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游记之六——平遥古城之庙宇 |
[游记]山西游记之六——平遥古城之庙宇 |
2007-07-16 live.com |
March 23 山西游记之六——平遥古城之庙宇 时间:大年初二,早8:00 地点:平遥古城 目的地:城隍庙、文庙 天气:多云渐晴,-6度 睡了一晚还算凑和的好觉,早早起来,准备新的旅程。老街上人虽然不多,但不少商铺的门都已半开了,也不时地传来三轮车的铃铛声。等我们走到今天的第一个景点——城隍庙时,古城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显然,其中不少是游客。 城隍庙,是供奉掌管一方的神仙的庙宇,也就是供土地爷的庙。平遥城隍庙与众不同之处有于“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庙合一。位于平遥古城东侧,其初创于明初,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修葺补筑,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庙会期间毁于火灾,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续修,现存建筑规模,属清代规制,庙院宏大,布局完整,总占地面积为7302平方米。 城隍庙位于整个建筑群中轴线,座北朝南,前后四进院落,殿宇高大挺拔,临街山门,殿前戏楼,殿后寝宫,是中国道教庙宇殿堂的典型建筑形式。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殿、寝宫层层叠进,游廊、官厅、东西厢房、配殿纵深相连,贯穿为一体,既有寺庙殿堂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筑风格,其神学意趣和“前朝后寝”的功能十分明显。正殿屋顶上精美的琉璃属清代原件,历经百年沧桑,色泽如初,尤其孔雀蓝的各类制品是研究古代琉璃不可多得的珍品。灶君庙,财神庙位于东西两侧,另设一院,自成体系。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相互沟通,主次分明,庙宇相连,气势宏伟,布局规整,景致十分奇特。听导游介绍,过大年时拜财神、灶王爷,向来是挺灵的,我们赶紧很虔诚的拜了又拜。 平遥城隍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其以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建筑之精而著称。平遥城隍庙无论从建筑结构,还是局部的艺术处理,以及殿内所展示的神话传奇故事,均体现中国古代儒道两教为主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平遥古城礼制特色,宗教体系,建筑艺术和思想文化的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从城隍庙出来,我们来到一街之隔的文庙,供奉孔老夫子的一座大庙,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古城东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辞典》记载:平遥文庙主建筑大成殿重修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至今已保留了841年。现存的主建筑大成殿是全国各地文庙中最早的,比北京文庙早248年,比曲阜孔庙早317年。平遥文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文系建筑群,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达16类112座。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文庙一直是振兴文教、养育人才的地方。从文庙里立着的“历代平遥名人榜”上,知道了除明代刘伯温是平遥人,还发现现代郭兰英、阎维文也在其中,平遥的文化传统蕴育出艺术家也是不足为奇的。 文庙依中轴线自南而北分为四个区域,即服务区、祭祀区、儒学区和科举区。整个景点文化气息浓郁,景观品味极高,不仅有中国目前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固定性科举史展、中国唯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在介绍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展览馆里,展出了很多图片、绘画,还有实物。比如考场,是一排排的隔断组成,每个考生在一个小隔断里,三面为墙,还有一面冲着过道,过道上是监考的士兵。古代的乡试规模很大,通常一考就是七天,考生吃住都在这个小“笼”里。隔断的尽头是茅房,通常是来的晚的或没有钱的考生被安排在最边上,天天得受茅房熏臭之苦。想想那时读书人真是不易。我们还看到了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张状元试卷,好象是清中期的,考卷长约1.5米,宽约40公分,约三千字左右,为小楷体,字迹清晰工整,整个试卷上没有一处涂改,让人难以相信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做出的美文,令人叹为观止。 从文庙出来已近中午,回客栈吃了午饭拾收了一下,随即踏上了去往乔家大院的旅程。一天半平遥之旅行将结束,满足之余又留下不少遗憾,没能看细看全,只待下次机会了。 (待续) |
转自:http://ty051124.spaces.live.com/blog/cns!E0D9DBAE0B2C4D05!304.entry3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