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遥记忆之月饼大娘的幸福生活 |
[游记]平遥记忆之月饼大娘的幸福生活 |
2008-05-22 sina.com.cn |
文/记者 武春晖 九月中旬。平遥古城明清街。 夜幕降临,由砖瓦、彩绘、木雕装饰起来的明清古建筑显得有点幽暗,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拿着相机、DV穿过街道,另一些人则坐在街旁的酒吧、饭店外喝着小酒,显得悠闲自在。 虽然现在是旅游的淡季,但来平遥的游客还是不少,尤其是外国游客。看着他们端着“长枪短炮”游走在大街、小巷、胡同、小院,你一定就明白了:又快到平遥国际摄影展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家住南大街与西大街交叉路口的宋大娘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就着中秋节的到来,她的拿手绝活——手工月饼又要“面世”了。 宋大娘今年五十六岁了,按说人过半百就该溜溜街,享享福了,但是劳动惯了的人总是闲不下来,宋大娘捉摸着该怎么地利用好这块“风水宝地”。 古城西大街上耸立着日升昌和蔚泰厚等几家票号遗址,是古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而南大街就是众所周知的明清一条街,更是游人如织,商业繁华之地。宋大娘家处于两街犄角,其地理优势就不言而喻了。 “每年八月十五这一阵,正赶上平遥国际摄影节展期,来的外地人比较多,尤其是外国人,他们很喜欢我的手工月饼,这是咱平遥的特色食品啊,有时候我就想,我这做的不是月饼,简直就是黄金嘛。”宋大娘兴奋地说。 宋大娘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古城,与现在的自信和自豪相比,“前十年就是觉得平遥怎么这么破、这么旧,而且生活了半辈子都没有什么改变,人还是那么穷,每次在电视里看到相邻的祁县、太谷的经济都远远胜于平遥时,心里就觉得丧气。” 回忆起十年前的古城,宋大娘最大的感受就是“脏”和“乱”。 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们,都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街上到处是横七竖八的电线杆,墙上白底蓝字的宣传语显得那么粗俗,早起的人习惯性地把脏水洒在街道上,人们总是懒洋洋地把一切陋习晒在阳光下。整个城市显得又脏又乱。 宋大娘家住的老屋是祖上留下来的,经历了风风雨雨上百年,除过“大清”时候大规模修整过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有财力再动了。宋大娘说:“十几年前,我们一家四口人挤在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黑糊糊的小屋里,屋顶上长满了杂草,逢着下雨或积雪融化的时候,屋里就开始下小雨。小女儿总嚷着想住新房,可是大人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一穷到底。” 改变发生在1997年前后,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举动,给了古城改头换面的机会。古建筑得到了修葺和保护,道路得到了翻修,一些不合理的建筑与公共设施被拆除。古街道的面目似乎又回到了明清那段繁华的时期。 宋大娘的老屋在古城修缮的大潮中,得到了一些政府补贴的修整费用,老两口下了狠心:要动就大动,把朽了的梁换换,重新铺一遍砖瓦,门窗全换成木框大玻璃的。还借钱买了院子里的三间空房,顺带地修整好。“当时那个高兴劲没法形容,觉得真是对得起家人,对得起祖宗。” 随着环境的改善,古城旅游业有了飞速发展,来古城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2001年,古城创办首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吸引了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肤色、语言各异的游客和摄影人。 “当时正是快到八月十五了,我们家里人在院子里打月饼,可能是香味引来了几个外国人,他们尝过之后,非要买几个,而且一个月饼就给了两块钱!原来这么不起眼的东西也能挣大钱!” 之后,宋大娘就长期做起了手工月饼的生意。“还别说,一天不多做,就五十个,也能收入六七十块钱。”经过六年的积累,宋大娘家已经还清了当初修房借的钱,还把大院里剩下的两间房也买下了,请人重新设计了一下,基本复古了。“现在整个院子的房产都是我们家的了,再也不用四个人挤一盘炕了,另外还腾出四间,做了‘民俗客房’。”宋大娘一脸的满足,“别看我们的院子不大,可经常住着好几个国家的游客,到过年的时候还会有些人来这里租间小屋过年呢,既热闹了又挣了钱。”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7e40d01000b13.html3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