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国平遥论坛新闻(文章)中心山西游记——平遥[新闻模式] |
[游记]中国平遥论坛新闻(文章)中心山西游记——平遥[新闻模式] |
2007-10-01 pyonline.net |
中午,冒着雨,还是坐了小面包,到了平遥。一路上收发着短信,知道有一个朋友在平遥等着,心里便多了一点急切。 还是薄雨不止,湿了鞋子衣服。先走进一条僻静点的小道,两旁都是平常人家的院子,道上来往的都是给居民卖油卖醋的小车。门户间总是夹杂着小店面,卖得也都是日常的柴米油盐。很像在家穿过小巷看到的情景,只是这个时候太好奇,没有一点想家的心思。一路上东张西望,看周围普通人的行止,还有普通房子门前屋檐台阶上残留的陌生花纹。这种好奇实在有点不大像话了,人家从来就是这么生活,我在家时候,不也这样?没办法,我就是这样子……其实平遥人不也在看我? 找到平遥正经观光景点的时候,鞋子已经开始湿到里头了。可是人还是兴奋啊,一点不觉得难过。街两边的人多起来,房子也开始特别起来,各种纹饰,鲜艳的色彩,都热闹起来,说不好是不是今年特意修整过的。刚才在小胡同里穿梭的好奇,是清静简单的,这个时候,心里眼里只剩下热闹和兴奋。还在下雨。 去县衙门的时候,正是人多。可怜我,连县太爷的帽尖都没有看见……悻悻出了县衙。让一位阿姨带我们奔向下一个景点。狂奔之中,还是忍不住左看右看,用那些簇新的陌生的房子和人,填补可怜的兴奋。这么热闹的街道,已经不是平遥人住家的地方了,这是专门让我们这些背包的外地人旅游用的。 看了几个有名的地方,像文庙,钱庄,当铺,镖局等等。不能不说,平遥人,那个时候还是很有魅力的。建筑方面的留存,倒不是最惊人的。当年那些富的穷的平遥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真的是建议北京各本地连锁超市、饭店,好好去看看。不过还好,北京商家当下的经营理念,远远超过了现在的平遥商人。可这也没什么可高兴的。平遥当年的繁华过后,中国有多少商人从平遥的积累上起步?多少类似的事业,各人都是从零开始,我们不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 第一天没看完所有的景点,可以去县衙附近一个小窗口签票,第二天继续。排队时候,抬头看见了早一天来了平遥的朋友,相对一笑,聊聊天,不同的路线,居然又有这么一次相遇。 这一天,大家打算好好晚饭一下,安慰自己。结果,进了一家所谓“平遥传统小吃”。东西不比中午的好,分量要比中午的小,价钱是中午的两倍……这次觅食也说不上失败,只是又长了经验。灯红的地方,未必酒绿。 出门来,几个女生玩兴再起。在带路阿姨据说最正宗的“永隆记”,第一次摸到了最光润的漆器。看中一个牡丹花的暗红方盒,花叶都没有金色镶边。饱满的红和绿,妥帖地融在深红的底色上,可是,没有一点糊涂混沌的意思。售货员说这盒子涂漆二三十层。抚摸一下,干燥了两天的手心,还是能感觉到水一样的润,没有一丝凝滞。据说还有比这更好的漆盒,既然买不起,也就不好意思让人拿出来了。最后,还是买了一个小小的圆盒,深黑的漆面,仔细用贝壳碎片嵌出了小小的花。在手里转了一圈,没有发现瑕疵,当然也知道漆层要比刚才看过的薄,手工差了一些,漆面也没有十分的干净饱满和圆润,可价钱摆在这里,20块钱,只有这个还买得起。打算回来装下那根断了又被焊上的细链子。用这辈子第一个真正的首饰盒,装我第一件真正的首饰,正好了。 下一家店是剪纸店。店面不小,挂满了各种剪纸。红色的,彩色的,乍一看,确实都很迷人。仔细看看,也能看出稍有区别。打开柜台上大本小本的剪纸,看中的不舍得买,买得起的,是在不够细致。看了一圈也就出来了。回来之后,偶然知道,现在的所谓剪纸,已经开始用机器轧制了……没话说了。也许有一天,在北方小农村,我还能有机会从哪位婆婆手里接下新剪的窗花…… 赶回小黑店的时候,已经是快十一点。老板娘脑子太简单,我们只好又练了嘴皮子。讨回公道之后,八个人继续找住处。第一次这么晚,和一群人在大街上晃荡。心里没有一点气愤。刚才的争执,只让我觉得过瘾了。我就是有这么点变态。如果不累,如果可以一直晃荡到天亮,看看传说中平遥的早晨,就不遗憾了。不只是平遥,任何一个小城的早晨,都会是安静的可爱的吧?我家住的那个小城,每一个早晨都不大一样,可总是很温暖踏实的样子。 终于找到住处,住下,5个女生挤了三张床,一夜好眠。
|
转自:http://www.pyonline.net/bbs/Announce/newsview.asp?BoardID=31&ID=9225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