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闭现在的建筑有些残破,也说不上雄伟。因扼进出山西的门户咽喉,所以地理位置重要。历代皆驻重兵与此,我们沿路看见了许多解放军军营。据说北京六四风波时,进京的军队就是大同驻军。 从前雁门关的防御是立体和纵深的,有十几平方公里,这颠覆了我以为雁门关就是一个关口的概念。有长城、守备城池等,雁门关就是这一系列工事的总称。 现存的雁门关建筑不足从前百分之一,我们看到的城楼是明代的建筑,更早时期的汉唐雁门关城楼早就荡然无存了。 当地地图显示附近有汉唐阵亡将士的陵墓,总面积有3.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士陵墓群。从前战争的惨烈可见一斑。 杨老令公是死在雁门关的,明朝的大将徐达也驻扎过此处。在地图上我甚至还发现了明兵部尚书孙传庭的墓地,难道他也死在此处? 我们从大同也就是当时的关外进入雁门关,此地平原之上突然高山纵横,地形险要,古代只有一条小河沟冲刷的平坦地带可以通行。山路跑死马,从前人们从大同到太原要走阎锡山修的军道,需要6个小时左右,现在高速公路穿过6.6KM的隧道,只要15分钟车程。我想按照古代交通水平,即便顺利通过当时的官道过雁门关也要大概1天时间。所以驻军此处,确实是防匈奴、突厥、蒙古的好地方。 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逐草而居,骑射精良,在冷兵器时代骑兵野战战绝对优势。汉人在步兵、城防、火器上有长处,所以筑城池、修关隘是必要的,也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古代少数民族让汉族政权焦头乱额,到不是如《狼图腾》作者所言是狼的精神和什么西方学者说的肉食民族和草食民族区别,而主要是野战本身少数民族就占便宜,加之他们入主中原往往是中原天灾人祸内乱的时候。 如果他们过了雁门关就是平坦的黄土高原了,骑兵可在平原长驱直入,游记扫荡直到太原、石家庄乃至郑州、武汉等地。
|