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洛阳西安平遥的文化之旅

[游记]洛阳西安平遥的文化之旅

2008-06-27    sina.com.cn

目录:

前言:[咖啡自我评价咖啡的游记]

我的文字雕琢的很粗糙,但我的感情比较真挚
至于写游记。大体有两种:
1,记叙方式,但需要有很深的文笔功夫,否则很容易写成平淡无味的流水帐。五四时期有很多文人水平很高,比如朱自清郁达夫.可他们的散文过于强调文字修辞.看多了会腻

2.有个中心思想论点.即便文笔粗糙点,但如果道理视角独特,叙议结合.也是一种方向.余秋雨的散文大体属这类.我喜欢.我个人写的东西,哪怕是游记,也会主要阐述道理,少些过程

文学创作不是总书记的讲话,可以矫情,可以以偏概全.不用那么全面.只要抓住一点写出特色就好

十一洛阳西安平遥的文化旅行,共九篇游记到今天终于写完了.在路上的旅行感觉,延续到今日。

引用一个热爱旅行朋友的名句作为纪念:“你看到我的时候,我的心在路上。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的人在路上... ”

====================咖啡还是不加糖的好 2005.10.15

一、洛阳龙门石窟杂记[身首异处的石窟]
二、西安杂记(1)[跨越两千年的一步]
三、西安杂记(2)[该感谢谁]
四、西安杂记(3)[寻找许巍]
五、西安杂记(4)[怎能万世]
六、西安杂记(5)[边角为伴的经典]
七、西安杂记(6)[永垂不朽的题字]
八、平遥杂记(1)[历史囚犯]
九、平遥杂记(2)[门可罗雀的信仰]

-----------------------------------------

一、身首异处的石窟:

九朝古都,掩饰不住失落的城市洛阳
为什么古都总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当然这定律要除去与时俱进的首都北京
唯能感化后人的,就是龙门的石窟了
依山而凿的石洞和凸石雕
庞大的最甚,就是那奉先寺中永远微笑慈祥诱惑眼神的卢舍那大佛了。
永远含笑俯视芸芸众生的他,已经看人世沧桑1300多年。
他是龙门石窟的标志,象征
流传千古不被毁坏的重要原因,归功于巨大的17.14米的身躯
而那些小型的石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龙门石窟的毁坏程度,虽早有耳闻,却超出我的估量
如此多的佛祖,都被贼人削去了头颅,佛祖也被身首异处
被文物贩子几经转手,流失海外。
最后的保存者,以美国和日本的博物馆居多。个别被欧洲私人珍藏
偷盗石佛头颅而不是全身的原因无外乎两个:
一是最能体现雕刻水平工艺的就是面部的线条
其二就是相对于庞大厚重的石身,头颅更易盗运
可恶的贼人,难道不懂得艺术文物的珍贵,就在于完美的完整和历史的再现
捣毁了就再也见不到完美了,这痛苦远比没有占有她更甚。
让我们记住这些心中只有金钱没有历史文化的商人吧
首推那个美国人普爱伦,可没有内奸如何成事?
“圆明园是八国联军干的,可又有多少江洋大盗发了国难财呢?”
我们再看看龙门石窟的惨状,也不全是蛮夷所为吧。
这世界上,总有一种人。眼里都是财富,把一切都视为商品给个标价,包括自己的良心与责任
还有那些文物走私链的终点,那些所谓收藏历史文明的博物馆
一颗孤立的石头,怎么传承千年的文明。如何书写完整的历史呢?
就像是圈养的动物园,哪有荒郊野外的真实?
这般的毁坏,如何对得起北魏大唐的祖先
那些世代相传的石刻工匠,为了封建统治帝王的功德,为了皇帝借助佛教传福德的思想统治
奉献自己一生还不算,还要把子孙后代的选择枷锁在传宗传世的石刻绝活上。
感叹造物的劳动者的同时,不得不感慨付出的代价
人间奇迹是中国人创造的,可我们为了这个奇迹的代价是不是过分的大了
人间总是这样:宏观上伟岸的同时
总是伴随着个体的痛苦与艰辛。
把自己的青春热血以至于生命,长眠在伊水河畔,西山绝壁的石雕艺术家们
除了对佛祖的信仰,更是屈服于统治者的淫威吧。
毕竟有的雕像,一做就是几十年阿。
人生又有几些十年呢?
唯一的庆幸是历代中国的统治者们,没有对任何宗教盲目的依从
中国的皇帝,是天子。只跪拜苍天,怎么能向神佛妥协呢?
中国始终没有走上“政教合一”的亡国路
否则前有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黑暗
后有当代中东的混乱
政教合一,哪一个过的好过?
中华的历朝历代王侯,真的为了永垂不朽,真的为了思想统治苍生
少修点寺庙道观,多做些实事吧
但愿后世的中国人
看到的都江堰,三峡,大运河更多一些。
拜托了!

======================洛阳龙门石窟杂记2005.10.8

二、跨越两千年的一步

那个西安的大学同学请我吃饭
十一年没有见面了
都变成孩儿他爹了
谈到来西安去哪儿玩
他的主张却与旅游业的惯例大相径庭
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载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是游人必去的所在,更有没去过兵马俑就等于没去过中国的名句
同学介绍的景点都是本地人的推崇,一些荒山野岭。听都没听说过
我想此种心态北京人也有
我等推荐的地方也不会是故宫颐和园之流,往往是野三坡妙峰山之类
人性就是这样:总是敬仰探寻遥远的著名,而对身边的伟大漠然
再伟大的,由于身边的习惯,也会失去亮丽的夺目。
就像雄伟的天安门,每个中国人必去的地方,哪个北京人为此流连了呢?
我注定要去临潼,注定要去兵马俑。
我的秦皇陛下,我来迟了一步。
这跨越两千多年的一步。

==================西安杂记(1)2005.10.9

三、该感谢谁

“1974年3月29日,西杨村的村民在村南打井,没打出水来,却意外发现了一些破碎的陶俑和古代的青铜兵器。具有文物保护意识的村干部杨老先生立即向当地文物部门汇报,引起逐级直到中央的重视。从而拉开了挖掘整理秦兵马俑的序幕。而这位杨老先生,作为兵马俑奇迹的第一发现者,得到的奖励是30块钱和10个工分。”

我知道我们国家一直不重视个人的发现者
类似的事情出现在西方,杨老先生早已是千百万富翁。
要不是因为他,秦皇陛下的铁骑。还不知道要睡在地下多久
两千多年了,也许有人淘井的时候也发现了些丝絮
但因为文化视角的愚昧,并没有重视
而杨老读过些书,有历史文物的思维
要感谢他。
可要感谢的何止他一人呢?
西杨村要汇报到县里,县里到市里,再到省委直至中央
等周总理拿到这份报告,经历了多少环节?
哪一个环节出错,哪一个环节的把关者懒惰甚至没有历史文物的思维而具有破四旧的文化革命理念
都会使之夭折。
要感谢这条信息锁链上的每一个人
他们都为这奇迹的发现作出了恰当的贡献
更应该感谢的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那么多古迹被毁坏,那么多陵墓被盗
多出自兵荒马乱的岁月和王朝交臂的断代
今日兵马俑的重现,而没有被盗窃走私国外甚至破坏的遭遇
怎能不感谢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时代?
而那个发现者杨老先生,也不必过分计较西方与东方对发现者的不同待遇
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侧馆,叫卖着一本名叫“苏醒的秦代兵团”的书
几十页的铜版纸,居然要卖到150元人民币
而坐在小摊旁边的杨老先生,虽已年过七旬。
仍然手不哆嗦地签署自己的名字,在那流传海内外的铜版书的首页
更多的金钱甚至可以与他合影留念
这何尝不是一种补偿呢?中国式的报答
我也买了一本,待他签完的一瞬。说声谢谢
这谢谢是说给每一个为秦兵马俑作出贡献的人们的
是献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毕竟,
对于发现者杨老先生,1974年的那一天是偶然的
而对于人类,对于悠悠长河的历史
发现是必然的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天比一天伟大的时代

=========================西安杂记(2)2005.10.9

四、寻找许巍

西安也是不夜城
从西安南面进入市区
有个城门叫朱雀门
前行不远处就发现了路标
右转=〉粉巷
闻着香艳气息的我随着这脂粉气前行
道路两旁停满了车
开出去30-50米才找到了空位
不顾雨天的寒气
下车钻入狭窄的仅能错车的小巷中
夜生活开始了
在北京从不光顾此类场所的我
为什么关心西安的夜生活?
因为许巍
寻找许巍
路边的人们都很留意我的经过
因为这是一个身着短裤背心的旅行者
连续几天的大雨,西安的温度已经降到了10多度
街道上只有那些路边的女郎和我一样的抗冻比肩
陕西大汉们早就换上了两件衣服,甚至还有皮夹克
小巷很冷清,除了拉客的人,除了咖啡吧酒吧
没看到听到摇滚的声响
没有我喜欢的许巍
西安摇滚有三人:张楚,郑钧和许巍
张楚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脸的孤独没有层次。
而狂傲的郑钧,缺乏全面生活的阅历和积累。目空一切的眼神没有多彩生活的历练
摇滚人很多都是不良青年
唯独许巍
一脸的真诚从没因为日月的沧桑和生活的压力改变
他的纯朴微笑中透彻着坚定的智慧
因为他喜欢读书喜欢旅行
读书的人只要不读成书呆子,都是可爱的
旅行的人只要不到处与风景合影,多是懂得生命的
还记得那首让田震回头是岸的《执着》么?
就是许巍写的,
我最共鸣的一句: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现在暂时漂泊。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对未来的执著”
平和安静的许巍,掩饰不住内心的狂热
读到他的歌词,就像读到自己的生活
还有对未来的执著

=================西安杂记(3)2005.10.10

五、怎能万世

他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华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他统一了法律、文字、度量衡、货币
他修建了长城和遍布全国的驰道驿站
这么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业绩
人们称他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帝
可他的暴政猛于虎
焚书坑儒得罪清流
严刑苛法祸及庶民
租役繁重民不聊生
他最怕死亡,曾东海求仙,泰山封禅。
却50岁就猎死他乡沙丘
他死后天下大乱。成就高祖两汉基业400年。
后人从各种角度阐述过秦帝国短命的原因
我不是历史的考证者,不能针砭的恰到
但有两条值得后世借鉴

第一:就是仇恨
要知道赢政消灭了六国。
各国的政治体制,思想教育,文化背景,社会形态都各不相同
秦国推翻了各国权贵王侯,本就得罪了这些上层世袭社会
而这些人恰恰都是本地的精英,社会的栋梁
姑且还要算上他们赡养的大量门人食客,更是俊杰辈出。能文能武
秦始皇怕他们卷土从来,破坏他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体系
没有采取安抚的政策。更没有建立傀儡的地方政权
这仇恨怎能不报?
一切革命都要依靠一种社会力量的。
秦皇不依靠各国原有的上层建筑
就应该依靠下层的穷苦大众了
可两千多年前的社会根系,人吃饭都成问题,教育都是士大夫阶层的娱乐
艰苦生存的平民,哪里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和胆量
更别提众多的奴隶。(虽然奴隶制度在历史上被战国秦朝消灭了,可局部的一定范围的奴隶体制到了清朝还存在)
秦始皇是两头都依靠不上。
加上秦国的很多新的制度法律在各国没有基础,
民众的文化水平低下,一纸告示都需要县城仅有的书生在城门洞下朗读解释
更何况新兴的法规,新的货币,新的度量器具,新的文字,新的一切呢?
焚书坑儒是因为秦国推行法家思想
从中国秦代以降的历史来看
我们民族缺乏的就是遵纪守法的思想
法律就应该严惩不贷
宽泛的道德约束的儒家思维,治不了刁民无赖.但可以作为上层社会修身养性的境界追求甚至廉政手段
只是秦始皇的性情太急了些
一切改革都要循序渐进
猛药也会杀人的。
就这样上层的地方权贵充满仇恨时刻准备复辟
中下层的平民百姓不理解不支持新制度。
加上秦国自身的干部培养跟不上国土范围的增长
秦国好的法律制度体系被逐级矫枉过正,甚至歪曲。
大秦统治怎不危险?
到头来底层的农民起义和地方旧势力走到了一处,揭竿而起
二世已无回天之力

第二:就是繁重的兵役徭役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
尤其是吃饭穿衣。
2000多年前的社会生产力太低
全国绝大部分人口都被束缚在庄稼地里
那还要靠天吃饭,水灾旱灾虫灾。人胜不了天的
兵役徭役征调了很多青壮年的劳力脱离一级生产力,脱离粮食生产
加上手工业还处于小作坊生产阶段,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整个国家的相当部分人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
能不造反么?
除了修建陵墓,修建长城修建全国驰道都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
可赢政的基本建设的摊子铺得太大了
没考虑到生产力水平还没达到大兴土木的地步
片面强调丰功伟绩的大事业
秦国怎还能万万世?

刘邦吸取了教训,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才有后来安定的文景之治,才有两汉400年的江山
我并不是反对大兴土木的基本建设
只是要考虑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社会的承受能力
所以历代帝王总是想着如何治理天下
其实最有效的治理就是发展生产力,提高各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
中国人聪明,就是都把聪明劲用在舞文弄墨的统一思想上了
所以用生产力的标准衡量
康熙根本不值得一提
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灭噶尔丹
都是政治体制人事的胜利
哪一个和科学,和生产力生产技术沾边了?
修了那么多道观寺庙,搞了那么多文章思想
闹了半天都是愚弄苍生,维持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制度
结果后来的知识分子,天天想的都是如何做文章做官。心思谁用到了科学上、技术上?
唯一的科学也都用在了给皇帝占天卜地,制造长生不老的炼丹左道上了吧。
说到这里不得不由衷地钦佩小平同志
他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在大家争论姓资姓社的问题时,他还说过:理论的问题先放在那里不争论,先干起来
正如李敖在清华演讲时说的:现如今的中国是汉唐以来的难得的盛世
要感谢的人,第一位就是邓小平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秦皇陛下,不知今天的盛世你是否满意?
你曾经想决定未来,可谁又能决定未来?
我们都是生活在历史中的人
你的编年在公元前
而我的是[1971--?]
历史仅仅是镜子
历史不但解决了我们从哪里来,更要解决我们不要往哪里去的问题
但历史解决不了我们应该往哪里去的问题
那美好的未来,谁又能先知呢?
先知了还叫未来么?还美好么?

====================西安杂记(4)2005.10,10

六、边角为伴的经典

我虽不认同西游记,不认同它的四大名著地位
可对于唐玄奘
还是敬仰有佳的
师傅从西天回来以后
取回的经书,就陈放在慈恩寺的大雁塔中
还没有去瞻仰,一个关于唐玄奘的民间野史却让我感叹了
还是在西安同学邀请的晚宴上
一个朋友揭露了玄奘的秘密,一段本地人流传的野史
“唐玄奘不是为了普度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开始是因为他是逃犯,无路可走逃到了国外。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6f904010006yr.html24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