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千古平遥 |
[游记]千古平遥 |
2008-05-22 sina.com.cn |
是数千年的文明发展,造就了它深邃的文化内涵! “你是大学生吗?怎么懂这么多?”看他如此熟悉古城文化,我问道。 他说,因祖祖辈辈都是平遥人,自然对相关历史了如指掌。他虽然不是大学生,但一直在充电学习,想尽其最大能力让每一位走近的人,读懂平遥这本书。 参观着景点,听着他的尾尾道来,平遥,便愈来愈清晰地走进了我们心里———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是晋商的发祥地,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相传,帝尧初封于陶,故平遥亦称“古陶”或“平陶”。后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焘”与“陶”同音,为避讳而将平陶县改为平遥县。 平遥又被称为“龟城”,系取意于永久和吉祥。全城占地2.25平方公里,格局为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整座城就像龟背上的花纹纵横交错,东西对称。平遥共有6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座城门均为重门瓮城,瓮城顶建重檐木构城楼,城墙四隅筑有角楼。平遥古城的内部空间布局,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传统的对称布局特点,贯穿了我国古代的封建礼制思想。 古老的平遥见证了晋商的兴衰。由于商业的繁荣,平遥城金融业迅猛发展,成为票号、富商汇集地。道光三年(1823),在城内西大街,平遥商人雷履泰首创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大名鼎鼎的“日升昌”。先后成立的平遥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占全国票号总数的五分之二。,这些票号在平遥古城内设总号,在全国70多个城镇码头设立分号400余个。承揽了全国各地上至官银、税赋、军饷,下至商号店铺资金及个人私银的汇兑、存放业务,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日升昌的创立,不仅给中国落后的封建经济带来了新的变化,而且在管理制度上首开股份制经营的先河。 平遥大戏堂,里面的陈设华贵雍容,相传清康熙42年(1703年),为迎帝西巡,建修四面大城楼,并路越堂,用于礼宾和演戏。乾隆46年(1781年),大学士王杰于此宣昭、赏戏。从此大戏堂名声大噪,成为三晋演艺名所。大戏堂门口,有全国三大名壁之一的清代九龙壁,可以让你大饱眼福。 平遥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重建于元、明时期的道教建筑清虚观(原名太平观),内有结构奇特、悬梁吊柱的龙虎殿,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为国内古建筑中所少见。有重建于清代、雄踞全城中央的古市楼。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39eca01000bd7.html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