为我是纯粹的自助游。

2007年4月28日 周六

17点离开宿舍。

因为东西比较多,校门口“taix”到火车站。 晚上18:11的过路车(包头-临汾)。

心情有些兴奋。每次出发前,我都有这种兴奋。我向往全新的体验以及旅途中的那种自由。想来我所喜欢的旅游和很多人的旅游都不一样。我的目的是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去体验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冒险与体验,同时享受自己主宰自己的一切的自由。在旅游地,我希望自己支配、控制金钱、时间及选择旅游景点,不想受一些条款的制约,也不想受一些所谓的“虚名”所绊。

但突然间发现这种自由也不是绝对的(当然啦,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自由。)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不论我可以抛开多少东西,有两样东西我是无论如何也抛不开的。这两样东西是一直伴随着我的,那就是亲情与友情。

到火车站候车厅见到等待人群的那一刻,我立刻意识到自己此次犯了个很大的错误。我还没上车,便看到候车厅内密密麻麻的人群,和春运时我回家的火车可以一比了。原以为现在这个时候,车上人不会很多。虽是过路车,但是提早五天买票还是买上了硬座票,呵呵!候车厅内和一位山西大叔聊了会,大叔只买了张站台票,准备上车再做准备,顺便向他咨询了一下山西的旅游景点。

差不多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开始检票了!推着人往前挤,终于挤到了14号站台。还没喘口气,火车就到站了。哇塞!个个都是“拼命三郎”,这时又想起一句话“要看中国人口多不多,请到火车站来坐坐车”。车刚停稳,几十号人就直奔三尺车门,有些干脆走捷径,直接翻窗户进入。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在14号车厢中部,34号座,一个两人坐的位置的边上,安置好行李,勉强坐下,把吃的放在小桌子上,终于可以闭目养生一会了。

一路上,窗外光秃的地面,有点荒芜。内蒙与山西交界那一段路,路上过了三十多个隧道(具体多少没认真数过),一会黑一会亮的,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

不敢喝水,怕上厕所,很困难才能挤到厕所处。而且这趟车开水似乎按时供应。(至少不是每节车厢都有开水)。

晚上七点左右,有推车卖盒饭的。10元一盒。饭或者面,都是同样的价钱,同样是在上面浇一勺杂烩的菜。直到快卖不掉了,才降价到5元一盒。盒饭不太畅销。旅客一般都自带吃的。

其实现在感觉还好,不是特别累。但想想自己是去旅游的,不是受罪的。也许我现在变娇气了。不想坐一晚上。其实要坐的话,身体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关键是现在心里对坐硬座有抵触情绪,说不清这是为什么。大一寒假回家的时候,只能买到站票,火车上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也不知当时怎么就挺过来了,也没觉得怕。现在为什么就怕熬夜,怕坐硬座了呢?火车上熬夜很难受的,有过经验的同胞们应该知道。首先,火车上的环境是在不行,上百号人拥挤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里,空气质量可想而知;其次,坐着睡很不舒服,即使趴在小桌子上也不好受;再者,火车上人员复杂,还得照看行李,时不时得抬头看看自己的行李是否还在行李架上。想想以前,我坐三十多小时,从呼和浩特到杭州也过了,并没有特别难受的感觉。不过以后有钱还是得买张卧铺票,让自己少受些罪吧。

中间有查票的过来,感觉他们并不认真,并没有仔细查,只是不停的叫“没买票的补票啊”。很多没买的人都 自觉的补了票。

以往坐火车,总能碰到一两个特别能聊,也能聊上的人,聊天让时间过得很快。我对面的是一对男女青年,年龄相差不大,有共同的意义空间,所以和他们聊天也不觉得累。

还有个感触,就是什么事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呵呵,像上哲学课了)。什么事都是有代价的。上帝是公平的。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都有“机会成本”,没有白吃的午餐。要省钱就要多花时间,或多消耗体力。要想舒服就要多花钱。总之,一切都是有代价的,都是公平的,也许这也是一种制约与平衡。关键是要学会用自己不那么需要的东西去换自己最在乎的 东西,找到一种优化的或最优的选择。整夜都是在火车上半睡半醒的,有点累!

2007年4月29日周日

火车上睡不好,早上四点多就醒来了,躺了一会,看表,已经快五点了。天色已经微微发亮,车厢静悄悄的,大部分旅客还在梦乡吧,只有车轮还在铁道上轰隆隆滚动的声音。

早上六点多吧,洗漱了以后,然后去厕所“新陈代谢”。车是早上7:19到平遥站的,离目的地还有一小时,可以一边看窗外的景色,一边等火车到站。

车窗外的景色(我觉得不能用“风景”二字),很荒凉。典型的北方的5月。山西的天也灰蒙蒙的。窗外有一些光秃秃的树,一些低矮的房屋。而屋上的烟囱是我从没见过的奇怪的形状。

7:32到平遥了,晚到了13分钟。

平遥古城在山西太原以南90公里处,本是一座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县城,但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也是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先简要介绍一下吧!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现有全国保存最好的明初县治砖石结构的古城墙、建于五代时期的古木结构建筑¡镇国寺大殿、以及金代建造的文庙大成殿等。除了这些文物古迹之外,平遥城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四合院式的民居,城内现存传统四合院3797处,大部分仍在使用中,从这些高门大院的住宅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平遥的富足。

清朝时,平遥有“小北京”之称,因为这里有实力雄厚的商家坐镇,以日升昌为首的八大票号,所经营的汇兑业务通达国内45个城市,甚至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都可以看到日升昌的字号,足见其财力之盛。

刚从车站口出来,就有一位摩的师傅问我们去哪。拒绝了后,没走出20米,一位师傅向我们兜售平遥古城的地图。(一看我们满满的旅行包,肯定知道是来旅游的)开价是两元一份地图,问一元能卖不。这时,有另外的一位摩的师傅过来问我们有住的地方没,看我们正准备买地图呢。对卖地图的师傅说,就卖给他们吧!于是一元钱买了份地图。经不过摩的师傅的软磨硬泡,而且我们也正准备找住宿之处,于是给师傅2元钱送我们进古城。师傅送我们去的是润泽苑客栈,离繁华的明清一条街也不远,走路五分钟就到。而且环境也挺不错,古香古色,很有古典风味。看了几间房,价钱比较贵点,房间有80元的,100元的,150元的,200元的。我们选了一间环境优雅点的,有独立卫生间,有线电视,宽带。(补记:现在想来,有些后悔,从火车站走路去平遥古城也就10分钟,多花了2块钱。本来可以多看看几家旅馆的,也可以掂量一下价钱。自助游,该省则省吧!) 提个醒:客栈老板是个年轻小伙子,不是太热情。安顿好行李时,顺便询问了摩的师傅古城的游览景点,师傅特热情地介绍我们去浑济斋。看师傅挺热情的,就信一会吧!师傅把我们领到了浑济斋后就离开了,交给一位青年二十元门票后,他带领我们转了二十分钟。转来转去发觉这个地方除了一些漆器外,没啥好东西。肯定是被摩的师傅给骗了。惭愧啊!也算是花钱买教训吧!下次得注意当别人热情地向你推介景点或其他东西的时候,千万得小心哈!

从浑济斋出来后,就去西门买通票了。沿着城墙走了十多分钟吧就到了西门。离门口大约三十米吧,一个小岗亭卖票的!从窗口向里面望去,卖票的好像都是学生。平遥通票120元/人,学生票半价(包括成人自考、夜大、电大等),弄张学生证混很有必要。虽然其中很多景点都大同小异可去可不去,但是你还是得为此埋单,什么世道。(据说以前是可是选择的,想进去的就买票,不进就不买)另外城中最高的建筑“市楼”是要单独买票的,5元的票价还是有所值的。在楼顶上,你可以俯瞰古城全貌,感觉非常不错。至于其他的景点就要看你自己的喜好了,如果时间够,那就把所有的地方都走一遍,如果时间紧,那就把通票上标出的主要几个看一下。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准备分两天看古城的话,那你得在四点半之后去县衙斜对面的一个小窗口里凭身份证件办理签票手续,否则第二天你的票就无效了。持有门票可以去北城门,西城门,县衙,日升昌,清虚观,镖局,武馆,文庙,城隍庙等等,大概有20个景点,据说很少有人全部逛完。不过,重要程度很不同,大家可以从通票的背面看,最上面的就是最主要的景点,依次往下的。不必坐街上的电动游览车,因为平遥城不大,步行可以游个遍。挑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平遥古城墙

平遥古城墙位于平遥县城中心位置,号称中国四大古城墙之一,被誉为“华北第一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年间扩建为砖石城墙,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城墙为方形,总长度为6157米,墙高十米左右。城墙内部由泥土夯实,外部全部砖砌,城墙上以砖石辅就,上面可以并行两辆马车。作为一个起防护作用的城墙,平遥城墙顶上还设有嘹望孔、垛口等御敌设施,有人说这垛口三千,敌楼七十二分别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据说在战乱年间,古城墙曾经为保护城内百姓发挥过重要作用,令我肃然起敬。城墙上面还摆着铁炮,抛石机,刀车,云梯和一些武器等,战旗猎猎,令人想起金戈铁马的冷兵器年代的血腥。城墙周围原本还有护城河,纷乱年代,这条护城河为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城墙东西有四座方形瓮城,两两相对。在东南城墙上还有一座奎星楼,八角形的小楼高24米,全部为琉璃瓦覆顶,精巧挺拔。

日升昌票号

从东门下城墙,去日升昌(中国票号博物馆)。赫赫有名的日升昌当然要认真参观的了,来之前看了一些有关晋商的书,所以完全了解了日升昌票号的“江湖地位”。曾经有个说法,说平遥在某个时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那日升昌票号可以说是平遥的中心。日升昌作为近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票号,曾经创造了无数的金融奇迹,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日升昌的大院是一个典型的山西大院,院子里有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据说这象征着聚宝盆,因为山西人相信“家里有大海,出门发大财”的说法。最让我诧异的是日升昌运作的一些方法,比如什么汉字密码法,还有身份认证,高薪养廉等等,这些方法在当时绝对是领先世界水平。

现在的日升昌票号又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共设有二十余个展厅,大体上分为史料展示和原貌展示两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发展轨迹。今天金融界的同仁到这里,估计会很无颜面对先贤了。

出来后还记得票号用的“密码。”

“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每个字代表1个月。共12个字。

“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

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

善恶总有报,到头必分明。

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

每个字代表30天。

这只是后人根据票号留下的一些资料拼出的一套密码。据说这些是定期更换的。

明清街

位于古城南大街,这里自明代以来的商贸集散地,临街铺面、商号比比皆是,当年有“大清金融第一街”称号,是完全的历史遗迹,比起很多地方现在新建的古镇老街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本人就喜欢看真实遗迹,很是缅怀了一番。明清一条街完全是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街面不宽,窄窄的,两边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小店,小店都是砖木结构。

通票上的几个景点什么长盛蔚、协同庆、古民居、百川通等等,几乎都集中在明清街的两侧,在逛明清街的时候,看到门口有检票的,就走进去打孔参观。推荐来旅游的朋友,可以在早上来这里走走,会有种时间倒转的感觉,很多店铺都还没有开门,只有几个人在街上走着,感觉这时候的古城最纯朴最真实。

县衙

县衙规模宏大为全国之冠,分为左中右三路。有大堂,办公,寝区,库房,监狱,花园等。其器械,刑具,仪仗,服饰,家具,文书等文物保存极为完整。县衙面积很大,但是给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们的牢房,特别是关押死刑犯的那间,别的牢房还有门有窗,但是那间却空无一物,里面完完全全的一个黑屋,很多人都觉得背脊冰凉,毛孔直竖。顺便看了县衙的升堂表演,据说每天下午15:00、16:30各有一场耗时10分钟的表演,周末可能会增加表演次数。我们去的时候刚好是周日早上,刚好赶上早上11点的升堂表演。可能那天去的游客比较多,演员们把升堂的地点改在了门口,游客就站在台阶下。那天的表演内容是关于一位老翁状告儿子的不孝顺。击鼓、升堂、县老爷断案,整个过程持续了有十三分钟左右。群众演员都很卖力,演得极为逼真,语言中还加入了一些现代词汇,如“脑白金”、“打的(招呼出租车)”等,常引得游客轰然大笑。看着看着好象有点体会“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了,有点沉重。

通票里还包括的文庙、当铺博物馆、雷履泰故居、城隍庙、平遥中学、协同庆、“蔚”字头的几家票号都值得看一看,就不多介绍了。景点都在城里,散步走走就挺好。另外,网友提醒的清虚观里哪个三四十岁的道长没有遇到,估计他外出云游去了(开玩笑!)。

感想:

1. 大多景点都是搜集了些流落民间的家具,加些字画,说明,图片,便成了一个博物馆。对外 开放。

2. 建筑风格大多雷同。

3. 大多有地下金库。下去了一个,挺有意思的。

4. 对联票制甚为反感。一连逛下来很累。

5. 平遥古城内特别破旧,特脏。也许是地区缺水的缘故。

6. 出城买了冠云牛肉(街上到处是挂着冠云牛肉的商铺,不知哪家真哪家假)。

晚上回到旅馆,洗漱完以后,就坐在床上看电视了。因为第一天逛得比较累,看了会《加油,好男儿》、《武林外传》与中央三台后就睡了。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才起来,洗漱完毕。在房间内吃了点饼干、苹果后就看看电视,休息一会。客栈有规定,只要中午12点以前退房就行。我们是中午11点左右退的房,然后直接向西门走去,准备下午去介休王家大院。刚走了200多米吧,就有一辆摩的过来问我门去处,三元钱直接去火车站。其实汽车站就在回车站旁边,只有二三十米远。去的时候刚赶上平遥去介休的车,上车时还有座,不过环境不太好。大约等了半个小时,司机等车上都站满人才愿意走。车票得四元,颠簸了大约四十分钟吧,就到介休火车站。为了轻装去王家大院,下车第一要务就是找旅馆。沿着火车站西面大街寻找,发现有一家工贸宾馆,地理位置与环境还不错,60元的标准间。整理了一下东西,问了宾馆服务员去王家大院的路线,拿着相机就去找汽车站。

一切如事先所料,没有太多新鲜感。

在供销大楼下,等到了11路公交,四元,坐到终点王家大院。40分钟左右到。下车就见到典型的窑洞,很破旧,但很有特色。买了学生票,33元。在门口留了张照片后进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不顾年迈,两次专程到王家大院考察研究,他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其特点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气势宏伟,功能齐备。高家崖建筑群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室的庭院风格;红门堡建筑群顺应地理条件,一部分应变为前园后屋的总体设计,再加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座落在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家族耗费半个世纪(1762年至1811年)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目前4.5万平方米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52间。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依山就势而起,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特别是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匠心独具,典雅细腻,美观精巧,内涵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大批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均从不同角度给予较高评价。王家大院除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韵味之外,静升王氏家族的发家历史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静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后西迁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实由太原南迁至灵石县沟峪滩村。元皇庆二年(1313),王诚斋又率家族迁至静升村。清初,族人王兴旺开始经商,做小买卖,至第十四世王谦受、王谦和、王正居等,资本见厚,店铺增多,逐步成为豪商巨贾。到清中叶,王家便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现在,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依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其中,基本上恢复了王家当年的历史风貌。

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 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风格;大多数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目前海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馆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观光、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

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开放几年来,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首都一家报纸曾以“王家归来不看院”的醒目标题发表长篇报道,在北京及周边省市引起了广泛关注。朱镕基、尉健行等当时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余秋雨、王鲁湘等视察王家大院后,亦都欣然题词赋诗,给予很高的评价。

1999 年,王家大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大著名优秀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 2001 年,通过了 ISO9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2 年初,王家大院又被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位; 2003 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山西省仅此一例。

感想:

1.一路上蹭了不少导游(导游费得50元,我们人少不值而且照样能听)。

2.见到一破旧的没正式开放的院内有好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的仿制一些门楣、窗棂雕刻。唉,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仿制品呢?也许几个月后它就会 焕然一新的补在这个旧院子的某个位置。让一些游客对着它,发思古之情,却不知道这根本是现代工匠的产物。普通游客如何能辨别这些仿制的文物,翻新的建筑,与那些历经千年沧桑的文物呢?于是越发对这样的“访古”之游,感到兴趣索然了。也许如今只有博物馆内还能看到保持原貌的古物。

3. 深感叹“庭院深深”四个字。古时女子一旦嫁入此门,也就深院锁春闺了。可怜啊。

4. 发现一个无人看守的通道,可以从堡门进入大院,可省去门票。本地人都走这条路。唉,我为什么没早发现呢?

5. 这些院落的布局都大同小异。但却极讲“尊卑贵贱”。包括房子建造。比如因为老二官更大,故门也允许开得更大,建得更气派。

6. 事先查的资料太详细了。这样好,也不好。少小很多新鲜感。

出来已经是五点十多分了,下车的时候问了一下,下午最晚的车是五点半。正好碰上11路公交,回程车票也是四元。给我的印象是山西的路实在不行,小巴士是一路颠簸着回到介休的,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那天介休的天气不太好,风挺大的,于是取消了逛城市的兴趣。在宾馆旁边的水饺楼吃了点饺子后就回宾馆休息了,准备第二天去绵山。

绵山属于太岳山脉,与灵空山、石膏山、霍山等几座三晋名山同属于一个山脉。绵山又名介山,相传,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曾经割股啖君的介子推在回到晋国后,携母亲隐居于此,晋文公为逼迫介子推回朝而放火烧山,一身傲骨的介子推心如介石,与母亲一起在山火中抱木而死。介子推殒身的这座山后来被称做介山,介山所在的县,也就被称为介休,而寒食节、足下等风俗与典故,也都与这一传说有关。正是这悲壮的传说与神奇的山水相结合,使得绵山自古以来就成为一方风景名胜。

5月1号早上九点钟赶到火车站广场(火车站有专门去绵山的旅游巴士),车站前还有很多去绵山的出租车(出租车都是包车性质的,价钱大概得150-200左右,没具体问过),价格可能比较贵点。那天天气很好,阳光很灿烂。上车的时候人不是很多,等了大约15分钟,汽车就启动了。车票四元钱,上午10点穿越尘埃笼罩的晋中平原,我们终于看到了雄伟的绵山。绵山盘山公路的险峻果然名不虚传,进入山门,汽车穿行在开凿于绝壁之间的盘山路上,一边紧临万丈深渊,一边紧贴笔直如削的山壁,汽车在奋勇直前的同时不停地大幅度的拐弯盘旋而上,车内不时传来女孩们夸张的尖叫声(夸张了一下)。在《水浒传》中,巨寇田虎就是在绵山对抗官军,书中生动地描写了双方对垒的故事,田虎安排义女琼英公主亲自把守这条通向绵山的要道。

险要之地往往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绵山也不例外,隋末唐初,李渊、李世民父子先后在绵山下的雀鼠谷击败甄翟儿和宋金刚,南宋、明末这里均是抵抗少数民族军队入侵的根据地,抗战初期,冯玉祥所属的方振武部在这里举行了抗日誓师。

当汽车冲到半山腰时,绵山风景区的入口龙头寺就在眼前,在龙头寺停车场下车后,买了景区门票与一张景区地图后我们进入了绵山景区。

绵山景区门票:

大门票(进山费)60元/人(含龙头寺,圣乳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景区)水涛沟景区30元/人,栖贤谷景区25元/人,龙脊岭15元/人、西水沟原始森林景区10元/人,正果寺景区15元/人,通票155元/人。各旅行社的团队住宿景区门票可以享受七折优惠。有学生证都可以半价,不过查得比较严,保安得翻开学生证看照片是否与本人相符。

绵山目前主要有宗教文化、龙脊岭、栖贤谷、水涛沟四大景区,分布于沿旅游公路长达六公里的风景线上,起点为龙头寺,中点为云峰寺,结点为水涛沟。游客如果有需要,可以换乘被称做“小交通”的小巴前往各个景区,去开始“绵山十里山水画卷”之旅。“小交通”的运营车辆虽然很多,但管理有序,看来有时候个体老板在管理上的力度与成效要超过政府部门。

文化宗教区位于龙头寺至云峰寺之间,长约五华里,乘坐汽车即可走马观花地概览全貌。据记载,绵山的宗教人文景观,始建于东汉,此后几度兴盛,魏明帝、唐太宗、明朝晋王、高僧昙鸾与志超都曾下令或主持修建过佛寺庙宇,民间谓之“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抗日战争中,在绵山组建过抗日民主政府,侵华日军在扫荡中将部分寺庙古建付之一炬。

进入绵山看到的第一处宗教人文景观是龙头寺,传说,唐太宗在这里看到双龙显灵,龙头寺因此得名,龙头寺的建筑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建在悬崖边的龙头寺的石碑楼,是绵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买了龙脊岭的票,半价7.5元。开始拾步登阶,台阶旁边很多小瀑布,泉水顺着小道汩汩而下,煞是好看。沿途经过了李世民大败宋金刚的九宫阵法与唐军兵营,进去参观了一番,布置得挺古典的。我们本以为沿着石阶走可以到达下一个风景区,可是费了N多力气,还是没有发现路径,只好原路返回。真郁闷,为什么龙脊岭自古一条道呢!回到山下,发现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了,脚有些酸疼。听景区工作说水涛沟挺不错的,所以我们一致同意去游览水涛沟。公交车还没来,而且喜欢一路走一路看,所以就没有去坐“小公交”。路上风景也挺不错,那些坐在车里的游客是感觉不到的。

其它人文景观还有普救殿、百龙壁、城隍庙、五龙朝母殿、四海龙王殿、三皇阁、五岳殿、圣母殿等等,无一不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古老的传说密切相关。

令人称奇的是绵山居然还有一座妈祖殿,愚之浅见,这在北方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介休范氏是明清两朝少有的官商之一,他们在南方经营海外贸易时,自认为得到了妈祖娘娘的护佑,为此就在家乡的绵山修建了这座妈祖庙。

绵山的第一座宗教建筑出自于佛家,但绵山却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道教名山,绵山目前最宏伟的宗教建筑,是道教的大罗宫,这座道宫建筑面积三万余平米,号称“天下第一(道)宫”。移步换景,紧贴着悬崖的大罗宫赫然出现在了我们眼前,金壁辉煌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上熠熠生辉,与背后的褐色绝壁形成鲜明的对照,绝壁上金黄琉璃顶的栈道则如同一条艳丽的飘带从游客的头顶横空飞过,与芦芽山栈道的险峻不同,它则更显得豪华壮丽。

在旅游公路开通之前,绵山山道建有多处木制悬空栈道,这些栈桥紧贴于绝壁之上,狭窄险要,是往来必经之路。旅游公路修通之后,公路在栈桥处改走穿山隧道,我们踏上这些古朴沧桑的栈桥,感慨良久,它们的名字分别叫做“兔桥”和“鹿桥”。栈桥名称之由来,出自于绵山山主田志超在此得到山中鹿兔搭救化险为夷的传说。按照当地传说,绵山原来的主人是龙母,田志超与其在对奕中赢得绵山,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空王古佛”。八十年代末,山西曾拍摄过一部名为《绵山活佛》的电视剧,说的就是田志超的民间故事。

在文化宗教区内,还有一处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蜂乳泉。在数十米高的山崖下,垂下几十个碧绿的石乳,清洌的泉水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沁人心脾。

一路前行,

水涛沟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奔涌的山泉一路欢歌,潺潺而下,景色宜人。据说,绵山的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可以驱邪去病。水涛沟内的一块景点介绍牌上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挪威王子携家眷来到绵山游玩,下水游泳沐浴之后,竟然治好了缠身多年的皮肤病,此后不久,挪威王子即登上了王位,绵山,也成为他眼中的福地。

地形与山涧在水涛沟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小瀑布,其中落差最大的是五龙瀑,其名得自于山崖上的五座石雕龙头,部分泉水就是从龙口喷涌而出飞流直下的,这儿倒是一个玩速降的好地方。管理部门对水涛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以至于很多瀑布也留下了人工的痕迹,让人分不清哪不些是自然瀑布,哪些是人工瀑布。

水涛沟是绵山游客汇集之处,在山西,五台山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而在绵山水涛沟,你可以听到山西全省各地的口音,大同话、运城话、长治话、阳泉话……仅此一点即可看出,绵山风景区在省内的宣传运作是相当成功的。在这里,我们还遇到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游客,绵山,也正逐渐走出娘子关。

水涛沟的尽头是水帘洞,泉水从山崖上洒开一道帘幕垂下,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在崖底迸射飞散,然后沿着游客脚下的石阶汇流成溪。

下午四点半,我们原路返回。出水涛沟景区大门,右侧是停车场,整整齐齐停放着几百辆汽车,左侧是服务区,快餐厅式的桌椅前,坐着上百名休息的游客。询问了景区工作人员后就在门口等绿色的景区小巴士,等了有二十多分钟吧,看见有一辆小巴士驶向停车场,还没停稳呢,人群就一轰而上,挤着涌向巴士。还好有两名保安站在车门前疏导上车旅客,秩序还算勉强可以。好不容易挤上了车,票价得六元,真晕!来之前网上查了一下,按景区远近,票价在二元到四元之间啊!黄金周可真的是“宰人周”,连车票都涨。二十分钟就到了龙头寺停车场,就在那等回介休的车了。车也不好等,来了两辆车可都是被旅游团包了。后来管理人员看等车人比较多吧,就安排绿色“小巴士”送旅客回介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汽车,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车票也是六元,比上山时涨了两元。咱们也不好说什么了,黄金周就这样。回到介休火车站,原来准备直接去太原的,后来改变主意了。一来是因为爬了一整天山,脚累心也累,想找地休息一晚;二来是因为很晚了,去太原的公交车也差不多没了。原本还想去昨天住的工贸宾馆,进去一问,价格涨得离谱。一夜功夫,从60元直接涨到150元,所以现在特鄙视工贸宾馆。街上转了半圈,普通旅馆都住满人,高档酒店咱们也住不起,真郁闷!不觉感叹有钱多好啊!转悠了一会,一位中年妇女向我们介绍她自己家的住宿,简称家庭旅馆吧!问了一些住宿情况,看了住宿地方,环境还行,便安顿下了。由于疲劳,早早得就睡了。

5月2日,八点就去火车站,坐上了介休去太原的汽车。山西让我感到有两件无奈的事:一是空气质量不行,去太原的路上,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二是公路路况不行,水泥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大概是被运煤车给“糟蹋”的吧!总想睡会,可是一下子就被颠簸醒了。路过乔家大院,从窗户望去,人与车辆超多。到太原也就3个小时,下车就在汽车站旁找了个餐馆吃了点。然后就在报亭买了份太原地图(我有个习惯,不管去哪个城市,都喜欢买份当地的地图),本来打算买完回学校的火车票就去太原晋祠转转的,可是到了火车站发现连站票都卖完了!这年头人可真多,连回学校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从售票厅出来,发现晴朗的天气怎么乌云密布呢!在火车站广场的石凳子坐会,思考如何安排行程!思前想去,还是先去买汽车票吧,不然连汽车票都没了,那可死翘翘了。赶到长途汽车站,还好,能买上票!真贵,133呢,可怜我的钱啊!欲哭无泪……买完汽车票后在太原逛了会,因为没太多心情,早早回候车厅等车了!下午四点,汽车启动,踏上了回校的归程……

评论 (5) |

原始链接:http://xingyun87520.blog.sohu.com/46035668.html
转自:243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