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北京游记之二平遥古城(1) |
[游记]山西、北京游记之二平遥古城(1) |
2008-03-02 nnsky.com |
山西、北京游记之二——平遥古城(1) 离开乔家大院,在冬日的残阳赶往幕名已久的古城——平遥。 平遥是一个县,离乔家大院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平遥时已是薄暮时分。为了保护古城,平遥现在分为新、旧两个城区,今晚我们就下榻在古城内。 古城内只允许小轿车进去,而且还因为是过春节,照顾城内居民探亲访友的缘故,平时是严禁机动车入城的,游客进城都要乘座电瓶车。 一下旅游车,就看看到保存完好的古城墙,有十一、二米高,有护城河环绕,听导演介绍,城墙始建于明朝,是砖砌的周长六公里多,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开有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我们换乘了每人20元的电瓶车,一车可座十三、四人,沿城墙走了一段,路上行人稀少,电瓶车是开放式的,风象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冻的够呛。 车进了城门,第一个感觉就是煤气味很呛人,马上咳嗽起来,天空笼罩着雾霾,灰蒙蒙的,感觉非常不爽。 城里街道、民居还保持原貌,路很狭窄,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但是民居没有做什么修缮,看上去有点破落,加上门前摆着乱摆着的垃圾筐,觉得跟丽江古城比,真是相差太远了,搞旅游开发,卫生都搞不上去,有碍观瞻。 城里居住有约五万人,都是做生意的,大多数的原居民都住在新区,整个古城没有见到新起的房子,全部都是三层以下。城里没有学校、工厂、医院,这些都迁到了新区。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构成,又没有街牌,就象迷宫一样,很容易迷路。 在平遥古城里没有一座旅馆,全部都是客栈。我们下榻在古城里的民俗客栈,是一座标准北方四合院,四面都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下面一层用做接待、吃饭的地方,上面全部都是客房,导游跟我们说楼下设有北方的暖炕,非常暖和,不过非常的干燥,大多数南方来的客人睡到半夜,都会受不了。问我们愿不愿体验一下,但没有人去敢去试一下。 进了楼上客房,虽然设施简陋了一点,但还可以接受,暖气供应得非常足,在房间里穿一件毛衣就够了,嫌暖气不够的话,还可以空调的暖气,水也是热,感觉比在南宁舒服多了。 院子的走廊上挂满了红灯笼,当夜幕降下来的时候,显得很喜庆,在冬夜的寒冷中,给人一股暖意。 在客栈里吃的晚饭,旅游餐是吃不到什么好东西的,印象最深的青菜很少见,但是陈醋大量供应,当地的话是这样说的:女人吃醋,家庭和睦;男人吃醋,感情丰富。哈哈,真是太有创意了,冲着这句话,我们都多喝了两口山西老醋。 吃完饭后,到街上随意逛了逛,晚上的平遥古城装点得还是蛮漂亮的,只是煤气味更加刺鼻。铺面大多买旅游品,餐馆也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象中山路那样的小吃街,所以感到索然无味,早早就回了客栈。 平遥古城 古门楼 平遥民居 民俗客栈 客栈 客栈 夜幕下的古城楼 夜色中的客栈 大红灯笼高高挂 喜庆 街道夜景
|
转自:http://blog.nnsky.com/blog_view_309619.html3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