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705开封、洛阳,平遥、太原 |
[游记]200705开封、洛阳,平遥、太原 |
2008-05-22 sina.com.cn |
旅程印象--200705开封、洛阳,平遥、太原 2007-05-10 09:32:11 大中小 5.1按计划去了开封、洛阳,到了平遥、太原,一路上或平淡或激动,带回来一些照片和十几个被跳蚤咬过的小红疙瘩......,更多的当然是回忆。 一、火车——别样的滋味 火车有节奏的噪声和颠簸如摇滚般让人沉醉,虽然我即将踏上的是北去的列车,居然感到一阵回家的兴奋,车站的人潮和车厢的拥挤更让人觉得这次旅行如当年放寒暑假一般。我喜欢火车,因为它似乎是一种隐喻,人们上车下车犹如生命中的相遇和告别。人生列车中相遇是美好的,但每个人冥冥中都有自己的上下车时间,没有谁能改变,终点都是告别。而素不相识的人们突然近距离的聚在了一起,即使在短短的时间内,也会有各种有趣的事情发生。我在车上补卧铺票的故事就是一波三折。 4月30日17点,杭州城站,候车厅广播传来从宁波开往郑州的K657次晚点到达的信息,突然觉得我一开始就弄错了,为了乘这趟车提前2个小时赶到杭州,而这车居然是从宁波发出的,早知如此,只需在上虞上车就行了。我提前多天只买到了座位票,原因应该也在此。带着有点懊丧的情绪,挤上了火车,车厢里早已站满了手持无座票的乘客,放好背包,我立刻挤去补票车厢补卧铺,本以为我动作足够迅速,其实补票席早被围得密不透风,而且都是男人,有一两个女的只能在外围看着。凭着身强力壮,终于挤了进去。补票员是个年轻女人,如果不是那付冰冷和不耐烦的表情,那双丹凤眼应是很漂亮的。我观察了一会儿周围,除了没车票的补票外,并没有人补到卧铺,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等待,问了一下傍边的人,才知道要先让丹凤眼在车票后面写个号,代表先后,于是我得到18、19两个数字。人越挤越多,号子很快写到了60几号,有几个人被挤到丹凤眼的椅子后面,丹凤眼似乎很敏感,觉得人们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对她造成极大的伤害,她要求椅子后面的人都离开,不管身后大得可以站下一头牛。权威的声音当然不敢不听,于是出现一大群男人围着一个女人,却不敢靠近的有趣场面。车开出杭州站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卧铺票却仍没有补出一张,开始有乘客的抱怨声出现了,丹凤眼突然起身要走,人们一阵骚动,并不想就此轻易放弃,“我不去给你们统计空铺,你们谁也买不到!”丹凤眼的声音掷地有声,听上去也很有道理,补票的人群只好眼巴巴地看她离去,眼神中充满期待。 我琢磨她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肚子也有点饿了,就回到座位先吃晚饭,从上车到这时候,我才有时间喘口气。看到对面坐的是一位面色白净的小伙子,还有两位女孩,一个趴着睡觉,一个闭着眼听MP3。 吃完饭,喝过水,我觉得浑身又恢复了为卧铺票奋斗的力量。再次挤到补票车厢,丹凤眼还没回来,依然有十来个执著的哥儿们围着空空的补票席,过道很挤,里面的空椅子却没人敢坐,呵呵!人们七嘴八舌在议论: “我提前三天就买不到卧铺了,连座位票也没有。” “我提前了十天也没有卧铺。” “这车5.1期间从宁波发的,在杭州当然买不到卧铺” “我从宁波提前十天买,也没有买到,”听到这句,我感到一阵安慰,虽然我出了错,其实结果都一样。 “TMD,车站根本就没卖卧铺!” “车站没有,这车上应该可以补到吧?”每个人都那么想着。 “再不来,卧铺就没意义了!”看着漆黑的车窗外,大家深有同感。 “一定是吃饭去了!”又有人说道,接下去是大家一阵短暂的沉默。这时来了一位穿制服的人,人群一下子围了上去,把手中的车票如荧光棒般挥舞,类似追星族看见周杰伦,但很快发现来者穿的却是警服,正在失望时,又发现后面跟着一位黑脸的中年男列车员,看来他才是关键人物。黑脸面无表情地在补票席坐定,然后随手翻弄了一下一个本子,用河南话大声说:“先登记一下。”一下子人群就炸开了,那个小本子成了所有人的救命稻草,场面一度混乱,我事后怀疑黑脸是唯恐天下不乱,明明丹凤眼编了号,这时又突然要重新登记,弄得编号在前的几个等候者十分愤怒。好在风波很快过去,终于都登记上了,黑脸却又不见了踪影。所有人只好在走道中,在泡方便面乘客的“当心,当心”声中左躲右闪,焦急地继续等待。 有人终于支持不下去了,有一两个人骂骂咧咧地走开了,车开过安徽广德,时间已到晚上8点多,开出杭州也已经2个多小时了,老远就听见有人在喊,“老板来啦!”原来是那个丹凤眼回来了,很快人群分出一条缝隙让丹凤眼进入座位又立即合上,手中的车票再次如荧光棒般飞舞,飞舞的当然还有人民币。黑脸的登记簿被推翻,顺序仍然是按先前写的号,很快1号2号补到了票满意离去,又叫3号,没人应答,4号也没有,有人开始后悔自己的车票上早已写了号,这时自己写个3或者4多好,其实写也没用,后面有人写了却被一眼识破,别低估丹凤眼的能力。待5号补完,意外又出现了,有人拿出一张出院通知,不知真假,说是有人下午刚出院,要补卧铺,人群中有人不满,好在大家都有同情心,让他先办了。可接下去又有人带着个大肚子过来,说老婆怀孕6个月,也被先照顾了。这时候,大家都出奇的宽容,反正2个小时都过来了,再等几分钟也没什么嘛! 票一张一张被买走,有软卧有硬卧,当14号买完以后,丹凤眼用很轻的但在其他人听来不亚于炸弹爆炸的声音说:“没有了。”等候的人大声质问,那个15号的眼里更是充满了遗憾,丹凤眼似乎也很委屈,她没票可卖也不是她的错,乘客也没有错,到底谁错了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深究起来却异常复杂。人们愤怒也好、无奈也好,最终散去,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我。 经过紧张的2个多小时拼搏,我回到座位,看看那些站在过道的乘客,这时阿Q在脑子里安慰我,老子以前也睡过卧铺!呵呵,只好安心坐一晚啦! 和坐在我对面的小伙子聊天,他是河南人,从他那里我了解了一些开封和洛阳的大致情况,他在杭州工作了一年,表示不会在杭州长期待下去,原因之一是消费太高,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信号,对一座城市来说并不太好的信号,就像当年消费奇高的深圳,现在似乎渐渐被冷落了。听MP3的女孩还在继续听,而睡觉的女孩这时醒了,她是一个人去郑州玩的,准备去少林寺,年纪轻轻旅行经验倒很丰富,西藏,东北都和驴友去过,甚至有想去墨脱的念头,我说那些山蚂蟥可以把你吓死,她说不怕,体验一下嘛,看着她一幅认真和吃苦耐劳的样子,我也不好说什么,水田里的蚂蟥我可体验过了。 二、开封--破落的帝城 一夜很快过去,过了商丘,天色渐渐亮了,车窗外薄雾中呈现一片广袤的麦田,麦子还很青,大地呈现一片绿色,中间穿插着成排白杨,让人感到中原大地的开阔美丽,暂时忘记了旅途的单调疲劳。想像着麦子成熟时,在夕阳下,晚风吹动金色的麦浪会是多美的场景!车稍有晚点,1日6:30到了开封,下车立即排队大半个小时买好了2日06:55开封至洛阳的火车票,排队中不停有军校学生模样的人插队,军人特权被充分利用。走出车站,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看着站前广场,似乎比想像中还要破旧。随意停放的车辆,低矮的建筑,凌乱的广告牌,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王者之气。 早上8点,开封城似乎才刚刚睡醒,大街上没几个人。我们先找了个离鼓楼不远的宾馆住下,前台实话实说,“我们就是5.1和10.1贵,平时价格是现在的一半。”意思是谁让你现在凑热闹来的,呵呵。出门随便在一条小巷里吃了早点,烧饼0.5元一个,羊肉汤3元一碗,里面一半是羊肉,味道好极了。开封到处是人力三轮车,拉我们到开封博物馆,其实路不近,但只要2元钱。开封博物馆曾发生"9.18盗窃大案”,有个半纪实的电视剧让我记忆深刻,现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的武和平当年任开封公安局长,我内心很佩服他,他因侦破此案有功升职。到了博物馆,建筑看上去很旧了,里面居然革命史展厅占了一半,门前空地上还在展销景德镇瓷器,犹豫一下,我最终没有进去。博物馆在包公湖边,沿着湖走,风吹来有一丝凉意,许多养鸟人聚集在一起交流,说是交流,其实大家都眼睛订着鸟笼,并不说什么话,倒是鸟儿们在相互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路上还看到有人用三轮车正载着一车鸟笼往湖边去聚集,快不快乐自己的体验最重要,就像火车上我说去开封玩时有开封人脸上猜不透的微笑。开封府就在包公湖不远,还是花2元钱坐到景点大门口,马上有人上来说替我们买票可以便宜点,我们没有理他。开封府是在原址上新建的,没多少年,里面一些东西也都不是原物,让人兴味索然,那些表演之类也没多大意思,大堂前,虎头铡整齐排列,真人扮演的包龙图威严依旧,站在堂上,少了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显得有些孤立无援,付费可以和他合影,于是出现嘻嘻哈哈的现代人和一脸严肃的包龙图同站大堂之上的滑稽场面。登上里面一个高楼,可以俯视开封府全貌,中原地带地势开阔,能见度好时,应该可以望尽开封城。我对开封府之类这些伪古迹很不感兴趣,想起进城时经过的城墙,于是坐上人力三轮去看看,问车夫说是可以上城墙的,还兴奋了一下,结果到了那里根本上不去。有个城楼是新建的,城门名字也是新取的,就叫“新门”。经过一夜的火车颠簸,人多少有点累,再加上一上午的伪古迹,让我心情变得有些郁闷,看时间快到中午了,就去御街转转吧,顺便吃午饭。御街是条仿古街,街道一样很让人失望,吃过饭,干脆回宾馆睡了一觉。 中午休息后,精神恢复很多,却为下午去什么地方犯了愁。原计划去的地方想想都是新建的就提不起精神,最后打算去清明上河园转转。到了门口,见人太多,又不想进去了,最后在杨家湖和潘家湖边转了转,大部分景点如龙亭,天波杨府都在湖边,外面看看感觉倒反而很不错。气温在阳光下升高很快,杨家湖中明明竖着禁止游泳的牌子,可还是有很多人在游泳了,看上去应该不是游客。沿着湖边走走,1元钱买了块路边小摊的绿豆糕吃,淡淡的甜中带着绿豆的香味,感觉很好,看来开封确以小吃为长。有人在湖边拉琴,琴声凄婉,走近看是位盲人在卖艺,我听了一会儿,在他盆里放了几个硬币。研究了一下地图,发现铁塔公园的铁塔是宋代原物,于是打车到铁塔公园,出租车司机主动说他替我们买门票会便宜点,两张票便宜了10元,当然其中5元要归他。开封看来很多地方可以不按牌理出牌。铁塔由琉璃砖建造,因色如铁灰而得名。另人意外的是花10元钱可以进入铁塔内部,这个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内部十分狭窄,上去和下来的人相遇必需贴身而过,为了多赚钱,管理人员没有很好限制登塔人数,结果人们在里面吃尽苦头,我下来后浑身是汗,刚刚受伤痊愈的左腿似乎也有些酸痛。铁塔内部可以到顶,进了里面感觉每层都一样,每层有个透气的小窗口,可以观望公园全貌。铁塔公园除了铁塔,其他平淡无奇,远远可以望见城墙,但走了好几条道,怎么也找不到路走到跟前,只好作罢。在公园里休息了一会,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回宾馆了。夜色渐浓,通往鼓楼的路上都是行人,我也分不清是游客还是当地市民,反正都是奔小吃而去。鼓楼小吃摊点之多,价格之便宜让所有人都很兴奋,其实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几串鱿鱼,羊肉,几个灌汤包,还有牛肚,粉皮,啤酒,西瓜,马上就觉得有些撑了。我想拍张小吃夜市全貌,但淹没在人群中拍的效果都不理想,老婆提醒我KFC二楼视角不错,于是走了上去,里面居然也坐满了人,我把镜头靠在落地玻璃上,但还是无法避开店内灯光产生的光斑。就这样,照片中,老牌美帝国的快餐店灯光与大宋帝国流传下来的小吃摊交相辉映。 开封位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东部,北依黄河,南接黄淮平原,土地肥沃,粮食丰足。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当时,郑国君主郑庄公选择这里修筑储粮仓城,便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到了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就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开封建城的历史已有2700多年。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定都于此,所以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特别是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当时,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可惜在21世纪的我,在故城看到的东西怎么也不能和当年的繁华对上号,历史遗迹也大多还被埋在地下。倒是那个软弱的赵构的南宋都城临安,现在还可称繁华,不过那时却是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的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开封之行匆匆结束,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对开封的印象,后来在洛阳与出租司机聊起开封,他说“开封感觉就像一个比较富裕的县城。”这个积满黄河泥沙和历史尘埃的古都,沦落为“县城”,无论如何都不会甘心吧! 二、洛阳--意外与惊喜 ?/P> 2日清晨6点,我们就退了房,因为宾馆提供早餐的时间还没到,时间有点紧,只好去小摊上随便吃点,其实羊肉汤我还真想再喝一碗呢。走到前一天去过的那条小巷,居然大多数店铺都未开门,那个羊肉也才刚下锅,只好在旁边小铺中喝了一碗小米粥,吃了个煎饼,味道还是很不错!看来我能很快适应北方的饮食,却一时不习惯那种缓慢的生活节奏。为赶6:55的火车,我们打了个出租车,看到6点多的街上人非常少,车站倒是很多人,不少都是学生模样。K617次车是开封始发到西安的,虽然是K字头的车,却是绿皮车厢,车窗可以打开,车箱顶有摇头电扇,和十几年前我们读书时坐的车差不多,多少有点时光倒流的感觉。坐在我对面的是位老奶奶,满脸很深的皱纹,早晨的太阳光从车窗斜射进来,构成了一幅很好的人像,我用相机拍了下来,不过我装做不经意的样子,以免老人不习惯。中间经过郑州站,上车下车的人几乎有一大半。9:30左右,到了洛阳,火车站比较新,车站也感觉比一般的地级站要大。出站口右面有个汽车站,立即去售票口问第二天去太原的汽车,被告知可当天买票,7:20最早,每小时一班,大约7小时到太原,既然这样,我们就先去订好的住处,出租车经过一条街,两旁都是高大的白桦树,斑斓的树皮张着一只只眼睛,很好看,这在南方难以见到。我们订的住处在一个小区里,到了接待处,因为到得早,我们的房间还未空出,先把包寄在那里,立即赶去龙门石窟。洛阳的景点如龙门,关林,白马寺都在城外较远的地方,因为只有一天,所以计划中也只选了这几个地方,后来想想应该多待一天,留下了几个遗憾,暂且不提。 再次回到火车站坐直达龙门的公交车,在车站见到最多的车是去少林寺的,也有不少去孟津小浪底的,我打听了一下,洛阳到孟津县只有十几公里,早知道这么近可以去拜访一下老同学了,我试着在114查到同学单位的电话,打过去没人接,又打值班室电话,终于得到同学的小灵通号码,可惜无人接,就留了个回电信息。对于龙门,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了,李白有诗“黄河三尺鲤,本居在孟津,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说的是跳不出龙门的黄河鲤鱼,头上却撞出了疤痕,只好返回去伴凡间的鱼了,下次有机会看看黄河鲤鱼头上的斑痕是什么样的。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它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处伊河两岸,可是门票上却印着“洛阳市南5公里处”,从坐车的时间看绝对不是5公里,不知道是无意弄错还是怕写太远游人不去,不得而知。路上经过洛河,不由得让人想起曹子建的《洛神赋》,洛河河面开阔,看上去宽度与杭州段钱塘江有点象,但水位不太高,水也更清一些,去岸边走走不知道能不能遇见洛神?能不能感受到当年曹植“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的离愁别绪。龙门石窟整个景区占地面积很大,而真正的石窟其实只占了东西两岸两个山坡。一路看过去,大部分的石刻造像都是缺头少胳膊了,真是越看越心痛,但即使是残留的部分,也可以看出其十分精美,有些洞窟中还能见到彩绘,可能是用了天然矿物颜料,所以能保存千年以上。石窟的精华应是卢舍那大佛,这尊据传依据武则天相貌而作的石像因为高达4米的具大头部无法被取下而幸存下来,但手部已经毁坏了。两边有两尊金刚像已全毁,其他的保存比较完整,我在石像下面久久观看,不忍离去。如此巨大造像,对衣纹,神态的把握却无不精妙,另人叫绝,我在心中默默向创作者表示深深敬意,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伊河东面的山叫香山,上面有香山寺和白居易墓园,白居易的“香山居士”之名便来自此。走在岸边和山中,仿佛迎面就会遇见诗人。 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下,意外接到同学看到我的信息后打来的电话,原来与单位同事去了小浪底活动,同学叫我无论如何去孟津玩玩,好不容易来洛阳一趟啊!唉,早知道这么近我就在洛阳待两天,这次真的很遗憾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2da46010008zj.html8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